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圈内各方在旅游政府协作、资源协作、市场协作、交通协作及线路协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可操作性的协作条款缺乏、协作深度不够、协作偏重于政府、协作缺乏利益补偿机制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旅游协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旅游协作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旅游协作涉及面广、关联度强,整体上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协作主体上讲,区域旅游协作牵涉到旅游主管政府、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社会大众等;从系统因子上讲,区域旅游协作由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旅游景区(点)、旅游商品、旅游娱乐,协作信息、协作利益、协作动力,协作目标、协作内容、协作模式,协作机构、协作规划、协作反馈,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技术,协作政策、协作规范、协作人才等组成;从系统运行上讲,区域旅游协作又包含协作可行性分析、协作平台构建、协作目标与任务的确定、协作策略的选择与组合、协作反馈系统的构建等内容。本文试图从这三个层面分别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游牧经济中的协作行为 蒙古族游牧生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协作文化,对于畜群管理、草场利用、顺应自然、适应自然的活动中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协作、人与人的协作、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作和"人草畜"之间的协作行为.  相似文献   

4.
熊华林 《科技和产业》2009,9(6):50-53,98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就非常重视山海协作,山海联动发展,出台很多促进协作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山区与沿海区域经济协作实践中,还存在产业协作深度不够、领域不宽、不能充分利用双方优势等问题。要推进福建省山海协作,政府应当创造山海协作的必要条件、建立有效的山海协作机制,搭建山海协作平台,重点抓住山海之间产业承接与转移,尊重市场规律,引导企业投资、劳动力转移、科技合作等,实现山海联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苏科技信息》2019,(27):37-41
[目的/意义]在互联网分布式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复杂性任务需要依靠分散、独立、不同背景的用户和网络服务平台进行协作完成,群体协作模式的价值日益凸显。[方法/过程]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在分析现有基于互联网群体协作影响因素基础上,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群体协作模型,阐释了该平台的运作机理。[结果/结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群体协作模型通过共识机制快速建立信任关系,实现点对点式沟通,大大提升协作效率,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为群体协作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界定了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的相关概念,从实证分析的视角分析国外审计协作的经验,试图从审计和协作的视角梳理农业和社会管理有关环节有关部门存在的问题,创新性提出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并对其运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已经成为其技术进步、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陕西省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对策研究。研究结果对优化陕西省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环境,提升协作配套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企业协作研发的风险及其分类,而后提出了若干防范企业协作风险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占东 《改革与战略》2008,24(10):32-35
分工与协作是人类劳动的两种组织形式,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和经济学家围绕分工与协作提出许多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分工与协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分工与协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视角,阐明分工与协作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使人们认识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厘清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分工与协作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协作的目标是在区域范围内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使区域旅游要素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动,多方位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本文在分析区域旅游协作利益不均等、区域内增长极辐射强度不同、管理协作机制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协作的基本路径。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联合开发,保证交通先行和共同营销是促进旅游区域协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R&D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R&D人员绩效评价的基础。本文首先对R&D人员的特征进行分析,以建立符合R&D人员特点的绩效指标体系;然后根据现在比较流行的三种绩效观点,对R&D人员进行绩效界定;最后依据R&D人员绩效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结合平衡计分的思想,建立能全面反映R&D人员绩效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研究与发展(R&D)经费总额、R&D经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人均R&D经费三个指标的变化为标准进行分析,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R&D经费水平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在分析中也把中国与主要国家的R&D经费水平进行了对比,并展望了中国R&D经费水平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何爱  钟景雯 《南方经济》2018,37(10):92-112
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已经成为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如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是否能够通过研发国际化行为提升母公司的创新绩效,现有文献对该问题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文章基于2011-2017年间沪深两市310家信息技术业上市跨国企业的年度观察数据,采用泊松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企业研发国际化与母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首次从逆向知识转移的视角,探讨了吸收能力和地理多样性对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显著促进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以研发投入强度衡量的企业吸收能力显著正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以布劳异质性指数测量的地理多样性则显著负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为具有重要启示。该研究发现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加大海外研发投资力度以提升母公司创新绩效,且为更好地实现外部知识的逆向转移,应同时提高企业总体研发投入强度。但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不宜在地理分布上实行快速扩张,否则较高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将弱化逆向知识转移的程度,而不利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蒋银娟 《南方经济》2016,34(2):13-27
文章基于内生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分析了研发投入对企业产出波动的影响,构建了包含技术种类扩展和质量阶梯升级的内生技术进步理论模型,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产出波动的影响同时受到多样化效应和“创新性毁灭”效应两种效应的作用。文章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波动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研发强度较低时,研发强度增加将有利于降低企业产出波动;随着研发强度的增大,生产率提升、“创新性毁灭”效应更加明显,企业增加研发强度抑制产出波动的作用逐渐变弱。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多样化效应具有抑制产出波动的作用。因此,企业应保持适度的研发强度便于抑制产出波动、保障生产供给侧稳定。  相似文献   

15.
陈飞翔  戴伟 《亚太经济》2006,23(5):84-87
本文在搜集省际层面相关数据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构建了R&D投入、人力资源开发对跨国公司R&D投资影响的计量分析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投入强度、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对跨国公司R&D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政策含义在于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应当增加我国自身R&D投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技术异质性角度,指出环境规制产生的利润削弱效应和摆脱规制效应下,异质性企业有不同的研发选择。环境规制一方面会削弱企业研发的边际收益,不利于企业研发;另一方面也会刺激企业增加研发以摆脱环境规制成本。这两种效应在不同技术企业中的差异会导致异质性企业截然不同的研发选择。为此,文章首先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推导出环境规制产生的利润削弱效应和摆脱规制效应下,不同技术企业的研发选择。发现对于高生产率企业,环境规制产生的摆脱规制效应超过利润削弱效应,环境规制力度增加会刺激企业增加研发;而对于低生产率企业,环境规制产生的利润削弱效应起主导作用,环境规制力度增加反而阻碍企业研发。进一步利用环境规制的政策实验和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以上观点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取决于其所处的技术水平,这不仅体现在集约边际企业的研发投入上,也体现在广延边际企业是否研发的选择上。集约边际上,环境规制增加了高生产率企业的研发投入,但这种作用随着企业与技术前沿的距离增加而递减,最终逆转为减少低生产率企业研发投入。广延边际上,环境规制使低生产率企业相对高生产率企业进入研发的概率更低,而退出研发的概率却更高。  相似文献   

17.
罗鹏  魏浩 《亚太经济》2006,24(6):97-100
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依然是国际研发的主体。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国际研发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投入日益增加,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同时,应该趋利避害,发展本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徐磊 《科技和产业》2006,6(12):14-18
研发国际化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新战略正逐渐显现,这种战略既给东道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以及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现状做出总结,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选取上海进行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对上海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从长远和全局来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有利于促进本土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有利于人才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经济体制的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8~2014年27个省市(以下简称省)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外资研发嵌入指数测算体系,测度了我国各省外资研发嵌入指数,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方法测算我国省域市场创新绩效。通过DOLS模型和2SLS模型考察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外资研发嵌入程度对市场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通过省域可比TFP,进一步研究了上述影响的稳健性。研究表明:(1)全国范围而言,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外资研发嵌入对我国市场创新绩效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2)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而言,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外资研发嵌入都对市场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中部地区情况不容乐观,短期来看,提升外资研发嵌入对市场创新绩效的刺激作用缺乏稳健性,只有从长期来看,外资研发嵌入对市场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