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馨 《中国保险》2013,(8):62-64
根据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渔民人身平安意外险(以下简称“意外险”)理赔统计数据,死亡案件的历年赔款金额均占意外险赔款金额的70%以上,对该险种赔款金额和赔付率有重要影响。准确理赔死亡案件,向渔民家属及时支付赔偿金,不惜赔也不乱赔,是防止渔民险赔付异动、抚慰渔民家属心灵伤痛的关键,也是用好理赔款,对所有参保渔民负责任的表现。根据多年的理赔经验,作者认为做好意外险死亡案件的理赔工作,关键在于事前宣传和事后调查。  相似文献   

2.
车险理赔需要制度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车险的理赔服务标准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拟于近期公布。具有操作性的理赔标准无疑会减少保险双方在理赔上的争吵,推动保险业的发展。车险理赔服务这两年成为保险投诉的焦点,这与车险涉及面广、出险频率高有关。有调查显示,36%的车险用户对理赔不满意,对此,保监会要求各保险公司提高车险理赔服务质量,提升行业的诚信形象。可是,提升车险理赔服务质量,不能单在诚信这一道德层面说事,更应通过制度来规范服务。  相似文献   

3.
陈京春 《中国保险》2023,(11):14-16
<正>理赔是保险业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险合同履行的核心部分。理赔服务中存在着理赔流程复杂、理赔处理时效慢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保险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多年来保险行业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解决和突围之路,各家保险公司不断尝试将新的保险科技手段融入理赔流程各个环节,促进了保险理赔效率持续提升,疏通了理赔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难点,逐步破解了理赔服务的各项难题。  相似文献   

4.
1月中旬以来,我国经历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面对灾情,中国人保集团公司党委坚决贯彻中央抗灾救灾指示精神和中国保监会的相关部署,紧急动员,迅速部署救灾理赔工作,打响抢险救灾、抗灾理赔的攻坚战,成为国内保险企业在这次雪灾理赔中的中坚力量,为夺取抗灾救灾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卫新江 《中国保险》2006,(10):64-64
强化理赔管理,是提高遏制和防范保险欺诈的根本方法,以前几讲中谈到的内部、外部数据调查、结案前,结案后审查等都可以归入到强化理赔管理,我们这里主要从如何加强理赔基础管理的角度来介绍如何通过加强理赔管理来减少和遏制保险欺诈事件的发生。从理赔基础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没有一套理赔从事人员的专业技术系列化的培训、教育体系,理赔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理赔业务流程不尽合理,难以防范保险欺诈事件的发生;理赔质量管理环节薄弱,难以协调好理赔质量和欺诈防范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车险市场理赔管理与服务应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志江 《中国金融》2006,(20):72-73
目前国内车险理赔管理与服务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理赔服务质量不高,消费者投诉集中。一是理赔环节不畅通,效率低,保险公司经常以各种理由在理赔的各个环节设置障碍,造成赔案拖而不决,使客户茫然等待;二:是理赔缺乏公正性,赔付与否、修理厂的选择、如何定损等均由保险公司决定,客户无权参与;三是理赔标准随意,在一家公司能赔的换到另一家公司就不能赔,令客户无昕适从;四是理赔人员素质差,主动服务意识欠缺,态度恶劣,给客户造成“投保易、理赔难”的负面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险》2008,(2):36-37
1月中旬以来,我国经历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面对灾情,中国人保集团公司党委坚决贯彻中央抗灾救灾指示精神和中国保监会的相关部署,紧急动员,迅速部署救灾理赔工作,打响抢险救灾、抗灾理赔的攻坚战,成为国内保险企业在这次雪灾理赔中的中坚力量,为夺取抗灾救灾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财产保险中,保险理赔是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非车险理赔涵盖了除车险以外所有险种的理赔,理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列公司信誉和经营效益。分析非车险理赔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非车险理赔工作质量,是做好理赔工作,维护保险合同的严肃性和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财产保险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1999年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为521.12亿元,2005年为1281.11亿元,为1999年的2.4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6.17%。然而,在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理赔却未能与业务同步协调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产险业整体发展和财险公司经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保险人必须扎扎实实提高理赔品质。理赔品质包括两个方面,对内是理赔质量,减少赔款水分,保护全体投保人、被保险人及保险人的利益;对外是理赔服务,提高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高品质理赔应达成二者的同时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保险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就要求订立保险合同的各方都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法定义务。在理赔工作中,对于投保人“未如实告知”案件的处理一直是理赔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类理赔案件也是理赔诉讼的高发区,理赔人员正确地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相关法律条款,平衡各方利益,把握恰当的理赔尺度,做出公平合理的理赔决定,对于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11.
理赔观念的落后、理赔方式的单一、理赔方案的缺乏、理赔程序的烦琐是货运险理赔难的最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2.
保险公司现阶段保险销售和理赔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在业务拓展方面必须建立新型保险销售体系,对于直接业务,成立市场营销体系-管理人员销售体系和营销人员销售体系;对于间接业务,成立保险中介销售体系-代理人销售体系,经纪人销售体系和再保险销售体系,理赔方面,在传统的保险公司直接查勘,定损的理赔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以公估行或公估公司为主的理赔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在公司管理中,理赔问题凸现出来,集中体现在理赔运行和管理现状难以适应公司科学发展的要求,急待进行改革创新。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客户服务领域的拓宽对理赔线服务业务发展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司对保险主业盈利能力的要求和保险市场生态环境的亟待改善要求理赔线进一步提升成本管控的能力,金融企业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和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强要求理赔线强化对资源的控制和整合能力,提升核心能力、把握相关关系、明确理赔线定位,在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同时提升专业化能力,加强全流程控制与电子化支持,建立专业化理赔队伍,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与各产品线协同解决理赔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保险事业的蓬勃发展,投保人数剧增。发生保险事故、请求保险金给付的个案大量增加,理赔纠纷相应涌现。客户对保险公司产生了抱怨,社会上出现了“投保容易,理赔难”的说法,不仅对保险客户、准客户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抑制了人们的投保热情,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声誉。为什么投保容易,理赔难呢?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15.
石甬 《上海保险》2006,(11):20-23
理赔费用通常指理赔查勘费用,是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理赔案件直接相关的费用。因其发生与理赔案件处理直接相关,应计入理赔成本,形成赔款支出的一部分。由于有关的会计制度对理赔费用的规定比较模糊,保险公司在实务处理过程中对理赔查勘费用缺乏规范和细化,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承保时的热忱与理赔时的冷漠,已经成为某些地方人们对保险公司的普遍评价。可是在厦门,只要一说起人保公司的理赔来,客户总是赞许有加,这一切全得益于厦门人保实行“客户第一”的质量方针,据统计,厦门人保2000年处理各类保险赔案10978件,赔款金额15946万元;而由该公司出资100万元刨立的“人民保险消费者赔偿基金”运作近10个月来,尚没有支付一笔仲裁赔款,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该公司的理赔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建筑工程一切险是在我国建筑施工中普遍投保的一种保险险种。但多年来,保险公估人在该险种的理赔评估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本文介绍了该险种事故多发、理赔案例复杂、涉案人员多样、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以及保险公估人在理赔中所参与的工作;提出了保险公估人的素质要求;分析了对该险种损失调查的方法与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促进业内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Des  Walsh  练奎廷 《上海保险》2006,(1):42-44
高速增长的保险业在2005年遭遇增长速度大幅下滑的今天,迅速占据市场,扩大份额的战略已经是昨日黄花,风光难再了。与此同时,重效益日益成为各保险公司的上上之举,理赔自然顺理成章地走到了各保险公司的台前,而理赔方式的改变对于提高理赔的速度和质量而言至关重要。传统的消极被动式理赔理应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人保系统纪检监察部门每年开展理赔质量(以车险理赔质量为重点)专项效能监察,成绩明显。一是近年来理赔岗位未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二是管控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关键环节、关键部位未发生重大问题;三是各项内控制度日趋完善,制度落实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执行力逐步提高;四是综合赔付率明显下降,2007年全省理赔质量处于全系统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车险人伤理赔金额在整体车险理赔金额中占比的逐年增高,行业对人伤理赔风险控制日渐重视。笔者对目前行业车险人伤理赔风险控制缺陷进行了分析,设计了针对性的车险人伤理赔风险控制方案,拟定了车险人伤理赔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检验办法,希望对行业车险人伤理赔风险控制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