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金融竞争愈加激烈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稽核的预警、监督整纠、决策参谋、威慑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已显得尤其重要。一、预警作用防范与化解风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其核心是立足于“防” ,着眼于“化”。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部分金融机构出现账外经营、不良资产占比高、支付困难、盈利能力差等不同程度的风险。内部审计稽核切入关口 ,提前介入 ,正是其预警作用在防范化解风险中的体现。通过对全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贷款结构、存贷比例、资产利润率等指标的预测分析 ,测定其抗御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多元化的情况下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信贷与支付的风险上 ,而要多方面、全方位看待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金融电子化风险就是金融风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危害程度绝不比信贷风险低 ,甚至更严重。因此 ,防范和化解金融电子化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金融电子化风险的产生、危害和防范问题谈点拙见 ,供同仁们参考。  一、金融电子化及金融电子化风险我国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 ,金融电子化已从银行前台中的储蓄、会计等业务的手工操作发展到整个业务的计算机化 ,再到今…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近两年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工作虽然在防范化解显性金融风险(即已经暴露出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金融风险,如不良资产占比过高、支付困难、竞争无序、管理不善、经营亏损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从更深层次来看,我国金融业的一些风险隐患仍尚未消除,金融机构抗御风险的能力依然低下.分析我国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王元凯 《新金融》2015,(3):43-47
资产管理公司发挥了不良资产处置、问题机构救助、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存量资产盘活等金融功能。本文通过中外比较分析发现:资产管理公司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功能、存量资产盘活功能、国家控制资产管理公司等具有普遍性,资产公司的存续及功能发挥受不同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因此,要重视中央财政控股资产管理公司,将其纳入到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体系中,加强和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技术,发挥其存量资产盘活及其他特有的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5.
刘涛 《金融博览》2014,(21):55-55
面对我国经济日趋多元化的趋势,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呈现多种多样,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不能仅仅停留在信贷风险与支付风险上面,金融会计风险已成为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从金融会计风险防范角度出发,提出几点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萍 《现代金融》2004,(1):13-14
在我国经济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信贷与支付的风险上,而要多方面、全方位看待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金融会计风险就是金融风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信贷风险。因此,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是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要以金融发展来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金融信托机构资产质量低下,经营乏力,效益较差,资金周转困难,使信托业的风险增大.成为金融风险中不容忽视的主要部分之一。对此,降低资产风险,提高资卢质量,确保资产安全运营,已成为金融信托机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加强信托业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谈些看法。一、现状与主因信托机构的风险大致分为信用风险、投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担保风险四大类型。目前部分的信托机构存在贷款逾期率较高、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支付困难、资产负债比例失控、政策性贷款担保风险增大等问题。从福建省看,大部分信托机构…  相似文献   

9.
金融会计风险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信贷风险。因此,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是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金融会计风险的定义着手、对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银行商业化经营的需要,不良资产问题已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目前各商业银行正下大力气盘活和保全自己的资产。因此,基层金融机构要适应时代需要,积极化解金融风险,改善金融发展环境。笔者结合基层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实际,总结几种金融风险防范与治理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多年集聚的金融风险正逐步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相当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混乱,有些已面临支付困难;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仍比较混乱,乱设机构、高息吸储等时有发生,且手段更加隐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数额大、比重高;企业欠息不断增加,以及企业的不规范改制,造成银行资产流失,影响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因此,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今年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各金融机构必须把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笔者认为,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多…  相似文献   

12.
一、风险问题 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问题是当前金融发展的重大问题.一是风险存量庞大,表现为帐面不良资产比率高、收息率低、亏损数额大或盈利能力弱,部分机构已资不抵债,并经常性面临着支付困难;二是风险资产增量得不到有效控制,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机构的不良资产率、收息率、亏损额、资不抵债额等有关指标仍在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不良资产分类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国家,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金融不良资产问题,这不仅会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经营效率,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处置金融不良资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是整个金融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金融会计直接操作着资金运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离不开对金融会计风险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景峰 《武汉金融》2001,(10):61-62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机制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统一部署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收购、管理、处置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它肩负着“化解金融风险、保全国有资产、支持国企改革”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为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使农村信用社尽快摆脱困难局面,踏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当前对经营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占一定比例的地区,非常有必要实行县联社一级法人一体化经营。一体化经营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县联社一体化经营后可灵活自主地调度全县资金,集中力量保支付、防风险。以基层社为独立核算单位经营,县联社调度资金必须是在具有法人资格的基层社同意的前提下有偿使用,资金往来调度是一种借贷关系。而过度调度资金用于保困难社的支付,容易损害经营状况较好社的利益,有时会出现调度不灵、效率…  相似文献   

17.
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担负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在现实的职责履行中直接掌管基础货币、黄金外汇、发行基金、国家各级财政金库、支付与清算等与资金有着密切联系的重要金融业务。建立和强化基层人民银行内部风险控制长效机制,是防范人民银行系统金融犯罪的一项关键性任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着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不良资产、资本金不足、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发达,以及宏观经济波动、汇率和利率变动、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因此,需要完善金融法规框架,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增强金融机构防范风险和竞争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和建立金融安全网,建立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毕信超  袁远 《现代金融》2005,(11):32-33
众所周知,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而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是推进金融业发展的首要前提。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农发行信贷业务的拓展,贷款风险管理问题更加突出,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充分运用科学发展理论,实现从防范和化解政策性风险向强化企业信用风险控制转变.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不良贷款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今社会金融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金融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地积累并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中国最危险的金融风险在哪里?专家定位:银行风险。在我国的经济、金融工作中,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不少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占其全部信贷资总额的35%以上甚至更高;为了克服和消除产生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就必须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努力实现金融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