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谢琦 《商业时代》2013,(3):16-17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缩小,企业和政府所占比重不断扩大,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层原因包括工资制定片面体现企业意志、忽视政府责任、宏观调控手段弱化、收入分配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体制性障碍以及工会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本文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调整和完善工资结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非公企业工会、职代会建设,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不应仅局限于满足地方政府取得收入的财政需求,税制设计应当遵从于完善税制、降低房价、调节收入分配以及引导住房消费等政策目标。房产税改革应当在规范和整合房地产租、税、费体系和逐步完善税收征管环境的基础上,按照税收公共化的要求稳步推进,逐步向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目标靠近。  相似文献   

3.
税收作为调节居民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基础性制度,在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科技创富能力、优化财富分配格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推动共同富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税收制度仍面临税制结构尚不合理、税收征管体系亟待完善、地方税收规模相对不足等瓶颈约束,弱化了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基于此,为充分发挥税收制度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本文提出国家税制改革驱动共同富裕应以优化税制结构为着力点,强化税收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为关键点,有力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以健全地方税体系为突破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二战以后,日本在美国的主导下重建国家财政。经过两次重大税制改革和多次调整完善之后,日本建立起了成熟的现代财政体系。一、日本税制的基本特点日本是中央集权的多行政层级国家,实行中央地方分级管理的税收体制。税收的立法权统一在国会,主要税种的管理权集中在中央,地方税税率确定和减免权在地方。税收按中央、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三级课征,主要功能是为筹集公共资金、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增长。(一)合理的税制结构  相似文献   

5.
吴莎 《商业文化》2015,(9):89-90
"营改增"是为了优化税制结构,实现各行业间的税负均衡,但改变了原地方税体系格局,存在着地方税收入规模下降、地方税主体税种缺位、地方税收征管难道加大等问题。提出中央地方利益分配格局再调整、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税权、择机开征新的税种、加强国地税之间沟通协作等完善地方税制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情况变化,现行地方税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主要存在着地方税制改革滞后、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不彻底、税制结构不舍理、征管手段不完善等问题。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应确定税收立法权;科学划分税种;合理确定地方税收入规模。使我国的地方税制具有合理性。地方政府可运用税收杠杆,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青 《财贸经济》2021,42(5):31-42
本文从中央提出"新发展格局"战略意义的分析入手,提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财税制度和政策必须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这就要求构建一个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财税制度.为此,下一步财税改革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在税制改革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并改进间接税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重视社会救助计划;在财政体制方面,要加大中央对地方有利于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的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合理,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体制转轨、政策调整以及分配管理等原因形成,因此,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分配监管、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税收已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经济杠杆但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完善税制结构,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加强税收征管和推进其他宏观调控配套措施的完善,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尽管税收不是市场经济下调节收入分配的惟一方式,却是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本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扩大化的趋势,但尚未达到两级分化的程度。造成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和宏观调控收到不足以及初次分配环节不合理,并提出了完善税制结构,加大税收调节力度的对策,包括:建立全面、综合、系统的个人收入调节机制: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和企业所得税制;完善财产税制;加强税收征管等。  相似文献   

11.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主要税种,然而目前该税种存在逆向调节趋势明显、分类征收模式导致总体累进性下降、费用扣除标准内外有别、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过低、缺乏完备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等问题,不利于实现公平分配,亟需完善。总结美国个人所得税制可资借鉴的经验,在于强调纳税人利益至上原则、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以及人性化的税收设计理念。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进一步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制需要从采用混合所得税制、科学设置课税单位和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设置累进税率、将资本利得纳入征税范围、推动个人隐性收入显性化等方面入手,并做好相关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的缩小,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有利支撑。目前我国地方税收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很难从中取得大比例的收入支撑,建立地方主体税种,继续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对于地方财政收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了房产税改革的公平原则、财政原则与效率原则三位一体的税收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税收理论体系中,房地产税作为地方税收体系的主体税种,与分税制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我国的房地产税改革实践不仅要注重对地方政府的既有收入的保障,更要推进现有分税制的完善。从国外房地产税制的成熟经验分析,税收收入的归属与税权的划分并不是统一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房地产税的立法权、征收权、评估权的国际比较,为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中的税权划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总结1994-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从经济税源基础、财税体制制度、税收征管机制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税收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文章进而分析"十二五"时期中国税收可持续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经济税源增长趋缓、税制建设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财政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及征收管理能力的瓶颈制约等;最后提出建议:实行有减有增、总体减负的结构性税制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壮大税收可持续增长必须的税源基础;推进税费改革、统一规范政府预算、深化分税制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巩固税收可持续增长的财税体制;推进全社会依法治税、实施政府综合治税、提升税收征管能力,以强化税收可持续增长的征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房价大幅度上涨,居高不下的房价不仅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也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政府部门应对房价进行有效干预。房产税具有取得财政收入、调节房产收益、影响经济运行的功能,但现行房产税制却违背了税收量能负担原则、削弱了税收调节分配功能,应借鉴房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经验,加快房产税制改革的步伐,以促进房产市场价格回归理性,更好地保障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进行,县乡财政逐渐陷入困境,特别是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乡级财政更是步履维艰,乡镇负债难以化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培育县乡收入增长点;完善分税制改革,形成地方财政稳定的收入来源;健全科学的地方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减少行政级次,缩减财政供养人员;加快县乡财政债务治理。  相似文献   

17.
Some authors focus on the fact that Germany shows one of the highest tax burdens among the OECD countries. Based on their analysis, they suggest approaches to reduce the tax burden in particular for lower and medium incomes. These tax reliefs are possible, and would not compromise new public investment. But decreases in personal income tax rates mainly relieve higher income earners and are accompanied by high tax losses if the top tax rates are not increased. Alternatives are relief for social contributions or VAT. Other researchers do not look at the tax burden this way: as the income tax burden in Germany is not high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r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ere is no case for massive tax cuts, as this would jeopardise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act and fail to correct past shifts of the tax burden at the expense of households with low incomes. Any tax cuts should be targeted at the bottom half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without creating any revenue shortfalls. Instead, the government would be well advised to increase its efforts to overcome the public investment backlog and ensure a well functioning civil service. Furthermore, sustainability oriented tax reforms should focus on a shift of the tax burden from taxes on labour towards environmental and wealth based taxes.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税收流失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流失不仅严重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而且在税收流失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不良的经济效应,会逐渐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黑龙江省国有经济比重大,税收流失的内在机理、形式以及影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税收规模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税收流失规模低于全国水平,但其流失规模有增加的趋势。应规范政府职能,在一定时期内捋清税费关系,减轻纳税人的额外负担。抓住时机进行税制改革,使纳税人税收负担趋于合理。进一步完善征收管理法,加大对偷逃税款的惩罚力度,提高纳税人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及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着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效果不理想;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工薪阶层成纳税主体,未体现税负公平等主要问题。应改革现行税制模式,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调整和简化税率结构,采用更加灵活的费用扣除标准;增强纳税人的意识,完善个人信誉约束机制;加大对偷税逃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和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20.
Cross-section and time-series data suggest that nations substitute income taxes for tariffs as they develop. This paper confronts the data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two-country open-economy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in which public expenditure is financed by an optimal tariff and income tax. When the latter is subject to administrative costs,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optimally substitute the income tax for the tariff as output rises along the transition. The model is calibrated and a simulation yields time paths for the shares of total government revenue derived from the tariff and the income tax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