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俊卿  王垠 《时代经贸》2007,5(9):94-95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新一轮的投资过热,本文首先剖析了导致目前投资过热的原因,然后在分析投资过热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投资过热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陶俊卿  王垠 《时代经贸》2007,5(9X):94-95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新一轮的投资过热,本文首先剖析了导致目前投资过热的原因,然后在分析投资过热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投资过热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有、民营和外资3方面的资金纷纷投入到钢铁领域,使得钢铁产量直线上升,本文对我国钢铁投资过热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初步探究,并针对目前现状提出了几点抑制和解决我国钢铁投资过热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环境经济》2004,(7):6-6
今年上半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目的是要对当前投资需求的过度膨胀,从而导致经济的过热实施软着陆。在目前以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中,确实存在着忽视环境保护和浪费资源的倾向。而现在的投资过热主要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2002年开始的各级领导班子换届,拉开了新一轮“政绩  相似文献   

5.
王雪 《经济与管理》2006,20(6):69-71
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问题。固定资产过度投资受到企业内部机制的影响,因此,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探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只有通过完善相关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内部机制上约束这种非效率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投资效率与过度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投资效率以及过度投资的实证分析和经验推断后认为,从总体上说,从总量投资效率来考察,中国经济并不存在投资过热或过度投资现象,即中国的高投资不存在低效率问题.但是,从局部上看,在个别产业、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存在过度投资或者说投资低效问题.其政策含义是,针对局部地区和行业的投资过热和过度投资所进行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地搞"一刀切".在进一步健全投资领域市场化机制的基础上,依靠市场力量提升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7.
加息,再加息     
如果央行不对低利率政策进行大的调整,不让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进入上升通道,那么目前国内所面临的投资过热、房地产过热、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就无法改变,而等这种房地产过热一旦走入极端,那么中国经济离衰退也就不远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有、民营和外资三方面的资金纷纷投入到钢铁行业,使得钢产量直线上升。本文对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初步探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抑制和解决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经济是否过热,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对宏观经济做全面的比较,和第一次过热(1 984、1 985)、第二次过热(1988、1989)、第三次过热(1993、1994)相比,不同之处是,在第三次的过热当中,都是投资、消费双过热,两者的增长都是两位数,且高达20%、30%.  相似文献   

10.
投资是湖北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湖北省投资增长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为了避免湖北省投资因过热而浪费社会资源或者因投资不足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应按照投资效率原则对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阐述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和行业结构基本情况,利用投资效率指标对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投资政策进行了评。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省今后一段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的产业和行业结构,为湖北省固定资产投向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国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意见纷呈,我们认为,三大经济周期的重叠使得目前中国经济的强势增长将得以维持,宏观经济的四大背离是有可能渐次化解的。对于投资增长和信贷扩张等现象均应慎重思考,而不应轻言过热。  相似文献   

12.
王寅 《经济导刊》2006,(6):42-44
尽管说利率提高有利于缓解投资速度,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还不完善,使利率上调的作用面有限,贷款利率能发挥多大抑制过热的作用还有待市场的反馈。  相似文献   

13.
柳瑞禹  郑德鼎 《生产力研究》2007,(3):112-113,140
文章分析了国家公共资本对电力企业资本积累的动态影响。针对公共资本的拥挤性特征及其可能引起的风险。在不考虑公共投资风险的情况下,由于公共资本和企业资本都处于短缺状态,这样就产生争夺拥挤性公共资本而扩张企业资本的投资行为,从而导致电力投资过热和公共资本过度拥挤。  相似文献   

14.
今年投资需求形势分析 1.由于199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趋于过热,物价上涨加快,金融秩序紊乱,人民币汇率剧降,中央及时地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十六条措施。由于加强了宏观调控,使去年下半年经济软着陆,避免了又一次经济的大起  相似文献   

15.
廖海青 《经济》2006,(9):38-40
如何治理投资过热?传统手段一直在提高银行利率上想办法。但一直为人忽略的是,银行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总额的比重只在17%,而企业留存利润所占比重却在37%! 自1994年以来的10多年里,中国数目庞大的国有工业企业,包括一些处于垄断行业、拥有高额利润的企业,从未向财政部、国资委或其他任何中央政府部门分过红,因而留存了大量的利润。国有企业充沛的留存利润和高涨的投资冲动,是当前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主推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中国呈现经济过热的现象,过热的经济带动了社会上过度投资的情况,致使资源的浪费、配置效率低下。文章从理论的角度对企业过度投资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过度投资的原因,指出制约过度投资的因素,从而提出制约过度投资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江 《经济问题》2012,(3):44-45,120
依据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严重和地方投资过热同时并存这一经济现象,建立模型实证研究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投资是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一个因素,地方政府投资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社会需求,同时不断增加的投资加强了对土地财政依赖,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了通货膨胀上升。  相似文献   

18.
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 今年3月北京“两会”结束时,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不亚于去年的“非典”!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过热了,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根本就没有过热,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是局部过热。至4月份,一部分地区的投资,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过热的情况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9.
宏观调控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如同战略管理对于公司运营,有着战略性的影响.实施"软着陆"有效地控制了90年代初房地产投资和证券投资过热的势头,以及它可能导致的更大的金融风险.但随后几年,国内又出现需求不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形势;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净出口也在减少.市场经济再次给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难题.本文从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以及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三个方面,论述当前宏观调控实践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雄安新区建设作为我国的“千年大计”,将吸引大量人才与社会资本的聚集.这一方面为新区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人、物、财力资源,另一方面具有引发投资过热和物价上涨的倾向.本文从新区已出现与可能出现的基建速度过快、房地产等行业的过度投资、股市过热、单位购买膨胀、人口急剧增加等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出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在新区急剧扩张的同时引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