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俊芳 《价值工程》2011,30(13):213-214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思维和认识事物的工具。所以对于隐喻的理解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本文在介绍隐喻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关于隐喻理解过程的两种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是影响隐喻理解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文化重叠,文化差异,文化空缺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文化对理解隐喻的影响,并指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跨文化的角度理解隐喻,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基于隐喻的认知角度,指出应重视英语基本词汇的教学,应通过隐喻深入讲解多义词和构词,并且需要注意隐喻反映在英汉词汇上的文化异同。积极借鉴隐喻的认知理论必将推动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3.
李春辉  王立研 《企业导报》2014,(16):190+187-19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文化异同,有助于揭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我们对东西方隐喻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刊中疾病隐喻表达的ICM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隐喻中的许多表达方式都是由其他概念域的语言映射而来,是人类隐喻认知的结果。新闻报刊中与疾病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主要可归纳为战争隐喻、恶魔隐喻和自然灾害隐喻几种。对疾病隐喻表达做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分析,探讨疾病隐喻的认知理据和分布特征,能够为人们认知疾病隐喻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疾病隐喻是人们将熟知的、常见的一些其他领域的概念映射到疾病领域而产生的,它也是一种以话语为框架、以词为焦点的话语现象。疾病隐喻的使用与理解实际上都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可以运用语用学的关联认知理论对疾病隐喻的产生与理解机制进行阐释,这对英语教学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根据Lakoff隐喻理论的观点,即隐喻是人类思维的认知工具,是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从认知的角度,对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中运用的隐喻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隐喻来叙述故事的发展以及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并找出其中暗含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把有关职业的隐喻性描述归纳为四种主要的概念隐喻类型:生命体隐喻、旅途隐喻、竞赛隐喻和匹配隐喻。进一步分析职业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发现:除了单个概念隐喻内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系统性的映射,还可以归纳出各个隐喻的类别特征即突显属性的映射,这些突显属性通过相似性直接映射到目标域——职业这一义域中,使作为整体概念的职业的特征更加完整。职业概念隐喻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是对某一客观存在进行认知的思维方式。本文以隐喻的认知功能为基础,对科技英语中隐喻词汇尝试采取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英汉隐喻转换中的形象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在著作《人类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这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从而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本文在收集和归纳大量有关英语和汉语的动物隐喻表述的基础上,探索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动物隐喻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的根基以及产生这种共性和个性的深层次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0.
安然 《活力》2011,(1):71-71
本文对比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里对基本颜色词的情感隐喻化认知,分析了基本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1.
周琳 《价值工程》2010,29(20):168-169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环境是汉语环境,违背了语言学中语言习得理论的基本原理。由此,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瓶颈是英汉差异,本文从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入手,着重论述其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禁忌语在中西方文化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中英禁忌语的语用比较对于跨文化交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从文学和文字处理的角度讨论分析了两种语言中禁忌语在语用学方面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杨彬 《价值工程》2012,31(9):200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共同的说法,但由于英汉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的差异,英汉语言又各具特色。由于语言是各国之间沟通的桥梁,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语言的沟通及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就英语的翻译技巧和其对中外贸易的影响展开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言中由基本颜色名词构成的词语非常丰富,本文以文化内涵和语用为切入点,探讨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方面的异同,从一个侧面来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以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contemporary discourse associated with the new phenomenon of virtual organizing, and identify a number of metaphors used in this discourse to characterize various aspects of virtuality. We believe paying attention to such metaphors is important because in the absence of experiences (direct or vicarious) to guide practice, the images and ideals promoted in the discourse will shape people's views of and actions towards this new way of organizing. As such, metaphors play a powerful role in structuring the reality of virtuality. To understand the kind of reality being imagined and incited, we examine the various metaphors being proposed in the practitioner-directed literature on virtual organizing. We find that this discourse contains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metaphors, each highlighting and hiding distinct aspects of virtual organizing. We identify five overarching metaphors in this discourse. These metaphors (re)present virtual organizing as a platform, as existing in space, as composed of bits, as operating as a community, and as engaging in a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We analyze these metaphors in terms of their assumptions and presumptions about how to organize work, as well as their affordances and challenges. We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what the consequences might be for people acting on the basis of such different, and often contradictory, metaphors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吴利波 《价值工程》2014,(18):267-268
本文以英语口语教学为突破口,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论述命题表征与工作记忆的关系,探索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文本,为口语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英语学习者时常会把本国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移植到英语学习中,以本族语言结构标准去比照英语语言结构。文中主要分析英汉思维差异以及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许泽芳 《价值工程》2011,30(5):278-279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充满了隐喻,因而它被称为"隐喻性语言"。一个隐喻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图标层面解释,从最抽象的认知方面到最具体的感官认知,将时空的维度组织成"认知域"。本文从认知的新视点出发,用概念合成理论来解读狄金森和弗罗斯特诗歌的诗性隐喻,以期更好地欣赏其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