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法律需要现代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围绕着法制现代化之路径问题却是一个颇为争议,颇多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有人倡导通过法律移植来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有人力主利用本土资源来成就现代化。一方面,从全球角度来看,法制现代化历史运动是从西方起步的,现代化所要求的社会条件在我国又缺乏本土化资源。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法律移植论”似乎成了一个唯一的选择,但另一方面,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法律必须体现文化的相对性,从中国法制实践来看,缺乏本土文化的移植也并不成功。更有甚者,盲目的法律移植还有可能使我们的法律发展处于依附西方法律文化的处境。鉴于此,作者提出,移植和本土化并不矛盾。在当今中国,要将“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结合起来。将移植过来的东西本土化,在本土资源之上注入西方先进的法律养分。这才是中国法制现代化最合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传统与现代,国际与本土的设计风格的矛盾,是困扰中国设计师的一个难题,设计师应该了解和保持文化中的个性,同时又要处理好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辩证关系;而随着奥运年的到来,中国设计师开始把民族的文化精神熔铸其中,通过在设计中运用中国文化元素,在奥运这个大契机的带动下,使数千年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光彩,使中国设计开始凸显自己的中国风格。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缺乏奢侈品品牌是因为国内市场的浮躁,以及中国生产模式重量轻质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国人的崇洋媚外。珠宝首饰行业原本应该属于奢侈品,至少也是时尚品行业,但不少消费者甚至业内人士都认为中国的珠宝首饰是在卖原材料,没有设计更没有品牌。针对中国珠宝首饰品牌塑造这个问题,本文将会从文化和历史层面去分析奢侈品品牌在西方成功的原因,深入剖析奢侈品文化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和西方社会不同于中国的精英文化背景。通过分析中国近年来奢侈品和珠宝市场的消费力,以及珠宝首饰行业发展趋势,探讨中国珠宝首饰品牌发展前景。针对现阶段的大环境,提出一些本土,实用的品牌打造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在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产品质量正在提升。但是,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从质量文化的建设角度看,我们还缺乏创新。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陈燕 《活力》2010,(20):97-97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在解决科学文化第二次进入的历史课题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缺乏近代科学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关键在于理性地对待近代西方主流科学文化和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装饰艺术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并不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内容,而是一个促进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有效形式。我们在学习西方的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需要把我们国家传统的装饰艺术精华融入其中,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朱兆民  张喆 《企业导报》2011,(20):51-53
道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将其引入管理领域还是一种尝试。"无为而治"等道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有一定程度的吻合,但其本土性和先发性使之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更能够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其有效性不仅在于与现代管理理论某种程度上等效,更在于其本土性和先发性使得道家思想更易于推广和践行。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它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传统和谐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和谐文化理论以及中共几代领导对和谐发展观的远见卓识,使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客观背景和原因。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丰富经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日渐雄厚的物质基础,使我们的和谐文化建设又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理论界至今尚未说清,也难以仅用理论说清的问题,因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实践过程.市场经济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机制综合作用的,具有复杂操作程序和操作规则的经济系统.在中国,这个系统刚刚在形成,并且是开放的、发展的实体形态;况且,发展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前无古人,而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世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是史无前例,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晋商是明清时期最大的商帮,其兴起和衰败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观念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影响却不同。文章以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内外部因素的互动,研究传统文化在晋商兴衰历程中产生的影响,为现代本土企业的文化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创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产品质量正在提升。但是,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从质量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我们还缺乏创新。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2.
老板过年     
春节是中国的大节,对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外国职业经理人来说,“过年”的意义,除了放大假之外,更是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融入中国文化的最好机会和最直接、最鲜活的体验。本土化,是跨国公司的必经阶段,而只有真正融入了本土文化的企业文化,才是跨国企业的成功文化。因此,“过年”,对跨国公司老板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入乡随俗,更是一个文化的沟通与交融的过程。2006年春节,我们遴选了12位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过年方式,而2007年的春节,我们采访了一个特殊的商业群体——跨国公司的外籍经理人,期望通过展现他们的过年方式,包括记载他们有关过节的珍闻趣事,他们记忆里最深刻、最快乐的过节片断,来昭示除经济以外的,文化方面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信任是社会成员进行有效互动的前提,也是社会组织获得有效社会资本的基础,更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得以全方位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信任问题都是国内外学者所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缺乏信任文化的国家,并且有其自身的特色。但  相似文献   

14.
宋玉培 《企业导报》2013,(24):167-169,173
在今天我们这个充满消费的经济社会中,消费者的方向不再是只是为了基本生活需求而消费,而更多的是在为消费的感觉而消费,人们将更加注重消费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分析绝对伏特加酒品牌渊源及本土性的广告创意策划,意在阐述创意与地方文化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我们设计的借鉴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展现中国公共财政的精神,是我国财政体制在公共化转型中必须完成的一个历史性任务。这对当下中国财政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中国公共财政模式的灵魂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或传统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包含着广博厚重的思想内涵和精  相似文献   

16.
张大中 《企业文明》2004,(12):20-21
去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企业文化与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中外企业文化2003青岛峰会"。"青岛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我们在全面总结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更好地高扬起"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这两面旗帜, 使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和理论境界。今年,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文化-中外企业文化2004龙岩峰会",就是要在"以人为本" 和"以文化人"这两面旗帜的指引下, 全面深化对企业文化的理论认识和理论研究。借此机会,我想着重讲两个问题:一是文化主导问题;二是企业家的文化自觉问题。我们认为,"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是企业文化理论最为根本的两个基点,是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和精髓。作为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周静 《企业活力》2008,(9):48-49
<正>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并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风习和文化心理结构或说文化心理逻辑,反映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它们在工业产品、建筑、服饰、环境建设等设计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企业总是想得更多,但实际努力的少。"——《纽约时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称,2010年中国汽车总产量1826.47万辆,再次蝉联世界第一。但是出口量却仅为54.49万辆,占总产量的比例不足3%。更严重的是,在西方发达汽车市场上,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还是一个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目前在海外发达市场的现状及口碑,我们拿起了放大镜,镜头下是3家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比亚迪,长城和吉利,它们有望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进入西方市场的先头军  相似文献   

19.
要从中国本土文化中寻找灵感和依据,家纺设计必须抓住中国文化的"根"和"魂",既要勤于挖掘,更要善于提炼,提炼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别再为中国制造找借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岩 《中外管理》2010,(7):89-89
当我们因为依靠本土优势而挤走国际巨头沾沾自喜时,是否考虑过,我们仅仅是一个跟随者?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去问,中国能否出现一个微软或者苹果这种“务空”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