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12—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数据构建粮食贸易网络,从社会网络学视角探析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格局及演变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战略提升了沿线国家粮食贸易的一体化程度,中国在区域粮食贸易中的参与度、话语权有所提升;"一带一路"粮食贸易网络逐渐演化为功能不同的四个板块,功能的互补为增进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地理距离、文化、贸易协定关系、汇率、水资源、经济体量以及制度是影响国家间贸易格局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国在粮食贸易中的话语权;遵循不同板块的功能差异有针对性的合作,选择贸易伙伴时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从多角度消除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粮食增产制约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既是粮食主销区又是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在全国始终位居前列,为平衡国内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巨大,对我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样背景下,研究江苏省粮食生产及增长潜力问题,对挖掘江苏省粮食增产潜力、促进粮食稳定与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在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现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江苏省粮食增长的制约因素、增长潜力,探讨了江苏省粮食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以及国内粮食市场开放进程加快,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复杂,受粮食供给、需求两大方面众多因素影响。粮食生产与消费预期因素对粮食市场影响更加明显,粮食价格波动及地区差异特征更加突出。为此,本文结合我国粮食流通体系市场化特点,分析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及地区差异,归纳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阶段性特征,进而探讨粮食价格宏观调控途径及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4.
选取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对中国粮价波动的成因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粮食生产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粮食消费量、国际粮食价格、广义货币量和粮食库存量对粮食生产价格影响显著;粮食生产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粮食净进口量对粮食零售价格影响显著。而粮价波动的经济效应:2种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同;粮价上涨农民得到的很少;不能确定物价与2种粮食价格是否有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完善农地产权保护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农地“非粮化”问题日益被学界关注,但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山大学公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IV-2SLS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农地确权总体上会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粮食作物种植。(2)农地确权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影响农地种植结构,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配置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农业资本投入为遮掩效应。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投入正向影响农地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农业资本投入负向影响粮食作物种植比例。(3)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对未发生过农地调整的村庄农户粮食作物种植行为影响更显著。因此,农地确权会诱导农地种植“趋粮化”,而不会带来“非粮化”问题。完善农地流转市场、适当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将有助于抑制“非粮化”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村土地政策稳定性,避免频繁的耕地调整,可以有效保障农地确权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对水、土壤、空气的质量也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南京市农户进行调研,采用定量方法分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农药使用量与普通农声品没有显著差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户农药的使用量,但是影响程度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FDI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间产品种类的内生化模型,本文构建了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整体上,FDI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主要体现在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方面,而对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国内企业创新水平和对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国内企业对FDI技术外溢的吸收程度,从而克服内外资企业技术差异过大、能力悬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外商与中方合作越紧密,促进国内企业创新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本文利用收敛分析框架研究技术引进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地区间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经济较落后地区技术引进的技术外溢作用更强,技术引进有助于实现地区经济收敛。基于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的结论证实,技术引进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对地区经济收敛也产生显著影响。技术引进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技术引进、市场结构、研发效率与二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光泗  徐翔 《财经研究》2007,33(5):116-125
二次创新是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中国引进技术二次创新投入低下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基于产品垂直创新内生增长理论,文章构建了二次创新的内生决定模型,讨论了技术引进选择、市场结构、企业研发效率等因素对二次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1998~2004年我国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加大引进技术二次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伴随服务业的深入发展,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快速的集聚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及阶段性特征(一)初期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1949年~1978年),我国服务业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服务业不太受重视,产业地位相对于工业、农业较低;第二,增长较慢,且波动较大;第三,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由1957年的30%下降到1978年的23%。(二)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1989年,我国服务业高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由1979年的865.8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