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八种视同销售行为,其在会计上有的需要确认收入,有的则不需确认收入,有的即便同一种视同销售行为也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区分对待其在会计上能否确认收入,视同销售并不等同于视同确认收入。本文通过对增值税八种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来探讨其收入能否确认。  相似文献   

2.
视同销售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是在税法的角度为了计税的需要将其“视同销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八种行为属于视同销售货物.此外,新会计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也有明确的规定.对于视同销售行为,需要按税法要求及时确认销售实现并计算缴纳增值税;会计方面是否需要确认收入,要看其是否满足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的陆续出台,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问题引起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广泛争论.应从会计和税法的视角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探讨,提出划分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具体理论依据,并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重新分类,阐明相应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4.
一,视同销售的含义 视同销售是指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处理,确认收入计算应缴税金. 二、新增值税法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视同销售的不同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以下8种行为视同销售:  相似文献   

5.
吴健 《税收征纳》2009,(3):12-14
所谓视同销售,是指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确认收入的一种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提供劳务的行为,它是税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流转税与所得税中,视同销售的处理是不同的;同是流转税的增值税、消费税与营业税,视同销售行为的处理也相差悬殊,因而,不同税种之间不可相互适用。如增值税异地总分支机构之间移送货物,  相似文献   

6.
刘哨东 《会计师》2014,(6X):17-18
如何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正确理解和掌握企业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及税务处理,成为会计等专业在校学生和正在从事会计、税务等工作人员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就视同销售行为在增值税会计及税务处理的差异通过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4,(12)
如何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正确理解和掌握企业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及税务处理,成为会计等专业在校学生和正在从事会计、税务等工作人员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就视同销售行为在增值税会计及税务处理的差异通过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8.
牛国旺  侯全义 《理财》2003,(11):28-29
一、关于“视同销售”应纳税费会计处理问题的规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八类“视同销售”行为,同样《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也对“视同销售”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财政部在《关于自产自用的产品视同销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字(1997)26号]中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  相似文献   

9.
孙洁  翟留镜 《上海会计》2011,(12):60-62,52
本文从增值税和所得税两个层面对视同销售业务的税务规定进行解析,结合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分为具有销售实质和不具有销售实质两类,并依据所得税视同销售的规定探索纳税调整情况。  相似文献   

10.
视同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发生特定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行为后,由于不符合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的5项基本判断标准,会计上可能不作为销售业务核算,不确认会计收入,而税法规定视同收入的实现,并要求计算缴纳所得税和增值税的一种涉税业务.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对视同销售业务的处理存在一定差异,在企业实务操作中也经常出现,本文主要对此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关于视同销售的税收规定,结合新会计准则对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的各种视同销售行为以举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处理与会计处理的相同与歧异之处,有利于纳税人更好的理解与处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视同销售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企业用原材料、产成品对外投资,其会计处理较用货币资金等方式复杂,是企业实务操作中一个难点。对此笔者提出以下认识与大家探讨。 一、理论上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存在问题 根据企业财务制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规定,企业用原材料、产成品对外投资,虽然视同销售,但财务上不通过销售进行帐务处理,也未规定具体操作方法。一般理论上的会计方法是:视同销售,按售价计算增值税,按成本价计  相似文献   

13.
钟骏华 《会计师》2009,(3):11-12
<正>2008年末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于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其中一些内容的修订,影响到存货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变化。另外,对于存货转移是否确认销售损益等会计处理,新准则采用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法》趋同的原则,即所得税法视同销售的行为,则确认销售损益;否则按账面成本予以转销。本文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所得税法等法规,对存货增值税的会计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凌虎 《税收征纳》2010,(2):34-35,39
一、视同销售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关于视同销售的概念尚无确切定义。在税法中,《增值税暂行条例》第4条以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5条均采用采用列举法对其范围进行了规定。由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处理方法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结论。因此本文不再讨论.本文所谈的视同销售主要是指企业所得税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即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6,(11)
视同销售是特殊的经济行为,在税法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均有体现,但在会计上并无体现,因而,视同销售行为给企业财务人员在会计处理及纳税申报方面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账务处理差错及偷漏税风险。鉴于此,本文对视同销售行为在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及会计核算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视同销售的处理异同,为会计及税务稽查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琳 《上海会计》2010,(9):48-49
视同销售行为,是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确认收入而按税法规定应确认收入的一种资产处置行为。长期以来,视同销售的税务处理一直困挠着许多企业财会人员,本文谈谈视同销售行为如何正确进行会计和税务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江丽君 《会计师》2009,(10):27-28
<正>一、概述由于税法和会计在会计事项的处理上有一些不同之处,因此经常会出现视同销售业务。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增值税法上的视同销售行为主要包括:(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  相似文献   

18.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固定资产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新的增值税条例条例下,固定资产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存在争议点,本文着重探讨了固定资产视同销售的范围界定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9.
张伟利 《中国外资》2013,(12):146-146,148
关于"视同销售"的概念流行很广的一种说法是将"视同销售"解释为"会计上没做销售,但税法上要求做销售处理","视同"的参照是会计。但是企业将外购、自产、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将货物用于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对外投资,将货物用于偿债、利润分配等"视同销售"行为,会计上并没有不做销售处理。对上述观点的批评,产生了另一种解释,将"视同销售"的参照定在税法本身。以增值税为例,"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销售必须符合"有偿"与"转让所有权"两个要件。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所说的"视同销售货物"则是指对应"销售货物"来说的,欠缺要件的不完全销售货物,即非有偿,或转让货物的非完全所有权。但是将货物投资于其他主体、分配给投资者或股东是符合"有偿"(获得股权或偿还债务)和"转让所有权"要件的,在增值税中还是做了视同销售处理,所以这种观点也是不周全的。本文以增值税为例,认为视同销售应该以链条完整性为参考依据,增值税的链条包括发票流、货物流和消费者流,本文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20.
《上海会计》1996年第5期发表了吴明烨同志《产成品对外投资宜作销售处理》一文。笔者对《吴文》观点不敢苟同。特简述己见与吴明烨同志商榷。《吴文》主张“以企业的产成品对外投资,应当作为一种销售形式的销售实现”。笔者认为不妥。对外投资不是一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因而不是一种销售行为。增值税条例将其当作视同销售行为,仅仅是出于税收的考虑,它与会计上的销售不是一回事。如果将此作为销售处理,会在帐面上凭空增加一块利润,对投资企业不利。《吴文》主张用投资双方协商价格作为长期投资的入帐价值(两笔分录中的42,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