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民属于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多元化主体之一,主体意识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国环境治理共享共治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保护生态环境观念意识,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约束自身行为,起到良好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环境治理过程中公民主体意识的培育提升的重要意义,文章提出培育提升的方法和对策,旨在为促使公民形成良好的环境治理主体意识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是对教育理念的继承、发展与深化,赋予教育以新的内涵.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实践立德树人工作,积极开展和谐人格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实现个体和整体科学发展; 注重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发挥校园文化软实力功能,营造健康和谐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经济》2010,(4):12-12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科普工作最具基础性的主题。提升公民的环境科学素质,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资源环境问题将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除了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外,通过环保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的环保素质,使公众从了解、掌握环保知识,到提升环境价值观念,最终自觉参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逐渐得以加强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零意识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好农村的环境问题,首当其冲的还是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本文将根据在农村教育宣传上的特殊性,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两方面对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逐渐得以加强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零意识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好农村的环境问题,首当其冲的还是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本文将根据在农村教育宣传上的特殊性,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两方面对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教育构筑日本循环型社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000年,日本颁布《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把建设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作为日本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环境教育对提高日本国民意识、构筑日本循环型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学校、企业、社会领域的环境教育,充实环境保护宣传,日本循环型社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但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公共事件频发。以厦门"PX"事件为开端,公民的环境意识在媒介的促成之下开始觉醒,开始以种种手段来实现自己对环境的诉求。大众传媒在普及环境知识、增强公民环境意识、促进公民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环境利益诉求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中开设与环境保护知识相关的必修课并在思想理论课程中引入环境意识内容,培训具有高环境意识水平的教师队伍,开展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并完善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激励机制是加强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公民意识培育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在新时期,可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公民意识的理论教育、注重公民意识培育的具体实践等措施加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提高其“四个认同”度。  相似文献   

10.
任赟 《世界经济研究》2012,(12):72-77,86
战后日本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环境问题使日本曾经是世界上的污染大国。通过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群众的共同努力,时至今日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环境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产业结构向耗能低、污染少的产业转移。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是日本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以及严格、彻底、有效地采取措施落实各项环境政策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地方政府先于国家制定区域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对国家层面环境政策和环境法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日本地方政府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监督和管理,为日本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对国家环境政策采取抵制的态度,阻挠或干预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分析日本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对我国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中的职能转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志愿精神是当今时代的新兴潮流,对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培育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志愿意识和志愿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来发挥推动志愿精神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年发展本质与城市软实力建设所体现出来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具有公民意识的新青年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应将青年公民意识培育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路径:一要"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一体,构建特色青年公民意识培育体系;二要"政治参与、法制教育"并行,构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政治实践机制;三要"传统媒介、新兴媒介"互补,构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全方位传播系统。  相似文献   

13.
郭玲玲 《魅力中国》2014,(21):387-387
环保意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应有的素养之一,而环保教育应从小抓起。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对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有着积极地意义;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幼儿教师要树立发展的儿童观,热爱、尊重幼儿,发掘并充分利用废旧材料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大胆、心细,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将废旧材料巧妙地渗透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到环创的各个角落。使幼儿学会互助合作,珍惜资源,乐于参与实践,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付冰  郭学彬 《老区建设》2013,(14):22-23
通过对农村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社区的环境现状和村民的环境保护态度、意识。调研结果显示农村社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饮用水安全问题、生活垃圾问题、畜禽养殖污染、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很多村民对环境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一些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环境自治意识不强。政府应提高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改善农村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5.
环境意识是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内容体系,是环保行为的基础和前提;环保行为受环境意识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环境意识.调查发现,武汉市民环境意识的主要问题在于:环保责任意识、代价意识较弱,不太愿意为环保付出太多经济及时间成本,更多地希望他人尤其是政府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在环保行为方面,武汉市民生活中仍存在一些与环境保护相背离的倾向.为此,我们应倡导树立新型消费观、着力培养公众的权利意识、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奖励制度并大力推进终身环境教育,促使公众积极参与保护环境及"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己刻不容缓。为了进一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的环保知识,转变人们关于地球的观念,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进行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地区企业家为研究样本,研究环境对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育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行业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任永辉 《理论观察》2014,(3):134-135
校园环境文化有着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的效果,在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方面发挥着环境熏陶、文化体验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而目前大学生在这些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欠缺。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培育做法的基础上,应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力度、高校形成培育合力、社会营造培育氛围等措施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培养中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公民意识,对落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新疆喀什地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具有较强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需要加强权利与义务意识、参与意识。为有效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学校需要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的基础上,构建公民意识教育内容体系、创设校园公共生活、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