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过程中,在农业市场的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和中国农业农村发生深刻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农垦系统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在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农垦体系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深入推进体制变革和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不断从理论上对我国农垦体系的改革模式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农垦体系的发展进行展望,本刊自本期开始,特开设《理论前沿:农垦论道》专栏。本文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曙光教授为本栏目所作的开篇之作,并指出农垦体系将是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系"的最佳选择。后续,王曙光教授将针对这一问题发表系列文章,欢迎业界学者关注。希望借助这个学术栏目,引起学术界更深入的讨论,并供农垦产业界和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是促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中国的农业技术进步涉及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刻转型,同时必须在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技术推广体制方面探索新路。作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农垦体系未来应该在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技进步共同体、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从而以科技进步为支点,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农业安全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3.
农垦事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垦丰富的自然资源奠定了其发展农业的优势,农垦农业建设的组织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等特点,决定了农垦农业在全国农业系统的重要地位和引领作用。本文在农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农垦事业在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农垦改革以及建立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本管理模式创新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构成新时期农垦制度变革的两条主线。新型农垦国有资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农垦体系集团化和企业化改革、对农垦国资保值增值不流失、对农垦企业提质增效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则对农垦体制机制转型与提升产业竞争力意义重大。文章系统讨论了农垦体系建立国资投资运营平台和交易平台以及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路径,并对近年来我国农垦的实践创新模式进行了梳理,认为农垦混改的核心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和公司治理转型,要避免形式主义的混改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中美经贸冲突背景下,以习近平"大农业"思想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框架,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现状,通过研究新形势下构建我国农业安全战略面临的自然资源环境、市场需求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国际贸易环境等制约,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合理调整农业贸易布局、推进农业贸易体系建设、构建农业开放新格局等六个新形势下构建我国农业安全战略的策略方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就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和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农村是难点,"四化"同步,农业是短板,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对于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制订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我国会计领域的改革有目共睹,尤其是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规模之大,内容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在重要方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在2002年第3期《中国农业会计》发表的“研究农业会计问题,深化中国会计改革”卷首语中指出,会计核算制度框架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按照企业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垦体系在激励机制和运行体制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1978年至1992年农垦体系的承包制和放权让利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积极性和农垦企业的自主性,但承包制本身在顶层设计上存在着较大的历史局限,使农垦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所降低。1992-2001年农垦改革确定了从行政化管理体制向集团化和企业化过渡的总方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四到户"改革与农垦集团化并不耦合。近十几年尤其是2015年之后农垦改革进入快车道,竞争力和效率迅速提高,但仍旧面临着地位边缘化、经营碎片化、产权单一化、经营体制僵硬化、功能复杂化、产业偏移化等六大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态势、区域差异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利用全国30个垦区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分析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平均值为1.104,技术进步变化平均值为1.160,技术效率变化平均值为0.953;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和新疆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等。[结论]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是其主要抑制因素,农垦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较粗放;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将全国垦区划分为高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低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和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4种类型。建议通过完善农垦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建立农垦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新型垦农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推进农垦农业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农垦系统是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解决国家农业安全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农垦在国家战略层面和社会认知层面被深度边缘化。文章从我国古代屯田制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探讨了屯田史上政府干预与激励机制构建、实施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汲取历史经验,我国在农垦核心制度设计方面必须实现几个兼顾,即兼顾实施国家战略与构建灵活的激励机制,兼顾保障农垦体系的国有性质与提高农垦的经营自主性与市场竞争力,兼顾提高农垦的效率和提高农垦职工的福利。文章强调,农垦切忌为市场化而市场化,切忌在市场化过程中忘记"建立应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全球化挑战、保障我国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国家队"这一"初心"。  相似文献   

11.
东辛农场构建现代化大农业的实践与探索李开涛,宋育良东辛农场是江苏省拥有2万公顷土地、1.5万名职工的国有农业企业。近10年来,通过对自身优势的科学分析和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我国农垦企业构建现代化大农业所特有的目标模式,下面笔者围绕该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农业企业尤其是农垦企业肩负三化、三增任务,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又具有一定特殊性,统一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使企业公正、平等进入市场,势在必行。为此,财政部遵循我国会计改革目标、会计标准体系的构建,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会同农业、林业有关部门制定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于2004年10月11日由财政部正式下发。为学习贯彻《企业会计制度》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我们在这里举办第一期师资培训班。我讲两点意见: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必要性(一)统一会计政策的要…  相似文献   

13.
农垦改革进入新时代,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必须抢抓农垦改革的战略机遇,在构建新体制、新机制过程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更高标准、更加全面小康社会,为垦区打造"三大一航母"贡献"三江智慧"。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通过利用现代科技和制度创新手段,突破产业边界,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共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垦体系具备产业组织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聚优势、所有制和政府支持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农垦体系应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引进上下游产业的社会资本,通过特色城镇建设,构建新型农业业态,打造产业融合、功能多元、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和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功能得到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由此派生出的农业服务业地位日益重要,并构成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其发展程度也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促进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动力,是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提出农垦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的重要性:是整合农业资源要素的需要、是拓展农业外部功能的需要、是拓宽职工增收渠道的需要、是提升农业产业地位的需要。并对农垦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提出7点建议:大力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东辛农场构建现代化大农业的实践与探索李开涛,宋育良东辛农场是江苏省拥有2万公顷土地、1.5万名职工的国有农业企业。近十年来,通过对自身优势的科学分析和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我国农垦构建现代化大农业所特有的模式。笔者围绕该场的社会实践,对此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在黑龙江垦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全面构建"三大绿色"体系,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将单一传统农业融入现代元素,成功创建了中国首个以大型现代化农业为主题的中国农业公园。中国农业公园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现代城镇的建设水平,繁荣了具有红兴隆特色的北大荒文化,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农垦改革发展,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完善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加快垦区集团化改革,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不断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以传统农耕社会为起点、以农民利益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指向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是一系列基于中国实际、符合历史规律、蕴含党和人民百年经验智慧的思想体系和实践道路。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乡村振兴五个重点领域为内容体系和以科技创新、城乡融合、改革深化为动力驱动的“一个核心思想+五项重点内容+三维动力驱动”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0.
秦中春 《农村经济》2020,(3):144-144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由四川农业大学漆雁斌教授团队出版的《农业转型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研究》是一本系统研究我国当前农业转型发展重要理论问题与重大应用问题紧密结合的创新力作,符合中央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精神。本书基于"研究进展-概念界定-动力机制-基本路径-制度安排"的完整逻辑,界定了农业转型发展是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制度对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进行优化重构,转型方向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是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