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尹中立 《银行家》2012,(6):70-72
正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公理"。所谓"公理",是大家的一致看法,并且,可以通过这个"公理"来推导出其他的结论。但用这个结论来分析中国的股市和经济却出了问题:2011年的中国经济及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都是雄冠全球,但股市跌幅却"熊霸全球",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9.2%,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缘起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用这个结论来分析中国的股市和经济却出了问题:2011年的中国经济及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都是雄冠全球,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9.2%,在所有国家中名列前茅,但股市却表现很差,不仅比"灾难深重"的美国股市差,而且比岌岌可危的欧元区核心国家的股市表现差。我们以过去10年为区间考察,结果同样另人难以接受。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里,平均增长超过9%,遥遥  相似文献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颁发的金融30条明确强调要稳定股票市场运行.但中国股市并未闻鸡起舞,而是在2000点附近继续震荡徘徊.这让人疑惑:利好股市的政策信号频发,为何市场反应如此麻木? 其实."利好麻痹症"在中国股市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以往在股市暴跌、投资者信心低迷时,只有当政策利好落到实处后,投资者信心才能恢复.而此次不同的是,中国股市在一年问暴跌了73%.加之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肆虐.未来中国经济一片黯淡,上市公司业绩前景不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谨慎对待显然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4.
刘明彦 《银行家》2012,(1):14-15
正2011年12月15日,上证指数报收2180点,相对年内最高的3062点,跌幅近30%,击穿了投资者2200点的心理防线,处于2001年6月22日收盘价2251点的下方。从股指水平来看,中国股市一夜间似乎回到了十年前,好像"人类"也无法阻止中国股市的下跌。当然不可否认,中国股市也曾辉煌过,于2007年10月创下过6124点的"令人敬仰"的股市巅峰,但那已成为中国股市泡沫的标志,成为投资者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5.
乐山 《国际金融》2010,(1):13-16
随着2009年的逝去,人们对全球经济开始了总结。由于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尚未公布,现在尚难对欧洲经济"盖棺论定"。但从股市数据可以窥欧洲经济之一斑。横向看,欧洲股市2009年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据中国"全景网"统计,2009年表现居前的多为新兴市场股市,其中俄罗斯股市以  相似文献   

6.
《大众理财顾问》2014,(2):24-25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经济在大转折时代所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正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发展的意义要经过很多年才能够完全展现出来一样,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也至少经过十年二十年才能够真正显现出来。大转折时代的中国经济,商机无限。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判断中国的经济形势到底如何?我们的感受并不那么好。尤其从股市来看,中国的经济基础非常脆弱,比如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股市出现了九连跌,还有,在美国宣布量化宽松缩紧以后,中国股市一天跌了2%以上。这显示了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7.
《理财》2012,(12):12-13
套用老话,十年磨一剑。放到中国股市场上,却是用年磨出了一个"熊冠全球"。即便这样,中国股民依然热情依旧,前仆后继地充当着投资市场中的中国"股"灰。乐于打新,乐于抢筹,乐于坚守。中国投资者(典型代表是中国内地的中小股民)用自己的参与推动着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的蒸蒸日上。在年的百万人潮抢购抽签表时,整个深圳街巷人满为患,对于资本市场刚起步的中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全球第一,但中国股市表现却是全球倒数第三,仅略强于身陷欧债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究其原因,中国对紧缩流动性的预期是下半年A股市场受到压制的主要因素。但笔者却非常看好2011年中国股市,认为2011年中国股市不仅有望迎来开门红,且年内很有可能会挑战4500点。  相似文献   

9.
倪明 《时代金融》2008,(4):28-31
综述了新兴资本市场与中国股市的收益特征,并选用MSCI全球证券指数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所有市场收益率分布均具有"有偏、尖峰、肥尾"的非正态特性,收益具有"长记忆性"自相关,但新兴市场表现更为明显;(2)新兴市场"高风险高收益"明显;(3)新兴市场的分割性特征明显,区域经济一体化而非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征明显,美、日、欧洲和新兴国家多极发展的态势明显;(4)美国股市表现为"右偏"而中国股市表现为"左偏",可能与MSCI成分股选择标准和美国近期经济发展良好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陆一 《理财》2012,(12):27-28
连续多年经济增长独步天下,中国股市表现却"熊冠全球":从2001年至2011年,中国GDP从9.5万亿元增长到40多万亿元,然而A股沪综指竟是零涨幅;长期的经济增长与长期的股票回报率脱节,市场投资者丝毫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目前,在中国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公众投资者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的声音很难进入决策者的耳朵,他们的利益长期被掠夺却无人理睬。  相似文献   

11.
基本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的中国股市,其大涨大跌已经常态化,这绝不是偶然的,是其内在规律使然。中国的股市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资本市场,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应该完善资本市场及其管理制度,处理好融投资双方的供需关系,处理好投资和实度投机的"度"的关系,发挥好资本市场融资、配置资源、提供经济发展动态信息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王一静 《新金融》2008,(9):54-55
股市作为反映国家经济的晴雨表,维持股市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的股市自1990年12月诞生以来,走过了风风雨雨的18年。股市18年的成长,也是股市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国股市经过了两年的股改,终于解决了长期来未解决的非流通股问题。本文就中国股市最近出现的一轮暴涨暴跌的行情,分析了中国股市制度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很多问题和困惑被投资者提出来,如:中国经济增长全球最快,为什么中国股市却"熊"冠全球?再如:是否能够让养老金进入股市?中国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政府究竟是否应该救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已经哀鸿遍野,而一级市场却有700多家公司在排队上市,可谓"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  相似文献   

14.
叶弘 《证券导刊》2008,(41):95-95
股市跌的太久,跌的太深,跌的太狠,市场一片悲凉气氛。在股市呆久了,你会发现股市的涨跌,如同自然界的潮起潮落。这期间有人为因素也有政策影响,但毕竟大家所面对的,是同一游戏规则,股市没有绝对的公平。比如"大小非"这样的不公平,也只能理解为中国特色。问题是:"大小非"是中国的股市的"特产",但在这轮全球性的股市暴跌过程中,没有"大小非"的股市也没能幸免于难啊。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的中国股市,可以说是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沪深股指从2006年以来,一路狂飙。气势如虹。沪指站到了2675点,涨幅高达130%。在股权分置得以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资本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证券市场制度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势下。中国股市终于步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还会出现更大的奇迹吗?股市能否延续2006年的疯狂再度牛气冲天?本刊这期策划将与每位读者以及投资者一起,共同追寻猪年股市的脚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参与我们的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过去1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10年",而中国股市却是"零涨幅",以此更加暴露了中国股市自身存在的发展问题。"2011年的股市"跌跌不休"。尤其是2011年12月13日之后,股指重新跌回到2245点甚至之下,10年股市终点又回到了起点。股指一路下行,救市的呼声不断。管理层顺应市场呼声,也出台了若干措施。比如在2011年10月10日,由汇金公司动用约2亿元资金增持工、农、中、建四大行股票,受此影响股指出现小幅反弹。  相似文献   

17.
论A股市场“泡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泡沫"是一个与投资机会成本相联系的范畴,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股价在短时间内迅猛上涨、各类人员非理性入市、股市剧烈波动。对于中国A股市场的"泡沫",不仅可以界定其内涵,也可以通过将股市的真正收益率与全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的比较衡量其"泡沫"程度。今后几年内,中国股市的"泡沫"还将继续增加,要防止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尤其是要防止国际游资对中国A股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曹凤岐 《投资北京》2008,(11):35-3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股市风雨18年,暴涨暴跌18年走到今天。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是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中国股市有16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曾达到过32万亿。但到今天.中国股市连IPO都无法进行,再融资也近乎枯竭。如果再这样下去.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就回归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本身所造成的。中国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有根本性的制度缺陷.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投资者很难在股市赚到钱。  相似文献   

19.
卢锋 《金融博览》2012,(4):14-15
A股市场十年“零涨幅” 最近,关于中国股市的两个话题正在热议:一个是中国股市十年零涨幅,另一个是中国A股2011年涨幅全球倒数第一。这两个问题既反映了中国股市的现状,又牵扯到中国A股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涉及中国A股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刘钊 《中国金融》2005,(4):56-57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股市一直低迷。大家本来对2005年有一个憧憬,希望能看到一个开门红,但它却给了投资者当头一棒——在2005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创下了5年多来的新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中国股市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呢?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九届(200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专家们纷纷就此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