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洪光 《经济师》2014,(1):142-143
文章从"免、抵、退"税的原理入手,对"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解析,厘清"免、抵、退"税的经济含义,以便相关财务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免、抵、退"税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政策快讯     
通知指出 从2001年1月1日起,对1993年12月37日前批准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俗称老外商投资企业),其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由原来执行的不征不退政策一律改为出口退税办法,具体退(免)税的计算办法按现行自营生产企业的“先征后退”或“免、抵、退“办法执行。  相似文献   

3.
陈婴 《时代经贸》2011,(24):86-87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并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一种措施,它即有利于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鼓励各国的商品以不合税的价格公平竞争。我国的退税原则是。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彻底退税”。本文主要通过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的计算办法分析发现由于我国的征退税率不同,我国出口货物并未实现“零税率”,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浩 《经济论坛》2006,(23):60-61
1.为适应退税方法人为地划分生产和外贸企业两种类型“。免抵退税”和“免抵”税最大的区别在于“抵”税,由于抵税的存在,使得两者的计税依据不同。在“免抵退税”中,出口收入是主要的计税依据,而“免抵”税中,购货价值是主要的计税依据。两种计税方法要求的企业记账方式完全不同“,免抵退”税基本符合现行的会计制度“,免退”税则要求出口企业的外销与内销税金应分别记账,外销的进项税金不得和内销进项税金混合以避免抵扣的发生,这种记账方法在进出口经营权没有放开的时候可以很好地执行,当进出口经营权已成为企业的一般权利,越来越多的商…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在会计和税收实务中,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其中:"免"是指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抵"是指所有进项税先用于抵顶内销应纳增值税;"退"是指未抵顶完的进项税可以退.  相似文献   

6.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是税务会计课程中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如何能让学生轻松、透彻地理清免、抵、退税的计算,是不少税务会计老师都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实例对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进行梳理、解析.  相似文献   

7.
以生产出口企业“免、抵、退”增值税、外贸出口企业“先征后退”增值税及“又免又退”消费税时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分录为研究对象,以这些会计分录中的科目设置为研究重心,在借鉴新税收制度、新会计准则、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时出口退税会计核算分录中的科目设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某些目前正在执行中的、针对出口退税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存在更新或完善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7)
"增值税出口退(免)税"是增值税学习中最难的一个内容,也是整个税法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之一。所以作为税法教学的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一种简单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来讲授该知识点,并让学习税法的学生不再对该知识点产生畏惧心里,能较好的运用和掌握该知识。"增值税出口退(免)税"不管是在概念政策的理解上,还是在计算上都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其中关于"免、抵、退"税的计算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和运用。文章结合在税法教学中所获得一些经验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该知识点的反馈意见,对"增值税出口退(免)税"知识点进行了解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我国至今仍采用1994年确定的按退税企业身份不同采取差别管理的退税方式,人为造成退税企业的矛盾,并导致退税企业、退税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在退税方式选择上出现选择偏好的差异,这也正是当前出口退税效率不高的原因所在。当前紧要任务是全面推行“免、抵、退”和“外贸免税采购”制度等途径,改进出口退税方式,提高出口退税效率。  相似文献   

10.
出口退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而现行出口退(免)税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发展出口的“瓶颈”。本文分析了现行出口退(免)税管理模式的缺陷,并就构建适合经济发展的出口退(免)税管理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并不是我国的“专利”,在遵循WTO的规则要求下,各成员国普遍采用的优惠的税收政策。而我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出口退税与免税相结合的政策。出口“免”的是产品出口销售是应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而“退”的是产品出口之前的环节所实际承担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消费税。  相似文献   

12.
对于内部交易的抵消,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编制合并工作底稿进行抵消的方式,本文称之为“表抵法”;通过账务处理进行抵消的方式,本文称之为“账抵法”。本文主要阐述了表抵法和账抵法两种抵消方式对合并抵消数据及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通过两种方式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表抵法的缺陷和账抵法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3.
增值税的留抵退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合理设计与有效执行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十分必要。目前,中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的实施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操作实践难题。本文就留抵退税具体时间、发生争议是先退税还是解决完争议再退税、如何控制退税风险,以及作为共享税的退税层级等问题展开研究。本文提出应即期退税、先退无争议部分、利用数字手段对纳税人进行风险分析和分类管理,以及分级退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军  李新星 《经济纵横》2015,(3):120-124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加大。我国现行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还存在一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总结目前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纪茂利 《经济师》2003,(10):203-204
文章结合我国增值税的出口退 (免 )税政策 ,分析了出口货物退 (免 )税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格局使各国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我国政府相应出台了许多政策法律鼓励企业"走出去".出口企业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呈现增长趋势.而出口业务势必给涉及出口业务的财会人员增加了许多压力和难度.特别是财政部制定了对生产型自营出口企业一律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后,要弄通免抵退税几种情况的账务处理,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显得极为重要,在此浅谈一下.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留抵税额;应退税额的勾稽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以来,福建省各级出口退税管理部门增强优化服务意识,严格落实限时办税制,制定各工作岗位的审核时限,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核、审批、退库工作。同时,加强与财政、人行国库等部门间的工作配合和协调,确保及时、足额退付应由地方财政负担的25%出口退税款资金到位。据统计,2005上半年全省办理出口退(免)税858,836万元,完成总局下达指标1,318,300万元的65.15%,其中:办理出口退税571,827万元,完成总局下达指标857,500万元的66.69%,免抵调库282,001万元完成总局下达指标460,800万元的61.20%。出口退税工作总体运行正常,加快了外贸企业资金的回笼,有力地促进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推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期的热点话题,“国进民退”和“央进地退”等引发了诸多争议。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他认为,“国进民退”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实是个伪命题。不管是“国进民退”,还是“央进地退”,都是金融危机的错,折射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退低进高”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实质是着力提升集约发展水平,进而推动现有产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其方式多样、路径各异,但重点是突出盘存量“退低”与优增量“进高”两大主题。经过国际金融危机及其深层次影响的冲击洗礼,嘉兴市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更加深切的体会和更为深刻的理解,积极推出“退低进高”的决策部署,成效初现,也出现了一些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为下一步更为深入地开展“退低进高”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丰冠华 《当代经济》2016,(15):70-72
当前,2012年,我国有关部门针对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进行会计处理过程做了明确规定,在“应交税费”的科目下,增设了“增值税留抵税额”项目.根据要求和规定,企业不得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在营增改新会计制度实施后,挂账留抵税额已成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某公司两个月的实际收入、支出为例,对如何处理“营改增”挂账留抵税额的会计和税务问题分别进行的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