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晶晶 《乡镇论坛》2011,(36):13-13
这是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的一个村子,靠近中朝边境。村子不算大,只有500多人,却曾在一条土石横飞的小路两边建了两所小学,相隔不过百米。并非因为村里的孩子太多了,而是由于其中一个孩子有些“特别”——不得不单独为他设立一所学校。这所特殊的小学,只有一间教室,不足10平方米。14岁的小峰和63岁的王立军是这里仅有的两个人。小峰没有同学,  相似文献   

2.
湖南卫视江苏寻访资助人7月10日上午,朦胧的雨色中,江苏中煤集团大屯公司矿区拓特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湖南卫视《真情》栏目摄制组一行五人带着12岁的小姑娘韩陈媛从湖南远道而来,踏着雨水来寻找她的恩人——一位默默资助自己上学的好心人。小陈媛来自湖南湘西山区一个叫做杨柳铺的贫穷小山村。她是个苦命的孩子,1岁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父亲在她5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小陈媛只能跟着年近八旬的爷爷奶奶生活。6岁过了,看着别的孩子都已上学,她却因为家里太穷没有钱读书。村长唐汇金每次家访都看到小陈媛拿着小木棒,在院子里…  相似文献   

3.
同样是孩子     
6岁的儿子摔伤了,她赶紧抱着孩子送医院。小儿子没人照看.她将他放在浴缸里玩。也算是急中生智吧,浴缸里没水,深,孩子小,爬不出来,看起来是不错的主意。不知为何,不足2岁的小儿子居然将浴缸水龙头拧开了。孩子淹死了。  相似文献   

4.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关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5.
王缨 《中外管理》2008,(10):119-120
九龄童的管理智慧 我们认识北宋人司马光,大都是因为早年的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的是司马光9岁那年,一天,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其中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靠墙的大水缸里,大家一下都慌了神。司马光情急之中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使劲把水缸砸开了一个大窟窿。水立刻泄了出来,那个落水的孩子也就得救了。  相似文献   

6.
疯狂的石头     
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徒弟,给他一块美丽的石头后说:你去蔬菜市场试着卖掉它,但不要真的卖掉,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最多能卖多少钱。于是徒弟去了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以作很好的小摆件,孩子可以玩,或者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但出价却  相似文献   

7.
离婚事件     
晌午,苦瓜去菜园里摘菜,他摘了一把豆角,还想再摘几个辣椒,却听见有人喊他,苦瓜转过身,就看见了村里的柳琴。原来柳琴也是来摘菜的,她一不小心,手上被园子篱笆扎了一个刺儿。柳琴说,苦瓜,来帮个忙,把我手上的刺拔掉。苦瓜走到柳琴跟前,左手捏住柳琴的手,右手去拔刺。  相似文献   

8.
一根黄瓜竟害了三条人命?这不是传奇,而是一件真事── 今年37岁的刘银良是湖北省监利县白螺镇雷王村6组的村民,因为脾气暴躁,与村民们关系处理得不好。他的邻居叫黄强有,是个种田的好把式。按理说两家墙贴墙,屋挨屋,应当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可这两家人自从住在一起,便磕磕碰碰,纠纷不断。 1999年6月22日凌晨6时,天上下着倾盆大雨,村里不少人还在睡梦中。黄强有8岁的儿子黄军要去上学,他觉得肚子饿,就到奶奶的菜园里摘了一条嫩黄瓜,边走边吃。因为刘银良的菜园在黄军奶奶菜园的外面,黄军就从刘银良的菜园中穿出来…  相似文献   

9.
晓风 《河北企业》2013,(2):96-96
元朝的蒙古人,是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至于和平,他们没有概念,治理国家,那也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只是善于征服。在他们的领地,人们分为草原户口和农村户口,草原户口享有特权,而农村户口,则专门供草原人口剥削。人的生命不值钱。别的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譬如。统治中国南方地区,元朝政府就在每个村子派一家蒙古人,他们不干活,靠这一村人养活。更可恶的是,村里人娶媳妇。要把新媳妇先送到这户人家。洞房花烛夜,蒙古人先替你享受了。因此,为了保持血统的纯净,很多人都会把新媳妇生出的第一个孩子摔死,第二个孩子才被用来传宗接代。为了防止村里人造反,村里人家中的刀,都要存放在这户蒙古人家中。要切菜了,得打报告,把菜刀申请回来。  相似文献   

10.
夏镇龙 《乡镇论坛》2009,(12):24-24
城里的孩子往往玩具玩了一阵子就不喜欢玩了,弃之可惜留之无用,而偏远乡村的孩子,却往往无钱购买玩具。要是能将城里孩子“抛弃”的半新玩具搜集起来,经过清洁消毒后再销售到偏远乡村,肯定有着不小的市场。今年30岁的徐雪姣就是靠着回收玩具销往农村,赚到了事业启动资金,并与丈夫合伙开起了一家小玩具厂。  相似文献   

11.
《乡镇论坛》2011,(1):41-42
山西省垣曲县皋落乡某村一位姓史的农民来信说:我的孙子在2000年9月出生,当时村里正在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按照规定,我及时将新出生孩子的户口进行了登记。  相似文献   

12.
金元宝     
村子西边距村民的住宅三百多米远的小路旁,在建一座庙。这是村里几个老人牵头建的。村里许多村民前来义务劳动,挖地基。小伙子也来义务挖地基。傍晚的时候,回到家的小伙子发现口袋里的钥匙丢了,回工地找。钥匙没找着,最后捡到了一个玩具金元宝——塑料制品,表面涂着一层金灿灿的漆,乍看和真的一样。这天是周末,在村子所在地的乡中心小学读书的寄宿生,回家路过这里,跑进宅基地玩了会,落下了“金元宝”。小伙子捡起装进口袋,回家后给了和母亲一起来探亲的三岁小外甥。第二天,全村便传开了:小伙子捡到了一个金元宝。小伙子捡“金元宝”时,刚巧…  相似文献   

13.
老父92岁,行动不便,请了一位50多岁的马大姐照顾父亲。 马大姐和男人都没工作,没文化,也没技术,自然也就没钱,两个儿子因此恨她,不仅娶进来的媳妇不喊她,就连3岁的孙子也不喊她奶奶,儿子更是当没有她这个人。  相似文献   

14.
过年打糍粑     
王涛 《乡镇论坛》2011,(35):45-45
我不知道打糍粑有多久的历史,也不知道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多少地方打糍粑。在我的印象里,我们老家一到农历新年,打糍粑可是家家户户的大事。这不仅是将糯米蒸成米饭,又把米饭制成糍粑这样简单的事,它还寄寓了人们“日子年年高”的期望。所以,在我们村里,没有不打糍粑的人家。尽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粮食并不充裕,但村民们打起糍粑却很舍得。  相似文献   

15.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1,(13):48-48
踏浪 一城里人在乡下春游,正玩得高兴,一农民飞跑过来说:“还不上来,你踩着麦子啦!”城里人一撇嘴说:“真没文化!这叫踏青。”农民一听,怒不可遏,把城里人拽出麦田,一使劲就推进了路边的水塘里。城里人大叫:“把我弄到水里干啥?”农民冷笑道:“真没文化!这叫踏浪。”  相似文献   

16.
独裁者     
一条黑色的煤渣路穿过安徽阜阳市阜南县袁集镇宁大村,鸭子们在路边的水塘里悠闲地凫水,田地里玉米秧抽出了一尺多高,一股乡村特有的浓香发酵着,萦绕在路的上空。 通常,村支书张金标或者开着新买的桑塔纳轿车,在这条路上“呼呼”地奔来奔去,扬起阵阵尘土;或者牵着三四条大狼狗沿着这条路在村里巡视。 张金标44岁,不足1.7米的个头,“管理”着宁大村近2000人  相似文献   

17.
温暖的春联     
春节近了,村里的赵伯又忙碌起来。赵伯是一个小学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村里的人碰到什么事,需要写字的,总是找赵伯,赵伯也不负众望,把一手漂亮的字交给求助人手中。  相似文献   

18.
君子 《乡镇论坛》2011,(25):34-35
为了蓄水浇灌菜地,湖北省枣阳市一居民在屋后自留地上开挖了一口小水塘。谁也没想到,邻居一岁半男童竟离奇在小水塘溺亡,原本关系和睦的近邻,打起了官司。  相似文献   

19.
戚思翠 《乡镇论坛》2020,(12):39-39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又是一年春好时,纸莺高飞风云远。南鹊北莺,称谓不一,却都指风筝。孩提时,每逢春日,村里的小伙伴们总爱到花红草绿的田野里放风筝。那时我还小,家里又太穷,买风筝对我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只能灰溜溜地跟在人家后面跑,看着他们随风把牵线放开或收紧,让鲜艳的风筝翱翔在蓝天……  相似文献   

20.
郭丽霞 《活力》2010,(17):35-35
由于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至于现在多数家庭是“4+2+1”式的。不少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对待孩子真正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处处包办代替,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妥当。几乎每个家长在送孩子人园时第一个担心的,就是孩子在离开家以后吃饭、睡觉等一些生活问题。每每听到家长说.宝宝这么小,自己吃饭都不会,到幼儿园可怎么办呀?甚至于有的家长会在午睡前把孩子接回家。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睡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