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路径依赖理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路径依赖理论”的有关原理,讨论了企业核心技术与企业边介的关系,认为企业的边界是由技术创新导致的企业核心技术所决定的。企业依靠自身拥有的核心技术,培养自己独立的R&D能力,提高技术积累的整体水平,塑造持续的技术创新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即所谓的“归核心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经贸实践》2006,(10):18-20
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紧紧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个目标,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为重点,突出组织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突出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突出事关综合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最终使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一个大的飞跃。实施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技术的“先发优势”,积极推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袁维海 《技术经济》2005,24(9):25-28
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是一种长期投资,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决策,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甚至承担很大的风险。现在我们很多产业尽管经济规模得到了迅速壮大,但技术一直是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软肋”。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明显缺少底气,核心技术的缺乏,成为国内企业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的桎梏。因此,肩负起技术创新的“主体”使命,是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1.保证产品质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是品牌国际化的根本。优良品质是企业利润得到保证的基础,产品没有精益求精的品质就不可能成为有口皆碑的持久型国际化品牌。高质量的产品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而缺乏核心技术仍是当前我国一些行业与企业的“短肋”。由于没有独家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国外企业的品牌,导致“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只好进行“贴牌”生产,我们获得的利润太低,开发自主核心技术无从谈起,更无法实现品牌国际化。大部分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很少,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有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发明专利只是日本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单纯依靠‘中国制造’则很有可能成为洋品牌的殖民地”;“人家吃肉我们啃骨头,人家吃米我们吃糠,别看‘中国制造’那么热闹,利润大量被外国人拿走了”;“‘中国制造’不能孵化‘中国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世界工厂”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 ,为获取更加有利的地位 ,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掌握核心技术 ,加强技术装备 ,推广先进制造技术 ,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是中国“世界工厂”化的基本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湖北华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舟公司”)位于荆楚名城赤壁市,是中国惟一的专业化特种桥梁与特种车辆研制基地。在军转民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华舟公司本着“以创新应对挑战,以创新促进发展”的企业经营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企业品牌,在特种桥梁和汽车改装市场取得了突破发展。1994年,公司仅以4个月时间就建成当时世界上最长、荷载  相似文献   

8.
“自主”在于“自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外资,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虽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产品占有率不断上升,但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却不尽人意。事实上,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我们的民族工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产业发展将长期受制于人,经济的后续竞争力将面临被进一步削弱的危险。在新的形势和发展阶段,中央高度重视,审时度势,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着力加以推进。兄弟省市尤其是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近年来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纷纷出台各项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强有力的推进措施,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3-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房地产和非金融类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探讨“互联网+”变革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实证识别了“互联网+”企业改变自身金融资产配置水平的主导动机.结果 显示:“互联网+”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的提升,参与变革的企业增持金融资产主要是出于“替代”动机而非“蓄水池”动机.“互联网+”变革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的正向影响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快速推进“互联网+”的企业之中.因此,监管部门应警惕“互联网+”企业金融化倾向,在专项基金拨付时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查力度,并督促相关企业披露更多的变革细节信息以加强来自资本市场的外部监督,确保扶持资金进入微观实体的生产改造环节;应制定更具结构性的差异化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各有分工,引导国有企业攻克“互联网+”核心技术及搭建公用平台,向“互联网+”变革力度更大的企业倾斜更多的社会资源并着重监督.  相似文献   

10.
企业要生存,就要有核心技术。高度的竞争迫使企业开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 未来几年,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企业是像大连机床集团那样,把经营目标定位在通过企业并购及与国内外企业合作方式提高竞争力,挺进世界顶级的技术圈,并能利用中国入世带来海外扩张机会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国企业500强,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很少是靠核心技术做大的。这是中国企业的“软肋”。存在着很大的忧患。企业之所以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民营数控机床企业作为国内数控机床行业的后起之秀,成为推动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民营数控机床企业如何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新,获取并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情景—策略—结果”理论逻辑,探讨民营数控机床领军企业如何突破技术和市场双重约束,实现创新能力进阶。结果发现,民营数控机床领军企业将核心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敏锐感知市场需求,通过战略研判形成的市场发展导向可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战略指导;通过制定科学的知识搜寻战略整合多元化创新资源可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随着市场发展导向和知识搜寻战略动态演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从“基于产品竞争的关键技术突破”到“基于品牌竞争的核心技术沉淀”,再到“基于技术竞争的核心技术延伸”的演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国化工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的辽宁锦西化工机械正经历合资的阵痛。锦西化机为了实现与世界500强合资的饥会,失去了企业的盈利点、核心技术和对市场的控制权。随着我国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跨国公司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企业。锦西化机的合资折射出在引进外资推动国企改革中对国内企业命运的选择:是“与狼共舞”还是沦为“刀俎”?  相似文献   

14.
大国战略博弈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背景下,推动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以《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军民深度协同有助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它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军民深度协同通过提升军地联合技术研发能力与军民两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缓解军民协同企业创新资源压力等“三轮驱动”机制,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发现,军民深度协同可以助推军转民企业与民参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结论对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企业从事的是原辅材料加工,扮演的是为产业链配套的“配角”角色。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为例,虽然全省出现了一批知名品牌企业,但面广量大的还是分工精细、规模分散的“配角企业”。由此,不少人士提出:在国际市场的“航空母舰”面前,我们的“小舢板”如果再不做大做强,必定会被市场的大海所淹没;有些地方领导对“配角经济”兴味索然。然而,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中国企业更多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16.
展会上怎样招商才能成功?我们以被称为“中国民间医药保健品招商第一盛会”的呼和浩特全国医药保健品交易会为背景,来记录一次企业的成功招商。  相似文献   

17.
1、核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企业盲目多元化扩张后的迷惘期。这一管理理念引入中国时,引起了中国企业界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审视和反思。深圳万科集团于1993年开始提出了企业经营做“减法”,把贸易公司、广告公司、百货等零碎产业卖掉,专注于打造其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时至今日,万科房产已成为房地产业公认的名牌。 虽然现在很多中国企业言必称核心竞争力,但是中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上仍有很多模糊的观念需要澄清:①竞争力不等于核心竞争力;②核心业务不等于核心竞争力;③没有核心技术,并不意味着没有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参与国际分工时显然要利用自己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然而 ,单纯依靠这种优势来发展加工制造业 ,甚至提出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工厂” ,将使中国陷入“比较利益陷阱” ,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被限制在较低的层次上 ,从而丧失了长远的竞争能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应该将自己的比较优势同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相结合 ,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 ,并且在获得贸易利益的同时 ,注意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将我国的竞争优势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秉赋优势转移到技术优势上来 ,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入世”与国有企业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的 1999年 11月 15日 ,中美两国终于就中国“入世”问题达成了协议 ,使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这对国有企业而言 ,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对此 ,我们要审时度势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做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大文章。“入世”以后 ,国有企业将会产生连锁反应 ,出现一系列嬗变 ,呈现若干发展趋势 ,本文试就这些方面作如下探索。一、企业要素国际化生产要素的国际化 ,是指企业的生产要素能够按照国际惯例 ,遵循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进行合理的流动 ,真正形成企业所必须的资金流、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以劳动力、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承接了大量从发达国家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并形成了以国际代工为主要形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代工企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就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中国代工企业被跨国公司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成为世界“血汗工厂”。中国代工企业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首先阐述了中国代工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代工企业“低端锁定”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中国代工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策略,以期为中国代工企业突破全球价值“低端锁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