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而引进的公司制度,自推出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日前一场由“科龙罢免风波”掀起的独立董事“独立运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独立董事制度成败得失的关注和反思。反思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首先体现在先天的制度缺陷,其次是选聘机制的缺陷,第三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陷。探索和改进这三个方面的缺陷,将有利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现就上市公司建立独立的外部董事(以下简称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一)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本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董事市场是具有长期记忆能力的,即高素质董事的杰出表现会为他们带来新的董事职位,而劣质董事离职后则不会被其他企业聘用。对于独立董事同样如此。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董事和经理人市场的发育和健全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颁布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关于独立董事作用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各种实证研究看,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为公司绩效和公司治理规范  相似文献   

4.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重要的制度创新,独立董事制度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独立董事的概念及产生,独立董事引进的原因,最后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随着某些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控制董事会,大搞关联交易,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为此,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和舆论的焦点。在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和监督作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立东 《董事会》2007,(11):80-81
股东有设立独立董事的内在动力,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相关激励机制,使独立董事真正发挥其作用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我国公司治理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所有上市公司都按照要求引入独立董事。但我们发现在强制变迁过程中存在着主动设立独立董事的"自愿行为",从而使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体现出一定的内生性质,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产生主动设立独立董事的行为呢?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正式启动。《指导意见》公布后,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尽管大家对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有很多不同看法,但也有达成共识的看法,这就是独立董事制度在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在强化公司董事会的战略管理职能,在监控“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以及协调利益者之间的利益等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可否认,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背景,以及国家法律制度所存在的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致使我国的独立董…  相似文献   

8.
独立董事制度引入的市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对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探讨了强制实施独立董事制度所需的制度环境以及上市公司在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市场效应的视角采用改进的事件研究法和样本配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意见》的发布对上市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政策发布前与监管要求差距程度不同的公司以及规模大小不同的公司,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度,在近几年成为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讨论的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独立董事制度是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下产生的。中国具有不同于英美法系国家的独特的公司治理结构。我们在引进独立董事的时候不能盲目的照搬,而应该全面考虑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从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值得关注的是独立董事制度如何与我国现行的制度协调的问题。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是为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而产生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它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还存在着某些不足。本文首先说明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执行现状,其中主要强调了其不尽如人意之处,然后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改善对策,即实行独立董事的委派制。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制度的兴起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产物,但独立董事信息获取能力的欠缺制约了他们持续改进董事会职能的作用。随着董事会独立性(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的比例)的提高,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效率会提高,但董事会决策的达用性效率会降低。在效率替代作用的影响下,董事会的独立性高低与董事会决策交率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这一模型可以对关于独立董事问题的各种争议给出很好的解释,也可以对我国探索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的人数比例,人选确定方法,遴选途径和激励约束等方面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以后,许多普通法系国家(地区)引入了起源于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以期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国家竞争力。这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具有趋同的趋势。然而,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国家(地区)的独立董事制度尚存在种种问题,其有效性与美国有一定差距。这又反映了公司治理制度移植以及全球趋同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悖论"和有效行权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尚不完善,限制了独立董事作用的有效发挥,尤其是认为独立董事的报酬激励与“独立性”互相矛盾的所谓“独立性悖论”.更是使独立董事制度前景堪忧。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了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内涵.认为“独立性悖论”不是不可克服的,独立董事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作为企业法人利益的维护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调人,分享企业剩余并不一定会丧失“独立性”。最后,从独立董事这一角色本身的特性出发,提出了改善现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To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fluential activists in the US recommend the use of incentive pay for non-executive directors. Policy makers in the UK and Australia, however, recommend against it. Motivated by stark contrast in th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se Anglo-Saxon countr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s of incentive pay for non-executive directors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based on data from 178 listed Australian companies support both recommendations. Firm performance tends to be better when no incentive or high-power incentives are offered to non-executive directors than when low-power incentives are offered. This paper also investigates how incentive pay interacts with monitoring by large shareholders and debtholders to influence firm performance. This paper shows that large shareholder monitoring interacts negatively while debtholder monitoring interacts positively with incentive pay for non-executive directors to affect firm performance. Overall,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governance mechanisms recommended by agency theorists such as performance-contingent pay and monitoring can backfire if they are not designed properly. Both the direct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practitioners design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目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进行了反思,对于实际运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障碍进行了透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有效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必须从组织经济学角度考虑相关制度改革;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角度考虑进行组织行为改造;从民商法学角度考虑修改《公司法》、《证券法》,制定一系列配套法律条文进行规制。才能保证独立董事制度这一制度安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We explain why CEOs favor new directors who are similar in narcissistic tendency or have prior experience with other similarly narcissistic CEOs. Because powerful CEOs are more able to select such individuals onto their boards, CEO power is predicted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directors. These associations are expected to be stronger when a new director is more different from the CEO in sali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Moreover, we explain why new directors favored by CEOs a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ir decision making, strengthening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narcissism and risk‐taking spending. Our findings provide considerable support for our theory. This study introduces personality theories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research on director selection and to research on how triads influence dyadic relation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董事在执行公司业务中侵害第三人利益的事件。对此,各国公司法也相应地建立了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制度。我国公司法虽经多次修改,但仍未建立这种责任制度,不能不说是制度上的一大缺憾。文章旨在通过对两大法系国家关于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对比讨论,为今后我国的董事责任制度建设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由于董事会本身的内生性缺陷,因此在董事会下设立相应的专业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来弥补董事会的自身不足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构架。在中国股份制改革下.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依然欠缺独立性,而且专业能力不足。文章在介绍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基本理论及有关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制度的建议。强调为强化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设置专业委员会是必要之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board effectiveness by being perhaps the first to systematically examine how the nature of outside directors' prior experience, and resulting expertise, will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a focal firm's strategic initiatives. Our theoretical model is grounded in the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on expertise and its role in group decision making effectiveness. We focus on outside director expertise in acquisition decision mak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quisitions of a focal firm. Our conceptual framework indicates that directors will develop expertise in making particular kinds of acquisition decisions (e.g., related or unrelated acquisitions or acquisitions in specific industries or product markets) through their past experiences at other firms with decisions about those specific types of acquisitions, and we predict that this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will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focal firm's acquisitions. We extend our theoretical model to consider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relevant director experience will prove most beneficial. Our model predicts that outside director acquisition expertise will deliver the greatest benefits when the focal firm's board is independent from management. We fi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all of our hypotheses. In considering how and when director experience and resulting expertise may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acquisitions, our theory and results help to highlight a potential second main focus for research on the long‐standing question of what factors render boards of directors effectiv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独立董事受大股东的控制,没有主动监督大股东及其代理人的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中小股东的监督权。实行股权分类表决制度,取消大股东对独立董事有关事项的表决权,将该表决权完全交给中小股东,可以保证独立董事脱离大股东的控制,回归到中小股东的利益立场。文章最后还构建了一个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后的新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