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鹏飞 《秘书工作》2013,(11):38-40
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得到解决。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1950年,中央做出《关干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1987年“舆论监督”——词首次进入党的重要文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也专门论及舆论监督。随着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所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既是个新闻问题,也是个理论问题。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六项监督:行政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党派监督、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其中的新闻舆论监督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近几年却接连发生假借舆论监督之名而实施的新闻敲诈行为。这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记者的社会形象。那么,如何把握和严肃新闻规定与职业操守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的政治高度,提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纪委向党的十八大所作工作报告中.在强调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时指出:“坚持做好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审计工作实践.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相似文献   

4.
去年8月份,习近平同志提出:“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这是第一次由国家领导人从战略层面提出媒体转型。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下,尤其是面对当下新媒体的冲击,作为传统广播媒体,无论是广播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节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大潜力亟待挖掘。结合新闻一线从业多年的实践感受,我认为,目前省内各地广播新闻宣传中普遍存在创新不足、深度不够、互动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广播新闻转型过程中,急需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的价值正在消减,对于广播新闻来讲,是抱残守缺,还是吐故纳新?我认为,必须跳出思维局限,大胆做出改变,通过“重构价值”来获得新生。具体来说,就是让新闻“动”起来,通过动态的创新探索,让广播新闻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秦岭 《活力》2011,(5):166-166
新闻舆论的监督功能在新闻传播中不可小视,政府部门行政督办与舆论监督相兼容。使媒体舆论监督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尤其是行政督办对象在媒体上用“红黑榜”对比形式刊出。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莎  丁波 《活力》2013,(19):107-107
新闻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之一。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所倡导的。早在建国初期。党中央就作出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党中央都反复重申“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事实证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于弘扬正气、鞭笞邪恶、引领潮流、净化社会、反腐倡廉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今龙 《活力》2013,(13):42-43
近年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之处,从而出现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加强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近几年来,湖北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把它作为改进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一个有效手段,要求在全省形成重视舆论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要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并特别提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0.
张一诺 《活力》2013,(12):19-19
随着大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以及媒体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新闻官司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新闻报道引起的侵权诉讼(主要是名誉侵权诉讼中),针对新闻失实提出的侵权案达80%以上.其中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而被诉“新闻失实”的名誉侵权案占了绝大多数。在已判决的若干“新闻失实”侵权案中.很多被判败诉的媒体,对判决多持有疑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是舆论监督中不可或缺的"利器",在目前政局开放、注重民生的良好氛围中,媒体更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履行监督之责.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唤起社会公众对存在问题的关注,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舆论监督的超强杀伤力,在披露事实、传播意见的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客观、公正、准确地做好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同时,批评报道的负面影响会遭当事人嫉恨.因此,媒体自身要避免陷入新闻官司中.  相似文献   

12.
闵晓闯 《活力》2009,(9):132-132
新闻舆论监督,经过新闻界多年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应该说解决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但是近几年来,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比如.在对媒体性质的认定问题上,因受西方新闻观影响.仍有不少人坚持“第四权力说”、“公器说”:一部分编辑记者受“纯新闻理念”影响,大局意识淡薄;少数记者以“无冕之王”自居。干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等。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小枚  张昕猛 《活力》2011,(15):53-53
新闻舆论监督属于软监督,也就是所谓的“负面报道”或者“曝光”稿,它可以有效地弥补社会硬性监督的不足。因为它扎根于广大受众的信息互动之中,舆论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能够对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进行预先式、全程式监督。把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法制监督的盲区暴露在阳光下,发挥社会硬性监督难以发挥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舆论的监督功能在新闻传播中不可小视,政府部门行政督办与舆论监督相兼容,使媒体舆论监督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尤其是行政督办对象在媒体上用"红黑榜"对比形式刊出,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提起舆论监督,人们立即会想起《焦点访谈》。的确,没有哪一个媒体的监督能超过“老 焦”,它已远远不是一个名牌栏目,它的威力已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无论是拖 了多久的难题,踢了多少回合的“皮球”,还是连法院也束手无策的案子,只要《焦点访谈 》一曝光,问题很快迎刃而解。为什么一个电视节目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关键还在于这个栏目已引起了中央和省市县各级 领导的关注。媒体上就曾报道,朱总理几乎天天要看《焦点访谈》,中央领导也经常对这个 节目反映的问题作出批示。因此,只要问题一上《焦点访谈》,就意味着从上至…  相似文献   

16.
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是现代各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司法独立作为一项现代法治国家所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基本法律准则,其最终目的在于追求司法公正。而媒体的监督具有促进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和司法公正的价值。在理论上这两者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共同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方面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另一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冲突、抵制。本文从我国媒体监督司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来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是尽快完善相关立法二是正确把握新闻舆论监督司法的界限.三是法院应正确对待媒体监督。  相似文献   

17.
李琦 《活力》2011,(20):125-125
随着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媒体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在我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喉舌,对国家的各项社会事业有舆论监督的职责,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中,媒体及时有效的做好新闻报道是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有效途径。媒体在最短的事件内做好重大社会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市场化经营环境中媒体竞争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发展环境极其复杂,面临着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以及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在各个领域不断延伸,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诉求的主阵地.从传统舆论监督转化为当前的网络监督,拓宽了监督的渠道,但同时也改变了舆论监督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自媒体时代下听取人民的监督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将以自媒体作为时代背景,阐述当前舆论监督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既为乡镇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也对乡镇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对于促进我国“三农”发展、经济与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明市质监局积极完善组织措施、制度保障、规范运行、创新形式、教育培训五个要素,着力打造公开透明质监新形象,形成"便民服务、群众参与、共同监督"的管理服务机制,让企业和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