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品牌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有些企业卖牌与外商合资,把自己多年辛苦经营的好品牌束之高阁或被打入冷宫,成了洋品牌口中的“羔羊”。此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充当着外国品牌产品的加工厂,依附于人家的品牌,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长此下去,中国企业会成为跨国公司手下永远长不大的矮人。其经济也很难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核心是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及时把中国制造提升到中国品牌,是企业在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中国品牌的建设,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论文就目前我国品牌建设中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出树立全球品牌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董征 《企业研究》2012,(22):24-25
品牌延伸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说明对品牌延伸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要创建一个新品牌往往耗资巨大,同时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相比较而言,巧妙运用建立起来的品牌进行延伸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且新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并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新产品失败的风险。就中国企业具体情况而言,在运用品牌延伸策略时存在着许多误区,而且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对可能遇到的风险估计不充分,因此企业必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品牌延伸,要了解品牌延伸的风险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规避风险,以确保品牌延伸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声誉日益成为一种巨大的潜在竞争优势。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许多企业采用品牌延伸策略,利用成功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改进型产品或全新产品。一项针对美国超级市场快速流通商品研究显示,过去10年来成功品牌(指年销售额超过1500万美元),有三分之二属于延伸品牌,品牌延伸正成为西方国家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中国,品牌延伸也被许多企业视作扩展经营范围,提高知名度的利器,纷纷采用。如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利用“娃哈哈”果奶的声望和影响,相继推出了“娃哈哈”绿豆…  相似文献   

5.
郝洁 《企业活力》2001,(4):38-39
从产品到"个性化"品牌 创建世界性品牌是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中,消费者日渐成熟,品牌也就成为影响购买行为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在拉动经济与稳定经济两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设迫在眉睫.房地产品牌包括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它对房地产企业在营销和融资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房地产企业通过树立科学的品牌观、合理的品牌定位、精心打造项目品牌和大力塑造企业品牌等手段,可以创建一个强大的品牌,从而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加强,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字号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工商业的精英,是中国名牌经济的重要力量,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老字号品牌除了少数一部分今天仍然保持着活力外,绝大多数己经从市场上消失。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老字号品牌的重振问题,作了许多相关研究。文章的研究视角在于将西方的品牌老化、品牌活化理论与中国老字号品牌结合起来,从中找出适合中国老字号品牌重新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曹世中 《经营者》2003,(3):12-12
本期我们将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品牌亮出来,其意义在于强调重塑中国品牌竞争力的必要性。2002年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品牌的现状。虽然这个报告并不足以海涵某些强势竞争力品牌的数量,但从参与的角度上看,总体是有其普遍性的。其实,在做本期聚焦时,我们也时时地提醒自己,除了要将目光投向榜上的企业外,同时也还要将一些成长型企业放入我们视野之中。于是,在公布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之时,我们也将目光投向到了本刊曾经接触过的一些知名企业家或者企业上来,并选择了三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并将其经营片断作一个透视。其用意就是提示人们:在中国大地上,仍有许多成长型品牌企业,具有的个性化品牌经营有待关注。企业未来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企业间的较量更多的也将会是品牌的较量。顺应时代潮流.着力打造一个有价值的品牌,这是中国所有经营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各国企业面对这一变化都在寻找自身发展方向,并意识到品牌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潜在价值.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渐发现,在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企业赢得广泛的社会声望,对企业发展也至关重要.而基于消费者对品牌体验的普遍需要建立的品牌真实性,是企业建立品牌时需要考虑的本源性问题.本文从品牌资产的社会声望和社会责任两个维度出发,探究品牌资产和品牌真实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一场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许多企业经历着发展中的寒冬阶段。在严峻的经济形式下,作为企业重要资产的品牌构建又应该何去何从,是听之任之发展,还是在经济严峻情况下继续加强品牌建设,那又应当如何加强建设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西工业品牌的培育工作初见成效,获得全区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的广西工业品牌数量显著增加.但是,我们也看到诸如品牌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偏小,产品市场占有率偏低,传统、资源型产品多,高新产业品牌实力薄弱等问题.文章从品牌文化的角度时广西工业品牌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希望对广西企业的工业品牌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品牌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国外大企业、大品牌的大量涌入,更是使这一竞争趋向于白热化。国外"世界品牌"带着它们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技术进入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国品牌告急,现状不容乐观。要想提高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创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并使之成为"世界品牌"。因此,应根据我国企业品牌的现状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开场白:8月7日,第四届中国品牌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年份,中国社会迫切呼唤一种“归位”精神来引领企业,向全社会释放出冷静和理性的信号。跨越是回归后的质变与爆发。本届中国品牌节的目的是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归位”与“跨越”的精神坐标和时代见证。此次品牌节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从低碳经营、品牌回归、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等多个热点问题着手,结合国家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剖析、寻找中国企业品牌在新形势、新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为中国品牌的发展谋划未来。下面我们请在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上演讲的几位嘉宾谈谈他们对品牌发展战略及品牌回归与跨越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品牌的创建与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如何建立和管理自己的品牌资产将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面临国际著名品牌的全面打压,积极打造国内品牌,对抗外来品牌成了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我国涌现出了大量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许多知名品牌在同一地区出现,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人们在总结这些地区成功经验时,发现成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品牌意识、品牌文化以及适合品牌生存的制度环境等.人们将这种所谓以品牌企业或品牌产品为龙头,带动地方经济整体发展的经济称为品牌经济.品牌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发展品牌经济是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需要,是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圈可点:联想、海尔、华为、青岛啤酒、蒙牛、格力、TCL等著名企业,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旗帜和先锋。可以说,国内市场是中国品牌的第一战场,经过在国内市场的多年打拼,这些企业才在国内站稳脚跟。如今,他们面临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挑战,中国经济将融入国际化经济之中,经济国际化必然伴随品牌国际化。中国的品牌在守住自己国内市场的同时,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已经开始起步。但是,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品牌相比,中国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弱势品牌。  相似文献   

17.
巧塑品牌     
这是一个品牌的时代!中国企业的品牌战场,依然是烽烟四起,企业生存与消亡往往只是刹那间的事,人员更替也是层出不穷,众多企业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如何走出有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就成了许多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的异同及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明 《城市问题》2007,(11):76-79
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内涵不同,但是联系密切.在深入分析了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的互动关系,即企业品牌对城市品牌的支撑作用以及城市品牌建设对企业品牌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得到了关于促进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和谐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许多名噪一时的品牌纷纷陷入困境,黯然失色,拯救这些夕阳品牌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六大可行性对策,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品牌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有些企业卖牌与外商合资,把自己多年辛苦经营的好品牌束之高阁或被打入冷宫,成了洋品牌口中的"羔羊"。此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充当着外国品牌产品的加工厂,依附于人家的品牌,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长此下去,中国企业会成为跨国公司手下永远长不大的矮人,其经济也很难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核心是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