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丽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261-262
在跨文化交际中,因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而存在文化内涵的差异。对"红"、"蓝"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性作了比较,以便消除英汉颜色词在实际交际中的障碍。有助于我们有效地正确理解和掌握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这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有很多的词除了表达颜色之外,还有很多引申的词义。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在商务方面的运用差异,颜色词在英汉两种不同文化中折射出的不同的文化联想、价值趋向和接受心理,旨在帮助商务工作者在商务活动中正确理解颜色的文化内涵,更有效地进行商务沟通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有很多的词除了表达颜色之外,还有很多引申的词义。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在商务方面的运用差异,颜色词在英汉两种不同文化中折射出的不同的文化联想、价值趋向和接受心理,旨在帮助商务工作者在商务活动中正确理解颜色的文化内涵,更有效地进行商务沟通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进行分析,挖掘节目背后的文化传播内涵和情感价值,并探讨其对跨文化传播的启示,以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艳雯 《商》2013,(19):344-344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本文旨在通过英汉颜色词“white”和“白”的文化含义的比较。探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颜色的使用差异,以及对翻译技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珊 《商场现代化》2012,(24):204-20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颜色词具有不同的意义,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历史,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了解颜色词的不同文化内涵,能增强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英汉“人生”概念隐喻既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和相似性,也具有差异性。它们都呈系统性,都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人生”这个抽象概念,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概念隐喻网络体系。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也体现了语言的系统性。“人生”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系统性和文化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德喻。  相似文献   

8.
“女汉子”一词是近两年来流行的热词,在其生成与流行的背后,映射出来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探寻。本文主要是从“汉子”一词衍生出新兴词“女汉子”的角度,对大量的“女汉子”一词的使用进行分类后,分析其中的社会文化现象,探析其流行机制,进一步剖析“女汉子”一词流行的原因,并进一步解读与不同解读的“汉子”所对应出的两种全然不同类型的“女汉子”,窥探流行语文化现象之一角。  相似文献   

9.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但同一颜色词在英汉文化中引起的联想不尽相同,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文章主要选取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颜色词,对其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拓宽文化视野,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时代背景下,李子柒美食短视频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典范,其美食文化负载词在语言上意合特征明显,文化上本土特色鲜明,着重于传递美食的交际寓意,与生态翻译理论具有较强适切性。以李子柒短视频中美食文化负载词为对象,借助生态翻译理论进行“三维转换”翻译实践,提炼出以下翻译原则:语言维上外显美食制作的逻辑主线;文化维上凸显美食制作的本土文化;交际维上突出美食传达的交际寓意,旨在为美食文化译写提供参考,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语言在行使其表达人类生活和思想功能的过程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传译时,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口译的质量和效果,也是交际双方信息顺畅、交流有效的关键。因此,“联络员”的译员必须掌握“文化处理”技巧,尤其是文化空缺(词)的把握,并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姚玉玲 《消费导刊》2011,(9):118-118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色彩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具有物理的本质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英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词义内涵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当一个企业考虑“走出去”的时候,它就必然会遭遇到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如何培养海外派遣员工的“文化适应性”,辨别“跨文化管理”中的价值观差异,最终创造出共同目标,是解决冲突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4.
<正>“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中英文跨文化交际时,由于中英文化存在差异性,必须注意某些英语词汇的使用和理解。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语义的语言单位。假如我们单纯将英语句中单词的中文意思串联,而不考虑有关的英语文化或背景知识,这样的英语只能算是“中国式英语”。比如:英语颜色词green可以表示嫉妒(green eyed)缺乏经验(green hand),blue可以表示“忧郁的、沮丧的”之意。  相似文献   

15.
礼貌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当中,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常常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为文化差异问题而在礼貌用语方面产生误解。本文从礼貌策略理论对英汉礼貌用语以及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的语用失误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指出了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6.
郭春林 《商场现代化》2007,(4S):395-396
现代化商场要求大批具有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与商务知识的全面型人才,本文拟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yons的语言系统的“超结构”理论阐述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及商务英语教学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よろしく"在日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よろしく"的寒暄、转达问候、请求等三大交际功能,并审视了其使用背后的交际心理,透视了其中的文化折射。这有助于探索话语交际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提高日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颜色让世界万紫千红,而颜色词的使用让我们对事物的感官越发直接和具体。由于每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民俗习惯和历史传统有差异,所以不同国家所代表的颜色词的文化涵义也有差别。以"红"、"黄"两个基本颜色词为例,分别从政治、经济、心理情感、礼仪风俗上详细地对比分析了这两个颜色词在英汉文化内涵中的异同点。最后,从文化内涵差异入手,简单总结了形成这些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儒家“五常”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内涵发展演变轨迹,将儒家“五常”文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相结合,老树着新花。阐释了“五常”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质,对“五常”文化用世界级的眼光进行审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赋予了“五常”文化合理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刘立莉  曹炜 《商场现代化》2006,(5S):192-192
商标作为产品的无形资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计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商标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