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基层执法活动中,笔者发现在执法程序上、对法律的理解及法律适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现列举几种常见的错误,谨供借鉴。 一、滥用“封存”手段。封存(登记保存)的本来含义,是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为便于查清案件的事实和避免违法行为继续造成危害,对违法物品采取的强制控制和保全措施。而有些基层执法单位和办案人员超范围使用这一手段,对产品标识  相似文献   

2.
罚款和没收财物是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现立法目的、实施管理职能所采取的基本管理手段之一,具有强制性。目前.一些执法机关受利益驱动的影响,无视国家规定,擅自设立罚没权,采取罚没收入与办案补助和资金挂钩,搞罚没收入分成,不上交罚没款等做法,损害了执法办案的严肃性。还有些执罚部门对“罚没收入”的案件久拖不结,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听取和审议"三五"普法情况汇报时,听到一种反映:有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同志学法目的有失偏颇,他们认为学法就是为了更好地执法,因此只拿法律法规来对照基层和老百姓,自己却不带头守法。平时见到听到的这方面的事例还确实不少。例如,某司法机关的少数办案人员在"三五"普法多次考试中成绩一直处于上游行列,所办案件的质量总体上也比较高,可也常出现一些"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违法执法现象。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讲起法律法规来头头是道,下属或群众稍有违法行为就要绳之以法,可自己屡屡违法却不以为然。如,不按法律规定程序任免"…  相似文献   

4.
罚款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强制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人(包括法人及其他组织)在一定期限内缴纳一定数量货币的处罚行为。罚款是一种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行政处罚,也是目前运用较乱的一种处罚形式。实践中罚款的数额随意性较大,有些行政执法人员全凭个人的好恶定罚款数额,引起社会和群众对行政机关的不满。为了纠正这一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罚款作出一些限定性的规定。如:已经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中没有罚款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能增加规定罚款。设定罚款,应当区别两种不同情况,对有些轻微的违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大基层执法办案力度,今年以来,历城工商分局在加强法制培训、提高全员素质的同时,采取了以干代训、案例教学、科所长首办、到所缴费四项措施,使基层所执法办案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办案的数量和质量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至2002年10月,共查办各种违法违章案件803件,罚没款258万元,其中19个基层所办案563件,罚款162万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在制定、出台法律,完善法律体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执法过程中,一些部门乱罚款、乱收费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既影响了行政机关的权威性和执法严肃性,也影响了行政机关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从当前的形势看,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为什么要实行“罚缴分离”   为了加强对罚款收缴活动的监督,保证罚款及时上缴国库,国家颁布了《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从 1998年 1月 1日起实行。…  相似文献   

7.
封存,是质量技监部门在执法实践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证据保全措施和行政强制措施。随着法制的日益健全,执法活动的日益规范,封存也该逐渐被淘汰出执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在制定、台出法律,完善法律体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规范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方面,陆续贫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一批单行法律和法规,使行政执法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在执法过程中,一些部门乱罚款、乱收费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既影响了行政执法机关的权威性和执法的严肃性,也影响了行政机关兼政建设的深入开展。从当前的形势看,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行政处罚是国家法律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达数百种。但由于对行政处罚的一些基本原则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有的行政部门随意罚款,或一事多次罚款、几个部门同罚等。造成乱处罚、乱罚款的主要原因:一是行政处罚的设定权不清,有的地方或部门不能依法办事随意设定行政处罚项目;二是执罚主体混乱,不少没有行政处罚权的组织和人员越权实施行政处罚;三是行政处罚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标准院工作,曾经遇到过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行动,执法查处了一批产品(机械类)不符合企业标准,已封存。在准备对这批产品进行行政处罚(罚款)之前,为了慎重,执法人员来到了标准院。行动的执法人员认为,达不到标准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就该受到处罚。就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共同探讨,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行政事业性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擅自设立收费项目乱收费。有些执收单位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更改收费项目,扩大执收范围,随意调整收费标准,还有一些单位找种种借口,继续收取国家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二是,收费单位不按规定使用收费票据。有些单位收费时,收据不开具给交费人,而是留在票据存根上;有的用财政印制的单位往来收据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丢失、自行销毁票据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截留财政收入。有些单位收费收入不能及时全额上缴财政专户,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  相似文献   

12.
基层训练是竞技体育的根本,基层教练员的执训水平决定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基层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发现:基层教练员队伍中存在人才匮乏,教练员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和工作热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速体制改革,加大对基层训练支持力度;定期安排教练员进行培训,开发基层教练员继续教育平台;改进考核制度,增加训练中的定性指标的考核权重等建议,为基层训练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从而提高基层教练员的执训水平,为我国竞技体育输送更多优质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打假可依据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主要有6部:《刑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法不可谓不多,但行政执法部门和企业普遍反映,现行法规存在许多不完备的地方。 法律赋予行政执法部门的手段有限 某地执法部门查获一起假冒“长城”牌机油案,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后,依照法律规定,由当事人保存,结果案发当夜当事人就将假冒机油换成了正牌机油,使案件查处陷于被动局面。类似这样的案件,由于《行政处罚法》仅仅规定了对查获的假冒商  相似文献   

14.
小议审计质量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研究一、制约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一)法律、法规滞后或不完善。在审计实践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性质上看,确实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损失。但由于法律、法规滞后,缺少定性的依据,“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执法的原则,而使问题得不到处罚。另外,有些经济法规,对违纪问题规定的处罚不细致,也没有实施细则,审计人员在处罚中不易操作,难以掌握尺度。有时会出现处理畸轻和畸重的现象,由此产生争议。(二)运用法规的能力不强。有的财务检查人员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找不到法律依据,是非曲直难以辨认。有时受检查时间限…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则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执法过程中,对运送石油液化气罐车驾驶员因无汽车准驾证、押运员证对装运液化气的罐车进行异地登记(封存),判罚无法律规范性依据及司法程序有错误的案例。本文对此案进行了详细的评析,值得我们基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以后的办案执法中引以为鉴,使我们的执法工作更加准确、规范。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商标侵权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而在商标侵权案件执法实践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执法成效,这就需要工商部门在履行监管执法职能、打击商标侵权行为的同时,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合作,对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及时移送。然而,在实务操作层面,由于法律、体制及人员思想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两法衔接"受诸多梗阻性因素的制约,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合力。因而,破解"两法衔接"难题,探索建立长效的"两法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由于基层一线工商干部执法办案能力不足,致使执法办案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一类型案件在法律适用、自由裁量等方面不相一致的现象,这已成为工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010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工商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探索推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治区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对游乐设施开展安全性能检查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违法使用的常压锅炉予以查封计量行政执法人员对“缺斤短两”的加油机就地封存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农用种子质量开展执法检查规范市场、促进消费自治区质技监局开展“3.15”系列宣传和执法活动@周敏华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则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执法过程中,对运送石油液化气罐车驾驶员因无汽车准驾证、押运员证对装运液化气的罐车进行异地登记(封存),判罚无法律规范性依据及司法程序有错误的案例。本文对此案进行了详细的评析,值得我们基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以后的办案执法中引以为鉴,使我们的执法工作更加准确、规范。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产品质量法配套的具体实施规定尚未出台,我们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不少困惑和疑难: 一、对假冒伪劣产(商)品封存、追踪检查无依据。我们在执法检查中,凡发现涉嫌假冒伪劣产品,首先是采取物证保全措施,将物品封存,并明确封存20天(此规定是按《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执行的)的调查、核实期。一经核实是假冒伪劣品,立即进行扣押予以没收并给以相应处罚;如核实不是假冒伪劣品,立即解封。其次是进一步调查取证期间,对物品的追踪检查的问题。比如:有权对可能堆放产(商)品的地点进行检查等,行政相对人往往以无权搜查或者请出示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