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研究孔丹霞杨勇一、改进的经济增长模型经典的经济分析认为,经济增长来源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即取决于资本、土地和劳动的增长。由于资本和土地都是“非劳动性生产因素”,因而一般将土地划归到资本中去,把生产要素简化为劳动...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高新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该国的总产出来衡量的,总产出取决于总投入,投入有三个来源: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贡献,前两者都是有形投入,对于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获得,当前两者的产出已定,余下的经济增长就归功于技术进步。这是在劳动和资本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发达国家中,资本与劳动投入在产出中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对资本积累、劳动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过去主要依赖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论证了实现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增长要摆脱对要素投入的依赖.转而依赖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有与非国有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建立了包含东、中、西部区域效应的国有与非国有工业经济增长模型。比较显示,国有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非国有经济的增长则主要来自资本和劳动两要素投入的增加。同时,区域因素对国有与非国有经济的产出规模和投入要素的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财政支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内生增长模型中,更是如此,本文在构建一个一般性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财政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两种作用机制;影响有效劳动的生产率和供给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资本生产率和有效供给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财政支出影院啼笑皆非济增长的这两种作用机制分析。本文最后得出政府影响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的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是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环节。文章运用Heckman两步法,聚焦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问题。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经历了由“低技能劳动+生产资本”向“高技能劳动+研发资本”切换的阶段;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处于“高技能劳动+研发资本”驱动状态,西北地区尚处于“低技能劳动+生产资本”驱动状态;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在2001—2010年多为“低技能劳动+生产资本”驱动状态,2011—2015年多为“高技能劳动+生产资本”驱动,2016—2022年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率先切换为“高技能劳动+研发资本”驱动状态;此外,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存在研发资本的“双门槛”和高技能劳动的“高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7.
王静 《魅力中国》2010,(6):346-346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根据经济学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要素为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本文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和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增加和人力资本效率的提高。同时资本利用效率低下,技术影响力弱,劳动和资本影响力严重不平衡。中国想在未来保持较快的增长率必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文献综述 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市场化、资本、劳动、对外开放程度有关,但政府在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政策因素外政府的公共支出总量和结构都可能影响到经济增长。分税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进行划分,同时建立了以相对经济绩效为主的政治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7-2009年新疆16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研究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人力资本以及物质资本投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动态条件下市场成熟度、人文、制度等无法量化的因素对当期经济增长作用较大,从长期看能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资本弹性下降,人力资本影响更为显著,新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资资本投入的说法并不能成立。从区域差异来看,不同要素投入对南、北疆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1953年到2004年的资本、劳动、产业结构变动等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计量分析了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得到许多重要结论:(1)在我国,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整体上是最高的,也相对稳定。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较大,特别是随时间的推移,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仍有下降趋势。同时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超过了50%,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仍为外延型的;从长期来看,两者的贡献率之和有下降趋势。(2)产业结构的转变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从1991年开始,产业结构变动贡献率已经超过劳动投入贡献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有上升趋势:且二者之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逐渐上升,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经济增长理论往往重视资本、劳动、技术实体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忽视了虚拟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虚拟因子,得出虚拟因子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资本、劳动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贡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在1978-2005年资本投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起到主导作用,贡献度较高、贡献率较大;但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与贡献度不高,并且呈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除土地、资本、劳动这三大基本要素外,资源配置方式等新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贡献。这是由于不同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着效率差异,由此导致产出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转轨时期我国资源配置方式变化的分析,揭示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1994~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Y、固定资本投资K、从业人员数量L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建立计量模型,利用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资金投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 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的源泉归根结底只有三个:其一是常规投入的增长,即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地增加资本、劳动和土地这三样生产要素;其二是引起资本质量、土地质量和劳动质量变化的技术进步:其三是制度创新.相对来说,后两个是更加重要的增长源泉.  相似文献   

16.
马志越 《科学决策》2023,(3):99-114
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无法考量其空间相关性,因此需要深入探析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文章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空间外溢性与空间关联性,不论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还是资本与劳动产出对经济增长均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作为资本与劳动集聚的空间载体,其通过资本与劳动的聚集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分空间区域检验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京津冀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虹吸效应,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辐射及空间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思维范式,将财政分权这一重要制度变量视为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核算方程。通过对比是否将财政分权度引入经济增长核算模型,研究改革开放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相比于其他动力因素如资本、劳动等财政分权的贡献度。实证发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远远超过其他各要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经济结构变迁与上海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了经济结构的变迁将通过影响资本效率或经济规模刺激经济增长,其中,产业结构的投资结构通过对资本效率和经济规模的双重影响刺激上海市经济增长,消费结构则仅通过资本效率来影响经济增长,而不对经济规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础设施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基础设施资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在简单回顾基础设施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国际上有关基础设施资本影响经济增长(总产出)的效应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重点论述了三种研究方法。为今后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估计我国国内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准备。本文分为3个部分。1.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概述;2.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3.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panel data模型,以2001~2010年OECD中19个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劳动,其次是资本;第二,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也不存在滞后效应;第三,在西方国家,采用何种政治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是,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增长比非欧元区国家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