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分析结果,采用混凝土温度应力试验机,在优选骨科的基础上对掺加不同掺和料、膨胀刺和聚内烯纤维的混凝土早期裂缝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过程的对比分析,阐明混凝土成分对早期裂缝的影响,其中膨胀能转化为膨胀变形和掺粉煤灰及聚内烯纤维,可使应力储备增大,裂缝温度降低,综合抗裂性能增强.由于裂缝是引起材料破坏、断裂的根源,只有弄清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预防裂缝的产生,进行科学的修补,提商公路的运营能力及防止事故的发生.最后给出了改进控制桥面铺装混凝土早期裂缝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陶岳明  施文伟 《魅力中国》2009,(20):115-116
从桥面铺装层破损是公路路面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现多采用原铺装层拆除重设或局部修补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存在着修补造价高及整体外观质量较差等缺点,效果并不理想。在总结当前国内桥面铺装结构分析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有关部门曾对桥面铺装层破坏处采用多种修补措施进行修补,但都未达到明显效果。由于裂缝是引起材料破坏、断裂的根源,只有弄清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预防裂缝的产生,进行科学的修补,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能力及防止事故的发生,文章对桥面铺装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及修补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曹村 《辽宁经济》2006,(9):110-110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件裂缝产生过程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件的裂缝,有施工中产生的裂缝和施工后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在未受力之前,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引起砂浆体积的变化,在骨架与沙浆截面产生了许多分布很乱的局面裂缝,另外。由于混凝土成型后,泌水作用在混凝土硬化后就成为局面裂缝。施工过程的裂缝主要有:初期干燥裂缝,水泥水化,硬化裂缝,模板支撑松动及拆模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浇灌后下沉引起的裂缝。根据调查统计表明,结构物的裂缝中,非贯穿的表面裂缝占60%-70%,其开裂原因主要是变形变化引起的自约束应力,当梁及墙体结构的壁厚大于或等于500mm时,就可能由于水化热的不均匀降温和不均匀收缩引起显著的自约束应力,导致表面开裂。该裂缝对承载力无影响,只需表面抹灰处理。完工后的质量裂缝主要包括:因温度变化干燥收缩产生的裂缝、结构裂缝、超负荷或因混凝土抗拉强度不够而产生的裂缝,其中也包括由于设计不当引起的裂缝。  相似文献   

4.
肖睿 《中国城市经济》2011,(12):210+212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一直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和难以克服的弊病,多年来,尽管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使结构不致开裂,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还是会发生各种类型的不同程度的裂缝。本文主要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裂缝的处理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产生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而这些裂缝必然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和内部出现有害裂缝。  相似文献   

6.
平朔井工三矿9号煤局部区域由于受风化影响,导致顶板破碎,施工时易发生冒顶事故。针对该地质情况,采用高分子化学材料马丽散浆液注浆,对90101工作面和东翼回风巷顶板超前注浆加固。为了测试岩石注浆加固后的强度变化,研发了裂隙岩石注浆加固实验仪。应用该仪器分别对由水泥浆和马丽散加固后的岩石进行强度测试,测得其强度提高分别为1.5~2.1倍和0.6~1.2倍。注浆加固施工成功稳定了顶板,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现代混凝土工程中产生的裂缝几乎无所不在。虽然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但产生裂缝很常见,究其原因,发现裂缝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混凝土板裂缝的成因,从脆性和不均匀性、施工技术、温度应力形成过程、混凝土板的早期养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现场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以及预防裂缝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控制地铁隧道盾构开挖对穿越古城墙的影响,探究盾构施工下古城墙病害成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调研总结。首先,分析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机制;其次,归纳盾构施工对邻近城墙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城墙自身存在的“空洞区”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城墙局部松动,局部位置产生的拉应力导致裂缝的产生,对城墙的结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再次,阐述古城墙保护原则及安全控制标准,并分别从土体加固、墙体加固、盾构施工控制和路线合理规划4个方面总结已有的城墙保护措施;最后,就盾构施工引起的邻近城墙结构变形机制研究提出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招标》2013,(6):27-28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隐藏着许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不发生)是极其重要的。一、安全施工原则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  相似文献   

10.
桂鹏 《魅力中国》2011,(6):117-117
桥梁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会导致桥梁垮塌。混凝土开裂经常困扰着桥粱工程技术人员。其实。如果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为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文章对混凝土桥粱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以便施工中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办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荣燕 《魅力中国》2014,(2):346-346
桥梁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仅仅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会导致桥梁垮塌,混凝土开裂经常困扰着我们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其实,如果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为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少出裂缝,本文尽可能对混凝土桥梁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做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施工中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办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大体积混凝土广泛使用在高层建筑基础厚筏底板,在其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产生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发生结构性裂缝,而这些裂缝必然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和内部出现有害裂缝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吴宝耸 《辽宁经济》2009,(8):100-100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低龄期)产生的裂缝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还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施工中必须采取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和减少混凝土中裂缝的数量和宽度。本文分析低龄期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缓解裂缝产生的措施,并介绍几种常见的裂缝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只要有效地控制好材料质量、施工工艺以及现场的施工管理,了解现场条件、材料特点、气温等多种因素,掌握出现裂缝的原因,才能在施工中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介绍了桥梁施工中所用的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为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提供宝贵的意见以及预防现实中桥梁产生的一系列裂缝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大型钢结构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施工次序,对钢预埋件精确度进行控制,混凝土浇筑后,应注意减少钢结构烧焊对砼构件高温产生的裂缝。  相似文献   

17.
魏巍 《魅力中国》2009,(9):76-77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混凝土外观甚至工程质量导致桥梁混凝土报废的情况屡见不鲜,给施工单位的名誉和经济都造成了很大损失。成为施工单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桥梁混凝土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本文尽可能对桥梁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作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施工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技术,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混凝土外观甚至工程质量导致桥梁混凝土报废的情况屡见不鲜,给施工单位的名誉和经济都造成了很大损失.成为施工单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桥梁混凝土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本文尽可能对桥梁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作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施工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技术,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薛林 《魅力中国》2013,(28):352-352
砖混结构房屋由于造价低廉,经济适用,在我国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建造量大,但砖混砌体的抗拉、抗剪力较低,容易产生裂缝,损害房屋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且裂缝一旦产生,对裂缝进行“加固补强”困难较大,同时给居住者在感官上和心理土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根据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概括了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类型。从设计、施工方面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控制裂缝的产生、发展,提高砖混结构房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影响因素有:温度应力,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加强施工过程主要工序的管理,特别是混凝土的养护对消除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