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今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工业基本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格局;油气产量和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油气开采业大幅盈利,原油加工业仍然亏损,投资大幅度增长,原油进口依存度加大,下半年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和引导上海石油交易所健康运行。加强天然气管理,作好需求预测,实施石油替代激励政策。预计下半年国际油价继续走高的可能性较大;我国全年石油表现消费可能会突破3亿吨,进口依存度继续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上接第19期第65页) 三、产业替代分析 (一)天然气化工 由于原油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很快,天然气化工将有大发展。除了作为生物燃料的乙醇汽油目前正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在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推广。甲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原油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四川、山西等地。  相似文献   

4.
受经济增速趋缓、电力等能源供应形势好转、替代能源较快发展等因素影响,三季度石油需求增速略有回落。因国际油价上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三季度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有所下降;石油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出口增速也加快。三季度国内原油基准价波动上涨,成品油零售中准价没有调整。预计四季度国内原油产量增速仍将平缓,原油加工量和多数油品产量增速将有所下降。石油进口将受到影响,出口增速将有所加快,成品油供应形势不容乐观。原油价格将保持高位,成品油价格没有下调空间。上调幅度也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5.
田景惠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4):70-75,112
2012年,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增速总体回落,其中汽油、煤油保持较快增长,而柴油消费同比仅增长1%;受经济结构调整和用油结构变化影响,消费柴汽比下降至1.97;以燃气为主的替代燃料发展迅速,但总量较小;国内炼油能力稳步提高,炼厂开工率小幅降低;石油产品消费税新政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但执行力度尚待观察。2013年,预计国内经济形势略好于2012年,成品油需求量将同比增长5%;替代燃料保持较快增长,但占比仍然较小;国内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4500万吨,使得全国炼油能力突破5亿吨/年,市场供需保持宽平衡。海南、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已具备供应高标准汽柴油能力的省市,可能先行推出本地的油品质量升级计划。  相似文献   

6.
根据越南制定的炼化产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06-2015年),2015年以前,越南将至少建成并投产5个炼油项目和两个化工项目.越南1号炼厂--荣桔炼厂将于2009年2月投产.该炼厂的建成投产,将对越南成品油和原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结束成品油消费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今后越南的成品油进口量将明显减少,并开始出口成品油;同时,还将结束越南原油只出口不进口的历史.越南国内的成品油市场格局将由此改变,并影响其周边国家的石油市场,这种影响将在今后两三年内逐步显现.越南作为原油新买家,可能会影响到迪拜原油贴水和价格,并影响价格联动的其他中东原油价格和贴水.作为成品油出口国,有可能挤占中国对越南周边其他国家如老挝等的成品油出口份额.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5.04亿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1.5%。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所谓炼油能力过剩都是结构性的。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3亿吨/年以上,同比增长5.26%;汽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将超过7500万吨;柴油需求为1.68亿吨,增速回落至7.5%;煤油需求将达到近190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替代能源对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用燃料方面,多元化的趋势明显。预计2020年中国各类替代燃料有望替代2800万吨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的10%。  相似文献   

8.
王立敏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36-43,172
"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5.04亿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1.5%。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所谓炼油能力过剩都是结构性的。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3亿吨/年以上,同比增长5.26%;汽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将超过7500万吨;柴油需求为1.68亿吨,增速回落至7.5%;煤油需求将达到近190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替代能源对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用燃料方面,多元化的趋势明显。预计2020年中国各类替代燃料有望替代2800万吨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的10%。  相似文献   

9.
要闻回顾     
政策动态□我国加快生物质能源替代成品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专家5月16日表示,2020年,生物质液体燃料将替代我国1000万吨成品油消费。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在第二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上说,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为我国每年新增4亿至5亿吨标煤的能源供应能力。届时,可再生能源将占我国能源消耗比重的10%。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在内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产能将达到1200万吨,可替代1000万吨的成品油消费。目前我国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为102万吨,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产规模为5000吨。而来自餐饮等行…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上半年,受国际石油价格在波动中大幅上扬和国内需求增势减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原油及成品油市场出现供需增速大幅回落,价格在波动中高位攀升的运行特点一是原油生产平稳增长,成品油产量增速回落;二是进口增势明显减弱,出口量大幅增加;三是供需增势明显减弱,紧缺状况有所缓解;四是价格高位坚挺,在波动中持续上扬下半年,我国石:由产品供需形势将继续保持资源供给低速增长,消费需求增势平稳,市场价格高位坚挺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1.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3):56-66,111,112
2011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为27286万吨,增长达7.6%.国内石油消费量在2010年大幅跃升12.7%之后,2011年增长5.5%,达到45625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由2010年的58.7%提高到59.8%.进口原油占加工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55.6%提高到56.4%.汽柴油出口减少和燃料油进口增多使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1481万吨,比2010年增长48.1%,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柴油再次呈现净进口.在炼厂气供应增加和天然气消费猛增的冲击下,液化石油气净进口量继续下降1.8%,至224万吨.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在内的天然气进口量增幅高达89%.2012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使油品需求增长进一步减弱,加工量增加将使油品供应增长与需求保持同步,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将继续上升.在进口量继续大幅上升的同时,国内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由2011年的21.2%升至28%左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航空煤油的消费呈高速增长的势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对所属部分炼厂炼油能力的扩建,从能力上可以保障国航煤的供应。由于生产航煤的经济性与航煤和柴油的价差相关,从国际上较长时期航煤和柴油的价差看,当航煤价格比柴油价格高140元/t左右时,生产航煤和生产柴油的经济性基本相当。从航煤的价格影响因素看,原油价格直接影响着航煤的价格。由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特殊性,航煤价格主要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国内石油和油品比价和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成效显著,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行业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化工行业总产值5.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6%,化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全国原油产量2.03亿吨,同比增长6.9%;天然气产量945亿立方米,增长12.1%;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2.53亿吨,增长10%;原油加工量4.23亿吨,同比增长13.4%,一次原油加工总能力5.12亿吨。原油表观消费量4.39亿吨,对外依存度53.8%,同比增长13.1%;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070.3亿立方米,增幅15.9%;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45亿吨,增幅10.2%。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出口结构继续改善。但同时,该行业仍存在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等问题。预计2011年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但增幅比2010年缩小,价格总水平涨幅为10%,比2010年回落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国际石油经济》2012,(Z1):57-65,181
2011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平稳增长,投资增速稳中趋快,整体效益显著提高,增长质量稳步提升。全行业实现总产值11.28万亿元,同比增长31.5%;利润总额为8234.34亿元,同比增长19.0%。全国原油产量为2.04亿吨,同比增长0.3%;天然气产量为10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原油加工量为4.48亿吨,同比增长4.9%;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为2.67亿吨,同比增长5.9%。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15亿吨,同比增长3.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30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63亿吨,同比增长7.5%。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化学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上游投资动力不足,炼油亏损加剧;行业成本高位运行;第四季度经济运行下行风险骤增,应引起高度关注。预计2012年我国油气及主要化学品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行业价格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但升幅较2011年明显回落。预计2012年全行业价格总水平涨幅在7.8%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未来十年我国天然气利用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灿奇 《国际石油经济》2012,(Z1):110-115,183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以化工为主向多元结构转变,天然气利用结构不断优化,表现为城市燃气稳定增长、发电用气占比大幅提高。技术、政策、经济性是未来影响我国天然气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受天然气利用政策调整、资源保障程度提高、能源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天然气的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城市气化、以气代油及天然气发电。未来10年我国天然气的利用方向将保持这些趋势,特别是发电将成为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从而使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呈现城市燃气、天然气发电和工业燃料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运输、汽车等支柱产业迅速兴起,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使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逐年提高,而原油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导致国内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为确保我国石油、石化工业长期稳定发展,亟须落实石油资源并优化资源配置。从近中期我国石油供需形势的分析预测入手,探讨了原油配置的区域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进出口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抗  卢雪梅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8):28-36,108,109
本世纪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和进口额快速上升,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从能源/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份额的变化,以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且人均耗油量很低的国情出发,文章认为我国有降低能源/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和大幅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空间,但存在着增加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刚性需求。十余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和金额的双攀升不但没能制约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促进其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预测近中期我国油气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仍将持续上升,且在2015-2020年可能成为世界油气第一进口国。为此,应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和使用效率,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以广义多元化的方式保障油气进口。文章还认为,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大小与能源安全不存在简单的对等关系,建设足够的储备和参与国际合作是最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上半年,石油需求低迷,供应充足,库存高企,供需从2011年同期的偏紧转为宽松;国际油价波动较大,一季度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最高水平,二季度大幅回落.天然气市场需求和产量小幅增长,供需保持平衡;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天然气区域市场价差扩大.全球油气并购活动持续低迷,北美非常规气并购市场迅速降温.国际大石油公司生产经营指标下滑.中国石油需求增速大幅回落,对外依存度再创新高;成品油价格前升后降,石油石化行业效益持续下滑;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进口量大幅上升,进口气价倒挂严重.下半年,预期世界经济依然疲软.石油供需仍将宽松,油价略有回升,但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天然气供需继续平衡,三大市场价差仍将维持.中国经济企稳,国内成品油需求有望平稳增长,但涨幅低于预期;天然气将保持消费量与产量、进口量齐增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地缘政治因素在2006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中发挥关键作用。2007年随着全球和美国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非OPEC国家原油供给增加超过全球新增原油需求,OPEC剩余生产能力也将增加。因此,全球原油供求因素将不支持油价上涨。预期2007年全年油价不会超过2006年水平,如果不出现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全年原油均价将低于60美元/桶。  相似文献   

20.
3月11日以来,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三重灾害,造成社会经济重大损失。日本经济短期受重创,中期将提振,但长期低迷的局面不会改变;日本地震不会改变全球经济复苏大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利弊共存,但影响有限。地震重创了日本能源体系,将引发全球油气市场供需出现一些新变化:日本部分炼厂关闭致使亚太地区石油供需结构发生变化,成品油价格可能上涨,轻重原油价差可能扩大;核电危机将促使日本大量增加LNG进口,并将影响全球能源结构;日本化工产品生产受到冲击,带动全球部分化工品价格升高。日本核电危机造成各国对核电安全的担忧,可能影响世界各国核电发展,导致油气需求增加、中长期油价走高。日本大地震启示中国:应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加快发展天然气;适当调整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结构,统筹运作;推进与资源国的能源合作,确保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