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开展跨国经营,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鼓励对外投资政策,对海外投资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以及促进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营视界》2004,(9):13-13
目前.中共中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间投资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中央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针时投资过热.调控是为了更好地持续健康全面协调发展,并不是针对民营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民营企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各地要进一步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重庆经济》2009,(4):45-51
投资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为吸引、鼓励和促进境内外投资主体在本国或者地区进行投资而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投资政策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重庆要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统筹城乡发展的直辖市,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内陆开放型城市,必须具备比西部其他地区更科学、更合理、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4.
第一,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并将把更多的利用国外政府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安排给中西部地区;第二,大西北发展的理性选择是争取财政投资的同时,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和吸引外资;第三,由于中央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政府已颁布了相应的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中西部地区,也就是说从政府有效发挥财政工具作用的角度来讲,实施西部大开发对开发大西北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7,(158):1-17
在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过程中,政府应通过各种投资政策工具来实现各功能区的可持续增长和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今后应根据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出台按功能区分类的投资管理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投入。同时要改进现有管理体制,统筹政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社会投资领域,应在现有产业发展规划和导向目录的基础上加入主体功能区元素,出台按主体功能区分类的投资导向目录,以强化政策的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报告》2007,(116):1-11
创新产品初期市场难以启动,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企业缺乏持续创新的动力。政府应通过创新需求鼓励政策为企业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消除市场进入障碍,扩大采购以使新产品尽快达到规模经济产量,提高强制性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品以腾出市场空间,正确引导消费等。部分重大专项推进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启动问题;创新需求鼓励政策需要产业主管部门发挥更大作用,将需求鼓励政策纳入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可以选择特定地区建设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区,进行系统性政策试点。  相似文献   

7.
国家投资政策,作为国家投资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在现代经济法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可惜的是,人们往往仅看到国家投资克服市场近利性缺陷的一面,过多偏向于基础行业中的国家投资,而竞争行业之国家投资则一般不受重视,在学者研究中鲜有提及.其实国家投资法带有极强政策倾向性,在竞争行业中制定相关国家投资政策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首先,国家投资法的本质属性要求我们有此类政策;其次,中国的经济现状也亟待政府制定相关国家投资政策;最後,全文还将竞争行业中的国家投资政策之具体体现分为国家投资规模政策、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国家投资布局政策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前沿政策     
《天津经济》2008,(6):15-16
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停止执行;上海国资委限制国企投资期货股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车船税征管问题;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中国淘汰类产业目录;发改委出台政策鼓励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厦门鼓励企业进口最高可奖30万元;二手家电品质鉴定国家标准将出台  相似文献   

9.
创业投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而后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时期,直到7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国高技术竞争的加剧,创业投资才在各围政府政策的鼓励下,得到异乎寻常的发展。特别是在各国纷纷兴办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中,创业投资更成为一种主要的、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创业投资不仅在发达国家势头不减,同时还波及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  相似文献   

10.
日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的循环经济应该说还只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将会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来引导、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体包括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价格体系、税收体系、财政金融规章等相关制度,以及制定有关的法律和政策等。其中,在经济政策方面,应用经济鼓励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方面,应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在技术政策上制定措施,如鼓励发展高新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在消费政策上,政府须引导人们绿色消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6,(18):16-17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对中国贸易政策的首次正式评估中称,税收优惠以及在投资方面的鼓励措施让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工厂,但中国现在应该减少这类政策。  相似文献   

12.
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优惠投资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优惠投资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传导机理,揭示了政府的优惠投资政策在节省生产成本、扩大就业规模、提升技术效应等方面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构建了政府优惠投资政策指数,使其能更合理地反映我国政府优惠政策下的投资状况。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显示,政府优惠政策对工业集聚水平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政府应加大开放力度,尤其要强化中西部地区产业选择的优惠投资政策,以便缓解甚至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01,(10)
自1999年以来,中国已经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开发西部的政策,但是这些零散的政策尚不足以勾画出中央政府西部开发战略的完整框架,有关领导多次表态:统一的西部开发政策正在制定之中。目前,这些政策已经制定完毕,经国务院批准,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措施已经颁布实施。这个名为《关于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文件共分为20条,核心内容有四大方面:加大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扩大开发主要是扩大吸引外资的领域,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发展科技教育和吸引…  相似文献   

14.
区域政策是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关系协调的主要工具。德国的区域政策主线为一个目标、两个层级,即以地区平衡为目标,在联邦和各州两个层级上实施区域政策。联邦层面的区域政策主要是制度建设保证区域措施的执行,协调州际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为区域政策立法、实现财政平衡政策、“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等,其中财政平衡政策是有效的政策手段,重视中小企业则成为区域平衡发展的坚石。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税收政策着力点在于扶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区域发展,对私人投资缺乏明确导向;对私人投资优惠政策面窄,限定条件多。缺少对私人企业再投资的吸引力。鼓励私人投资推进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税收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北京最近出台的两个重要政策,一是《北京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另一是《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2011年实施计划》。前者意在打破制约民间投资进入的"玻璃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更多领域。2011年总投资约2900亿元的北京西部地区转型发展之旅中,民间投资也将在众多项目中找到商机。本期我们对这两个政策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引进外资工作力度,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好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国际通道,西双版纳州政府根据国家和云南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了该政策。 1、外商外地到西双版纳州投资,同时享受国家和云南省的有关政策和本政策,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2、鼓励外商外地投资的重点领域(除国家产业政策严格禁止的以外,对外地投资者,投资领域不受限制)。 (1)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水电、港口、码头、口岸、市政等; (2)农牧业: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 (…  相似文献   

18.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努力扩大民间投资领域。要把民间投资纳入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并明确落实鼓励和引导措施。一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有收费机制、回报比较稳定的城市供水、供气、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的活跃,是由创新供给方和创新产品需求方共同作用而激发的。创新供给方,即所谓的创新主体,通常是上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产品需求方即创新产品的购买者。政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鼓励创新,一个方面是对创新供给进行激励,另一个方面是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进行激励,前者是创新供给促进政策,后者是创新需求鼓励政策。我国现有创新政策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过分依赖前者而忽视后者。  相似文献   

20.
地方要用好中央财政公共投资政策,应注意推举有效率的公共项目;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及时了解有关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