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南林 《经济师》2010,(9):49-50
在低碳经济时代下,企业作为经济的最基本决策主体之一,实施绿色营销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营销向低碳模式转换有时代发展需要、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压力和产业自身发展诉求等方面的必然性;低碳营销模式要求企业在营销观念、营销内容以及营销方式三个方面作出转变;文章从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及意义谈起,分析当前绿色营销现状,提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整体思路,同时企业自身低碳化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导致企业制定和实施低碳战略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文章对企业低碳战略管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自身资源、低碳能力和低碳战略本身四个方面分析了低碳战略风险因素,从而构建起一个低碳战略风险的识别框架,旨在使企业能够有效地规避低碳战略风险。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继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而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炭是一个高碳行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一条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之路。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趋势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了发展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探索了一条真正适合煤炭企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企业低碳绿色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发展低碳经济、追求绿色成长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也日益增强,低碳绿色战略的核心就是"危机中的企业转机管理"。本文研究了企业低碳绿色战略提出的环境、战略框架及实施的重点步骤。  相似文献   

5.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任力 《发展研究》2009,(2):23-27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主要表现为: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可能源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等。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是:必须尽快提出低碳经济战略,建立起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等。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国经济社会背景、发展目标和技术基础不同,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和路径。英国以市场机制建立为核心发展低碳经济,德国以低碳技术为核心发展低碳经济,美国重视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日本重点建设低碳社会,韩国实施绿色增长战略,印度将低碳与环保相结合,巴西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对这些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如下启示:发展低碳经济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国情的低碳道路;低碳立法和政策规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和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低碳发展战略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相对以前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概念,有必要对低碳经济的特点尤其是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环境经济》2010,(6):61-62
从哥本哈根到达沃斯,从政治博弈到全球经济利益竞争,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来自中国的声音:到202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企业发展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但是目前,包括电器、电力、水泥、化工在内的众多产业行业依然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情况。朝低碳经济转型,让国内电器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无疑,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是电器等行业的大势所趋,高耗能的设备必定不适合未来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国电器行业领军企业,人民电器多年来,秉承对国家、对社会、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高举科学发展观大旗,努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发展方针、低碳经济的战略,大力创建低碳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长三角企业的产能结构处于粗放型高碳状态,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低,低碳战略转型发展中出现明显信息失衡,政府对企业的低碳转型相关支持政策严重滞后。长三角企业应成为低碳经济的引领者,及时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及时发掘低碳信息的潜在价值机会,争取政府发展低碳战略的政策扶植。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模式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要求,论证了低碳经济时代营销模式变革的理论和实践路径,并在分析国内外企业低碳经济营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化大绿色营销模式:用正确的绿色营销观念塑造绿色企业;打造透明的绿色营销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人类生存,同对制约经济的发展.当前,必须改变人类消耗的能源结构,进而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有利于解决气候危机、能源危机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低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温蕾 《经济问题》2012,(10):72-74
在全球经济迈入低碳的背景下,低碳物流运输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创新道路运输企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分析低碳经济的基本机理与内涵,结合低碳物流发展的特点,研究基于低碳经济下发展低碳物流战略,为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低碳物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物流的决策指明方向,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投融资战略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在投资战略方面,企业要重视低碳环境对投资活动的影响,找准所在行业的低碳切入点,建立科学的低碳投资决策方法体系,同时要站在战略高度来看待低碳投资的回报问题,充分重视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在融资战略方面,企业要善用政府政策进行低碳融资,谨慎选择负债融资,同时要努力吸引国外低碳资金的注入.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模式。我国企业战略转型日益与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趋同,逐步走向低碳发展模式,了解和认清低碳经济与我国企业战略转型的关系,对于企业战略的调整和规划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低碳经济的国际发展背景是当前国际竞争酝酿新的变局,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速迈向低碳经济。随后文章以半导体照明产业(LED)作为低碳经济代表性产业之一,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三个观点,新能源是低碳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创造大量绿色就业岗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活力所在;当前中国需特别重视低碳经济的消费者管理(需求侧管理),大力提倡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6.
程春生 《经济研究导刊》2011,(4):166-166,176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不仅需要国家的经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更需要树立"低碳理念"。对政府、企业和个人而言,低碳经济又有着各自的实现方式:政府的产业布局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企业可以着力发展低碳技术;个人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工业经济的差异和融合性发展进行了分析;以动态联盟企业合作竞争的方法为例,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特性和要素,探讨、分析了在工业化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低碳工业经济的规律和特性,并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北京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支撑的必要性,结合北京市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战略,提出了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方向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既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又是碳排放大户,探索其低碳发展的战略与路径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文章从政策引导与制定、经济扶持补贴、低碳技术创新、产业完善整合、低碳行为宣传等战略角度,研究低碳房地产发展路径的选择,得出合理的结论,并提供某房地产项目的成功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不仅可为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为房地产低碳实践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福建碳排放的现状,指出福建加快低碳经济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其中一项重要途径是探索与台湾低碳经济合作,为此,福建应该明确提出闽台低碳经济合作的先行先试战略,以充分利用台湾的‘五缘’优势,引进台湾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技术、研发、人才等,加快福建低碳经济转型。具体合作内容有:合作开发低碳能源,加强低碳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上的合作,低碳产业合作,低碳城市合作,联合设立节能减碳服务公司,将厦门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碳交易”与“碳金融”市场中心等。阂台低碳合作“先行先试”战略能促进两岸低碳发展,对于加强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