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法治建设的两个命题之间既有差异性也有协同性.前者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后者是国家治理的依托.事权决定支出责任,进而引导构建科学合理的财税法律体系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路径.财税体制改革必须依托法律制度框架,走法治化的路径.制定财政基本法、税收基本法等宪法性财税法律.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政府预算始终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及保障性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2021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具体措施.推进改革的大框架已经确立,多项财税改革措施也将加快推进.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上,把握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有助于顺应经济发展新格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一系列问题,如收入差距、地区差距扩大,农民收入低且生活无保障,城镇就业形势严峻,贫困人口增加,医疗保险覆盖率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等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发挥财税政策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作用,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要有利于有效地协调城市和农村、地区与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并对我国现有的财税政策进行完善,以顺利化解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资源与环境等问题,使财税政策起到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财税制度的深化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财税制度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内容,其对政府财力的纵向配置问题具有直接关系,能够促进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治理。在新一轮的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支出责任、地方事权和中央事权,对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与事权加以科学划分,从而构建现代化财政制度,有效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本文就对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财税制度操作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这一重大战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财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型政府、公平竞争型市场和合作型社会三者互为基础、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三维"目标体系。财政配置公共资源体现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公共资源取得的数量和方式,以及配置的方向和结构,都会对市场和社会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深化财政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研究了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财政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税收不仅是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宏观经济的工具,亦是协调利益分配、联结国家社会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税收都发挥了特定作用,由此形成的税收思想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启示意义.从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税收思想经历了革命税收观、利税并行观和经济税收观的变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一种全方位税收观初见端倪,它要求税收在发挥固有职能的同时,强化其调谐社会的功能,从而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个体、社会各阶层间的有机联结.这应是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内容,1994年我国确立分税制财政体制,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正确途径,而政府间事权划分则是继续财政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从深化政府间事权划分的角度讨论了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在回顾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沿革及政府间事权划分在财政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之后,概述了美、日、英三国的政府间事权关系,从中提取经验方法,针对我国目前事权划分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始于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时期.是时,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的国内形势,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努力探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但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敌对势力的封锁、国内反动分子的破坏和我们自己极端缺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这一历史时期里也出现了诸如"大跃进"、"十年文革"之类的严重失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积极推动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确立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条能够将中国引向繁荣富强的道路.沿着这条成功之路前进,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把中国建成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公平、人民康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是"五位一体"建设体系的一个概括性表述。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是指政府治理能力。政府治理能力低下很容易产生腐败,腐败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深化改革是中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1.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作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需要加倍努力,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争取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基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生态文明、政治文明5个维度构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9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态势,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不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各省份之间以及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目前,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创新发展动能较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区域和城乡差距明显,人力资源质量、地方治理能力和社会保障力度等也有待提高。因此,西部地区应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平衡协调发展战略、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培育和激发创新动能,塑造和发挥人力资源质量优势,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税制结构优化是税制改革永恒的主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促进高质量发展成为税制改革的新特征,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本文尝试基于“十四五”时期的新背景,从税制结构优化的前提、理念、方向和着力点四个方面来探析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制结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与之俱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不仅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巨大挑战,更对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税收制度带来重大风险.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财政税收体系面对财富储备不足、收入分配失序、政府间财政关系失衡等风险挑战,应发挥法治财税理念在制度建构、凝聚共识、实现公平、保障健全等方面的指引作用,探索推进老龄化社会治理的立法进程,巩固财源保障能力,强化财税政策激励,优化养老收入分配,推动多元共治格局,实现老龄化社会的普惠共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本文意从"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在完善和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5.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如何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起符合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要求的现代化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已为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其已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改革最前沿的"整体性治理"范式,研究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是现阶段推进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现代化,2013年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两次突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一重要内容。财政制度体现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之间的关系,也深刻影响着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等各个方面。财税体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本文主要对近来学者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的现代财税制度改革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其中,财税体制改革承担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行军的重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对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要积极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实现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目标,破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发展难题,就必须在改革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内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的有机整体。法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现代国家、政府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战略路径:加速治理体系法治化建设立法进程,培育提高治理主体的法治素质和法治能力,改革现行司法体制,构建对公权力的司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9.
县级政府是中国有特殊职能的一级行政层级,在国家治理和政府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县级政府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其角色的错位、缺位或越位现象影响着县级政府应有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县级政府的角色转换势在必行,建设有限、有效、"双廉"的政府是其政府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为此我们探讨了在新经济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