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美国在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应对次贷危机所出台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的操作特点及实施效果。论文分析了关联储采取的两项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与“前瞻性指引”.认为这两项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于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所产生的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值得关注。其注重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对公众预期的引导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选取中国经济和英国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量模型,对危机中风险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比较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和英国的影响效应,最后得出结论,由于中英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表现为溢出效应,而对英国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季风效应。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经济下行期。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破产后,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世界经济因此急速下滑,我国同样不能独善其身。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研究日本实施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经验指出在目前传统利率刺激经济政策空间缩小的情况下,我国应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并配合财政政策以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次贷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 美国次贷危机是宏观经济形势与微观经济共同作用造成的。从宏观经济层面上讲,次贷危机是美国长期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物。2000年至2001年,特别是9·11后,美国经济出现短暂的萧条。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衰退,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出现强劲的复苏势头。  相似文献   

5.
王艳  张鹏 《投资研究》2012,(2):155-160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市场的溢出性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中国的信贷市场而作用于中国内生的广义货币供给。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供给有正向影响。美元流动性通过该机制形成了对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溢出效应。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对美国货币政策可能的调整进行前瞻性的应对。  相似文献   

6.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其货币政策调整势必对我国产生溢出效应。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本文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资产价格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我国及时调控和降低国内经济波动。通过构建DCC-GARCH模型和TVP-VAR模型,本文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与中国资产价格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相关性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而变化。短期内美联储加息或缩表会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带来明显的负向冲击,但在中长期对国内资产价格产生的冲击有限。本文的研究对于加强我国宏观调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了以利率调控、量化宽松(QE)和扭转操作(OT)为内容的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宽松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调低短期名义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降低长期利率和金融产品风险溢价,以增加经济金融体系流动性和信贷可获得性,进而推动美国经济走出危机。本文分析了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调控逻辑与操作实践,反思了货币政策在应对危机中的效应、调控框架构建、超额流动性传导等问题,以期为我国央行政策操作提供一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对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赁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对比赁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簸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和效果,信贷渠道突出传导效果的时效性、显著性,而贷币渠道侧重传导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制定具体贷币政策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时,中国央行仍然应该以货币供应量M2作为比较合意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作为分界点,对危机发生前后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次贷危机发生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通过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传导是有效的,而在次贷危机发生后货币政策工具无法通过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产生影响,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传导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DSGE模型对次贷危机前后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后危机时期,货币冲击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时滞明显缩短,其对实际产出的调控效应在减弱、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在增强;与此同时,利率调整对我国实际产出的影响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大国央行为遏制危机蔓延.拯救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纷纷实施了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模型).分析美国和日本货币政策的实质,揭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晶晶 《中国外汇》2013,(23):80-81
在现行的几乎可称之为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旧际地位决定其货币政策具有强溢出效应。另一方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吸引外资程度不断提高,中美双方贸易投资往来日益加深,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步加大。庄佳(1999)采用滚动样本的方法评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的中长期变动趋势,发现溢出效应总体上不断增强。由于2000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以宽松为主,本文着重分析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市场逐步企稳,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显现,美联储正考虑逐步退出危机期间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将会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运行。决策当局需要对此作出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同时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攀升也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经济问题.货币政策是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一个重要手段,次贷危机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以解决房价问题.我认为,从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三条途径入手即利率、信贷、资产组合效应,对于有效地促进我国房价合理回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实施了以"信贷宽松"为特征的货币政策,并创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审视2007年至2009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应该说是成功的。美国金融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美国经济正在走出衰退,美联储已开始酝酿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战略。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无疑具有复杂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次贷危机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产物。但是,从金融商品交易的角度出发,资产支持证券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过度发展以及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是构成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次贷危机后,加强金融商品交易的场外监管、功能监管,增强市场透明度,增进监管合作已经成为各国监管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了P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货币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存在溢出效应,当我国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扩张货币时,短期会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增长,长期这种影响由正转负;而当采用价格型工具降低政策利率时会持续给沿线国家的产出带来促进作用,并且价格型工具的影响力度更大。进一步进行分区域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亚洲国家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并且我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与各国对华经济往来密切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微观溢出效应的两国开放经济模型,提出企业结构性去杠杆需考虑开放经济因素,并在模型中引入企业融资约束机制,利用2002年第四季度-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沪深A股1023家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两类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缩表在初期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程度较大,但不存在长期溢出效应;而加息在初期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对我国企业杠杆率存在长期溢出影响。在溢出方向上,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显著降低我国企业杠杆率。在溢出结构上,企业融资约束越严重,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溢出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SVAR(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来分析1978~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三大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大小不同,且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在衡量货币政策时,M2是一个比较好的货币政策指标。在考察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时,区域间的溢出效应是非常重要的,忽略溢出效应将会低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一直是开放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出口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中国行业层面的出口数据,运用SVAR模型分析发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出口整体上表现为"以邻为壑"效应,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低技术行业有微弱的正向溢出效应,对中高技术行业有一定程度的负向溢出效应。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出口波动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因此,为应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当重点关注这些行业的出口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