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因为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企业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利差。本文利用2008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非上市企业债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本文构建了包含信息不对称的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估价模型。与传统的BS估价模型相比,本文构建的估价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际信用利差。  相似文献   

2.
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防范债券信用风险是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省级行政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探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提高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水平。机制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提升企业违约风险和提升发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两条途径提高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债券、国有企业债券及有担保债券,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债券、非国有企业债券及无担保债券信用利差水平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发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探讨了发债企业社会责任与其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发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显著降低其债券信用利差;其次,同国有企业相比,承担社会责任降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最后,本文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会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来减少债券信用利差这一理论机制。本文的研究结果从债券融资成本的角度为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财务绩效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用利差的中国城投债券信用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万亿"投资的推动下,中国城投债券的发行规模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城投公司的整体债务规模也急剧攀升,其债务总量超过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城投公司的整体信用水平不容乐观。因此,城投债券的信用风险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从量化角度研究了影响中国城投债券信用风险的四个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投债券的信用利差与发债企业的资产规模以及发债企业所在地区的人均GDP水平负相关,与企业债券收益率以及担保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郭晔  黄振  王蕴 《金融研究》2016,432(6):67-80
本文利用固息债与浮息债利差将货币政策分解成预期和未预期部分,进而探讨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市场信用利差所产生的动态影响与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在经济周期的繁荣时期,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更大;第三,对比不同期限的企业债,货币政策对中长期企业债信用利差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对短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构造国债收益率和公司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即信用利差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为券商和债券投资者提供债券定价依据,还可以度量发债公司的平均信用水平,为宏观经济的运行提供参考.基于多项式样条、指数样条和Nelson-Siegel模型等不同收益率曲线的构造方法,构造了信用利差指数,并对最优参数的估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Merton(1974)的结构化模型为理论基础,对中国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结构化模型变量对企业债信用利差有显著影响,其中股票市场波动率对信用利差的影响为正,无风险利率、收益率曲线斜率和债券剩余期限对信用利差的影响为负。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宏观经济变量和债券及发债主体变量对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发现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与企业债信用利差呈正相关关系,股票指数和发债主体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债信用利差呈负相关关系。此外,模型的解释力随着企业债信用级别的降低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刘佳宁 《新金融》2012,(7):41-44
企业债券融资是推动企业资本来源多元化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占债券总量比重一直偏低,其金融经济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挥。要健全企业债券市场就必须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推动发债主体多元化,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雷  李晓腾  张自力  赵学军 《金融研究》2022,505(7):171-189
在债券定价研究中不仅应该考虑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还应该考虑相关网络组织的传染风险。本文基于43万笔非金融企业间的担保数据,构建了企业信用担保网络,发现失信风险作为一种广义的信用风险,在担保网络中具有传染效应,该传染效应能够影响债券的信用利差。企业的失信行为产生了三类传染效应,一是直接传染效应,无论是发债主体的担保人出现失信行为,还是被担保人出现失信行为,都会引起发债主体的信用利差上升;二是局部感染效应,如果局部担保网络中失信主体的占比提升,可能引起投资者对发债主体的“团体处罚”,导致信用利差上升;三是全局扩散效应,失信信息沿担保网络向整个市场扩散,导致债券信用利差上升。从企业所有制来看,民营企业主要受微观的直接传染效应和中观的局部感染效应影响;而国有企业主要受全局扩散效应影响;被担保人的失信风险对两类企业都有显著影响。失信风险传染效应会降低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其中局部感染效应导致企业次年的借款融资额下降,全局扩散效应导致企业次年的债券融资额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信用评级行业也在扭曲的状态下蹒跚前行。鉴于此,需要通过推动主体信用评级,夯实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确立信用评级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加速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缓减国内外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减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11.
在信用债绝对收益率低、风险偏好回落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可以在私募债市场上挖掘机会.相较于公募债券,私募债券因为流动性差和信用风险高,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一个风险溢价.通过计算主体点差对主体的私募利差进行分析发现,受债券信用评级、品种和发债主体所有制属性影响,私募利差分布呈现出正偏态和聚集性;私募利差的时间序列非连续,可能与中债估值调整有关.由于私募利差序列波动较小,投资者可以利用私募利差对私募债进行定价,作为制定私募债交易策略的基准.  相似文献   

12.
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是企业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基石.本文运用Altman的Z模型对我国发债企业的主体信用进行了评级,将其结果与现有企业债券评级结果相对照后,发现存在众多信用评级相背离现象,并对我国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有研究表明,在股票市场中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的预测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以2008-2012年中国企业债券为样本,本文的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在债券市场中,同样影响债券市场中资产的价格。具体包括: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分析师预测偏差度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跟踪一家上市公司的分析师人数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跟踪同一公司的分析师中明星分析师所占比例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对分析师预测的研究与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由于监管体制、法制环境、市场运行机制、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现行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为:市场规模偏小,发展较慢;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流动性较差;企业债券市场化程度不高,定价不合理,品种单一,缺乏创新;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市场参与者单一。本文拟在对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顺监管体制、完善相关法规、健全和完善信评制度、推进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规范发债主体行为、进行业务创新、提高债券安全性等八个方面提出当前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企业债券作为一种直接融资的手段,在我国已经经历20年的风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政府干预过多、发债主体单一、市场流动性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主要受到政府干预过多、发债主体单一、市场流动性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制约。我们应从正确评估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提高债券流动性、实现企业债券利率的市场化、改进和完善企业债券监管制度、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利用债券融资、不断改善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国超  盘宇章 《金融研究》2019,463(1):35-53
仅依赖法律等正式制度无法确保金融或经济的长期发展,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鉴于此,本文研究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在债券市场中的价值。研究发现,信任不仅有助于提高债券信用评级,还有助于降低债券信用利差。同时,利用最高法“失信被执行人”数据还发现,失信及失信程度的增加会降低债券信用评级,提高债券信用利差。此外,本文还利用路径分析法发现,信任不仅会直接影响债券评级和定价,还会通过提升公司财务报告质量间接地发挥作用,即不仅投资者主观上更愿相信高信任度地区的企业,客观上这些企业也的确更为可信。进一步地,信任对债券评级和定价的积极作用在国有企业、金融业更发达地区的企业以及发债次数更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即投资者与发行人之间的重复博弈机会越多,信任的价值也越大。本文研究结论提醒政府在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时,应着重加强对信任这种地区乃至国家公共品的培育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企业债券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群 《金融论坛》2005,10(2):49-54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其症结在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无论在企业债券的发行市场上还是在流通市场上都是如此。若不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以解决,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有大的发展将是不可能的。为此,本文在分析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机理上,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三大机制:声誉机制、法律机制和信用评级机制,以求规范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运作,使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文群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2):49-54,63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其症结在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无论在企业债券的发行市场上还是在流通市场上都是如此。若不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以解决,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有大的发展将是不可能的。为此,本文在分析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机理上,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三大机制:声誉机制、法律机制和信用评级机制,以求规范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运作,使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万才  程盟 《征信》2011,(4):16-19
采用显著性检验方法,选取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发行的企业债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信用评级信息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定价的影响力,结果表明:信用评级信息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市场投资者对信用评级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信用评级信息在资本市场上对我国企业债券的市场定价具有显著的影响力;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