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增荣 《价值工程》2011,30(10):63-64
湿陷性黄土地基易变形,会使建筑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及倾斜.本文从湿陷性黄土的定义及特征出发,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机理及湿陷评价指标,并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及湿陷机理的分析,湿陷类别和等级的判别,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及质量检测与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国民 《价值工程》2014,(20):99-100
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得不面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问题。本文探讨了黄土湿陷的机理,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湿陷黄土地区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巨安明  李潘武 《价值工程》2012,31(19):142-143
湿陷性黄土地区绿化带需灌溉,如果灌溉水量过大将会导致湿陷性土层的含水量增大,当含水量增大至湿陷起始含水量时,湿陷性土层开始产生湿陷现象。为了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区因大量灌溉水进入土中,导致湿陷,本文根据湿陷性土层的湿陷机理及湿陷性黄土的本构关系,提出湿陷性土层上绿化区域防止湿陷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梅 《科技与企业》2014,(3):166-166
由于顶管施工对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对地层的适应性比较广,在工程实践中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因此,为适应西北地区的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顶管施工在越来越多的管道施工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基坑支护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采取以密支撑支护与钢筋混凝土板墙逆作法支护,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6.
杨树 《乡镇企业科技》2013,(21):101-102
由于黄土地基具有湿陷的特点,在进行桥涵结构建设时会遭受湿陷带来的危害。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桥涵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通常的设计规范,而且还应针对黄土的湿陷特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笔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桥涵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振义 《价值工程》2021,40(2):148-149
湿陷性黄土的土质较为均匀,结构呈疏松状态,内部孔隙发育明显,具有突出的结构性特征。处于干燥状态的黄土一般具有较高强度,因而压缩性相对较低;而遇水后在自重应力和上覆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将使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土骨架崩塌而使土体强度急剧降低,进而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因而,在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需结合建(构)筑物的重要性、地下水位置及降雨等特点,根据其对总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允许程度,采取合理的方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置,以改善其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能力,降低黄土湿陷对建(构)筑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黄土的物质组成、土体结构特征出发,分析了引起非饱和黄土湿陷的内因和外因,总结了土层埋深及外力大小对湿陷性的影响和湿陷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工程建设中消除或限制湿陷性发生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济源至邵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位于黄土丘陵工程地质区,上部黄土层属第四系晚更新统风积马兰黄土(Q3eol)和中更新统风积离石黄(Q3eol),棕黄色,黄褐色,土质不均匀,结构疏松,局部钙质结核,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上部部分土层云具有轻微~中等的湿陷性,地基遇水产生轻微湿陷,主要工程问题是易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采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处理,可有效地减少或消除黄土地层的湿陷性,从而养活路基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济源至邵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位于黄土丘陵工程地质区,上部黄土层属第四系晚更新统风积马兰黄土(Q3eol)和中更新统风积离石黄(Q3eol),棕黄色,黄褐色,土质不均匀,结构疏松,局部钙质结核,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上部部分土层云具有轻微~中等的湿陷性,地基遇水产生轻微湿陷,主要工程问题是易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采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处理,可有效地减少或消除黄土地层的湿陷性,从而养活路基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1.
湿陷性黄土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土质,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非常常见。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基础处理之时,通常会使用到强夯法,这不仅仅有利于消除黄土当中的湿陷层,也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文章针对新疆干旱地区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中强夯法的应用做出探讨,为湿陷性黄土的基础处理提供必要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18):150-151
本文综合分析黄土湿陷性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黄土湿陷性的四个主要因素,依次为干密度、含水率、孔隙比以及塑性指数,并对每个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求出黄土湿陷系数与多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各个因素与黄土湿陷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黄土湿陷成因及影响因素入手,结合冲击碾压技术的加固机理和施工工艺,以甘肃境内刘寨柯白银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表冲击处理为例,提出了大面积冲击碾压的施工方案,同时介绍采用冲击碾压处理湿陷性黄土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宋建波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4):162-162,167
黄土在天然含水率时一般呈坚硬或硬塑状态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的或中等偏低的压缩性,但遇水浸湿后,部分黄土即使在其自重作用下也会发生剧烈的沉陷,强度也随之迅速降低。文章对黄土的成因、黄土的湿陷性及敏感性、黄土的湿陷性对桩基沉降的作用、黄土湿陷处理措施以及黄土路基工后沉降评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压实黄土的变形、强度特性。从击实黄土的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可以得出,随着压实度K的增大,压实黄土的内聚力c增大很多,而内摩擦角φ的增大幅度相对较小。通过双线法得出不同压实程度(干密度)下的压力与湿陷系数关系图可以看出,击实黄土在击实不充分的情况下仍具有湿陷性。若以200KPa下的湿陷系数为0.015为评判标准,所用土样干密度小于1.62g/cm3对应压实度小于95%时具有湿陷性。  相似文献   

16.
龚金钧 《民营科技》2014,(9):211-211
水泥土挤密桩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作用是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通过工程实例,详细地介绍了水泥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具体应用及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对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方法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由于黄土的特殊性,其在湿陷性上表现为较强的区域性和局部性,因此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并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和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可靠。文章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基本概念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针对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研究表明,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湿陷性黄土地基而导致建筑物倾斜和开裂等现象发生,并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情况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湿陷性黄土所占黄土面积大,湿陷性黄土具有一定的灾害性,文章论述了黄土的湿陷性机理及评价、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相关的力学性质,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一建在湿陷性黄土场地的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为实例,针对处理过程中先采用灰土挤密桩消除黄土湿陷性再利用CFG桩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和效果进行了跟踪测试。地基处理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试验指标、静力触探试验曲线和静力载荷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灰土挤密桩能有效地消除黄土的湿陷性,CFG桩使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同时,该处理方法具有工艺简便、造价低等优点,应广泛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强夯法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在邯郸市某小区冲沟地基处理的应用,成功地消除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及密实度,减少了差异沉降量。本文就此做出初步阐述并提出在整个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进行强夯法施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