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勇灵 《乡镇论坛》2011,(19):15-15
为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山东省德州市创新实施了“代理家长制”、“亲情电话卡”、“爱心小伙伴结对制”等一系列举措,使留守儿童得到了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图为德州市有关部门向“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的留守儿童捐赠图书、文具盒等文体用品。  相似文献   

2.
张驰 《乡镇论坛》2011,(5):45-45
春节期间,江苏省东海县“关爱女孩行动”办公室和各个中小学校免费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热线.帮助留守儿童和在外打工父母进行亲情沟通、相互传递祝福.  相似文献   

3.
司静文 《活力》2010,(23):82-82
2010年7月10日,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关爱留守儿童”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一行18人,在学生会秘书长,院团委副书记于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双城市双城镇万家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让我们一起拥抱阳光——大学生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行的目的是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能够在艰难的生活中重获信心与希望,在亲情缺失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帮扶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及孤儿等弱势群体.把爱心和温暖送到他们身边,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图为2月25日,广安市广安区国税局干部、“爱心妈妈”张洁为留守儿童穿上新衣服。  相似文献   

5.
《乡镇论坛》2009,(10):34-34
本案启示人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打工经济条件下滋生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亲情疏远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日.大竹县审计局积极响应县妇联号召.关爱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该局的“爱心妈妈”们到定点联系帮扶村——尖山村.给那里的留守儿童送去了学习用品和衣物。她们通过电话、写信等形式与孩子们保持联系。有时节假日还把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辅导他们学习.改善他们的生活,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温暖,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让他们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学生是现在农村教育的一个普遍且特殊的现象,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都远离家乡外出务工,没法和孩子进行亲情交流,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久而久之导致农村留守学生出现诸多不健康的心理倾向:自卑、冷漠、自私、狂躁等等,所以,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爱心、耐心、诚心、孝心、信心这“五心”教育就非常必要,对塑造留守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智、使他们能成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国家有用之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英凤 《新远见》2011,(4):110-111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有农民工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再跟他一样,宁愿少挣点也要培养好孩子。春节之后,从东南沿海向中西内陆,一场全国范围的“用工荒”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伴随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广大农村劳动力群体外出务工、经商,其子女被迫“留守”家乡,形成监管缺失的“留守儿童”群体.针对该群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理应确立因材施教的理念,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坚持做好家访工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力流向了城市,受制于现实条件,他们只得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父母或亲戚,从而产生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包括性格上的缺陷、心理上的障碍、认知行为上的偏差、人际交往上的偏移等。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即通过农村专业社工人才队伍的组建,通过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沟通、依托中心学校强化教育监护体系建设、动员农村社区现有的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社会支持资源探索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帮助留守儿童走出情感空白地带,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特殊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主问题有: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心态堪忧;,gs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缺乏亲情关爱导致的生活问题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省直机关工委的部署和安排,结合我厅实际,今年我厅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留守儿童,用爱守护希望”为重点,组织厅机关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员进社区、进农村,开展了关心社区和扶贫点留守儿童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廖静 《湖北审计》2014,(5):54-54
3月30日,在南漳团县委的带领下,全县20多位来自不同单位的青年志愿者踏上了爱心之路——关爱南漳县板桥镇凉泉完全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志愿者共分十个组,每组走访四个留守儿童,审计志愿者所在的活动组成员有五人,走访的对象是刘慧敏、陶双龙、陶雨珊和陶德明四个儿童家庭。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考验,通过对儿童L的个案分析得知,留守儿童L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性别认知混乱、行为不良、自卑与孤独、学习动机薄弱等方面。问题成因主要与生活环境性别比例的失衡、父母教育的缺失、身体意向认识偏差及不当的教养方式有关,基于此,农村教师可以通过用心关爱、积极鼓励、挖掘优点、活动展示、家校共育等途径实施“补位”教育,尽可能克服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万民 《乡镇论坛》2011,(2):26-26
山东省枣庄市北庄镇北庄村的“留守儿童快乐之家”由该镇7名大学生村官在2009年11月共同创办。“留守儿童快乐之家”设有专门活动场所.每天由2~3名大学生村官陪留守儿童做一些有益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活动.让其家长安心在外务工。  相似文献   

16.
季大凤 《活力》2014,(14):32-32
近些年,随着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人数呈现上升趋势.笔者所在学校“留守儿童”人数就达到了全校学生的13%.“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忠县双桂镇石桥村大学生村官唐云峰,每天放学后.接10余名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到自己家里.为他们辅导作业.与他们一道开展体育活动.被村里的农民亲切地称之为留守儿童的“代理爸爸”。该村的孩子们又亲热地称他为“唐哥哥”。图为2010年11月30日下午,孩子们在与他开展游园活动和打羽毛球等。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即农村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留在家中成长而产生的社会群体.本文采用自己设计的的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对河南省郏县白庙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学习成绩大多数中等下、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会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利,对家庭发展、对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笔者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来提出对策和建议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倍受人们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现有流动人口已超过1.3亿,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由母亲一人抚养的“单亲家庭”、由祖父母或亲戚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会少于千万。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他们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那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究竟有哪些,又…  相似文献   

20.
颜瑜  田倩 《数据》2023,(2):34-3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的城市就业机会吸引了更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一方面因人口迁移导致农村办学困难,部分学校因生源太少无法维持,被迫撤并,留守儿童面临教育资源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因家庭教育与关怀长期缺失,加之疫情叠加影响,留守儿童在学业水平、行为习惯、身心成长及道德意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本文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从家庭、学校、邻居、本人、驻村干部等五个维度对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193名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其他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改进对策,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乡村基础教育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