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班组》2012,(4):56
过去,北京的许多建筑都和"九"这个数字有关。如北京内城最早是"九"个城门,北海和故宫的九龙壁都是"九"条龙等。这些建筑为何都是与"九"这个数字有关呢?原来,按过去"阴阳"的谈法。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九"是阳数中最大者,称为"极阳数"。在古代,常用"九"数象征天子。《易经》上说,"九"数含有吉祥之意。因此,古代皇家建筑多用"九"或"九"的倍数来建筑,以象征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天子"。至今,人们仍喜欢用"九"或者"九"的倍数来表述数目众多,如十八般兵器、九霄、十八罗汉、三十六计、七十二行等。  相似文献   

2.
蒋峰 《现代班组》2005,(1):39-41
日本推行"T模式"管理法 目前,在日本的许多企业中,正在推行一种被称为"T模式"的管理方法。这种全新、现代化的"T模式"管理方法,就是由8个字母"T"打头的英文单词的意思所组成, 它们是"Trend"、 "Time"、"Training"、"Think"、"Target"、"Try"、"Technology"和"Tokyo"这8个词,每个词都代表一个方面,有一个特定的含义,体现着一个要求和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3.
"权力"与"监督"形成之后,两者一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既激烈又平淡。不能只有"权力"没有"监督",也不能刻意夸大"监督"而窒息了"权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权力"与"监督"是当今社会瞩目的焦点,是社会发展"矛"与"盾"的两个方面,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力杠杆。自"权力"与"监督"形成之后,两者一直相互依存、不  相似文献   

4.
老子所强调的"有"、"无"哲学思想与现代版式设计中留白现象虽然隔空数千年,但是却有惊人的相通性。一方面,老子的"有"、"无"论合现代版式留白的规律性;另一方面,老子的"有"、"无"思想合版式留白的艺术性。老子"有"、"无"论中,强调"无"的地位与作用,有"无"的存在为前提,才有"有"的价值的体现,以有限表现无限。现代版式设计中的留白现象同样是以"无"显"有"。笔者将通过现代版式中的留白现象举例论证,并探析两者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制度"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是名词词性,但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作名词词性、又可作动词词性用,是由"制"与"度"两个意义相关的词素联合构成,在《中庸》中就有"非天子不仪礼,不制度"之说。《说文解字》中解"制"为"裁也","度"为"法制也",随着语言的发展,"制"与"度"的本义被引申到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现代汉语文化语境中,"制度"一词更是受到西方文化语境的影响较深,人们从各自社会学科专业的背景定义制度。但是,不论怎样引申与变化,制度始终离不开"规范"的意思,从本质上制度就是"规范主体"——规范社会结构,规范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6月26日是农历五月廿九,也是瑶族人民传统的重要节日"祝著节"。"祝著节"也称"达努节"、"祖娘节"或"瑶年",是瑶族人民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表达瑶胞"不要忘记母亲恩情"的传统理念。在这一天里,瑶族同胞们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宴请宾客,同时还举行"祭祀"、"笑酒"、"对歌"、"打铜鼓"、"斗鸟"、"斗鸡"、"赛陀螺"、"射弩"等活动。这么重要的节日,自然少不了供电员工保供电的身影。当天,广西大化供电公司员工带上发电机,一大早就  相似文献   

7.
"哲学"对于中国普通工人来说,可能感觉是高深莫测、玄之又玄的东西,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屑一顾,好似与己无关.实质上我们每天都遇到哲学问题及在哲学思考,这是因为人是"理性的存在者",由于有"死"的前提存在,所以每天都要考虑"生"的问题,如果无"死"何有"生"的考虑,只不过浑然不觉而已——关于"生命意义及道德实践"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汉语中本只有"哲"而无"哲学"一词,《尔雅》释"哲"为"智"也,日本人西周将"哲"与"学"相配,译西文philosophia一词,意合此词源自希腊语"爱智慧"之意,康有为等人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  相似文献   

8.
以"家教"为出发点,提升"家庭成员"的安全能力;以"家规"为切入点,增强"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家法"为着力点,严惩违章"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青年报》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内容是请民众给自己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中的表现打一个分。近两万名公众参与了调查,其中在"努力追求并已实现的最大愿望"一项,"健康"力压"事业成功"、"买房"、"爱情"、"就业"、"升职"、"旅游"、"买  相似文献   

10.
正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青浦供电公司党委基于智慧党建探索,搭建以"红心讲师"和"匠心导师"的"双师"队伍为基础,以"党性教育、技能培育"的"双育"内容为着力点的"双师双育"党员教育管理平台,进一步营造学习新思想的新高潮,打造活跃在电力一线"守初心、理想信念坚定,担使命、技能本领过硬"的红色先锋队伍。  相似文献   

11.
正党员干部"一线工作法"是创建"四好"领导班子的重要载体,是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的核心纽带,是引领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适时分析"一线工作法"的倡导初衷,深入挖掘"一线工作法"的内涵,总结探讨"一线工作法"的载体平台,持续发挥"一线工作法"的党建效力。  相似文献   

12.
星灵 《广西电业》2012,(Z1):67-68
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柳州供电局借助政企"联心服务"载体,按照"解决在‘难’上、服务到‘点’上、追求在‘优’上"的思路,深入开展"六走进"、"五到位"活动,做到"知民情办实事解难事"。截止目前,先后深入企业、社区和政府问计问需32次,收集意见和建议112条,组成"为民服务"小分队36  相似文献   

13.
"制度"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是名词词性,但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作名词词性、又可作动词词性用,是由"制"与"度"两个意义相关的词素联合构成,在《中庸》中就有"非天子不仪礼,不制度"之说.《说文解字》中解"制"为"裁也","度"为"法制也",随着语言的发展,"制"与"度"的本义被引申到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现代汉语文化语境中,"制度"一词更是受到西方文化语境的影响较深,人们从各自社会学科专业的背景定义制度.但是,不论怎样引申与变化,制度始终离不开"规范"的意思,从本质上制度就是"规范主体"——规范社会结构,规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成绩的获得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凭一己之力。国家的需求、企业的发展才是我们每个人实现价值的方向和舞台。"——梁言桥改革开放40年间,他亲历了中国电网输变电技术从"0"到"1"、从"新"到"精"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院")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优"的成长历程。悠悠三十余载,坦坦荡荡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是他的人生准则;引领电  相似文献   

15.
从之 《化工管理》2011,(10):86-87
<正>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问题米"、"回炉面包"、"地沟油"、"牛肉膏"等等事件接踵而来,在尚未尘埃落定时,"勾对醋"等事  相似文献   

16.
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柳州供电局以政企"联心服务"为载体,实现活动的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启动、高效能推进,做到解决在"难"上、服务到"点"上、追求在"优"上,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企"是"人"与"止"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主要依靠"薪酬留人",弱化了"企业文化留人"的作用。经济增长放缓之际,"薪酬留人"遇阻,"企业文化留人"魅力凸显。"企"是"人"与"止"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市场经济下,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主要依靠"薪酬留人",弱化了"企业文化留人"的作用。经济下行之际,"薪酬留人"遇阻,"企业文化留人"魅力凸显,它所营造的尊重、公平、友爱的氛围,不仅留住了人,更留住了人心。  相似文献   

18.
<正>为深入推进巡察监督向基层延伸覆盖,加强基层供电所"小微权力"运行监督,消除基层"微腐败",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供电所提级巡察工作组织机构,紧紧围绕"六围绕一加强"开展提级巡察,以"评"、"答"、"谈"、"报"、"看"、"听"、"查"、"问"、"比"、"提"方式开展现场巡察了解,按照"一所一报表"、"一支部一报告"制度把握提级巡察工作进度与质量。针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公司以调研督导、约谈督办、现场督查等方式,严格把关整改质量,实现提级巡察过程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19.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经营管理活动的前瞻性设计,是供电企业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管理的坚强保障.近年来,随着供电企业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类新问题和新情况,如何创新预算管理理念,优化预算管理模式,改进预算管理流程,如何"分层次"、"多角度"、"全过程"、"全方位"地实施"精益预算管理",实现"科学理财"、"有序理财"、"精细理财"、"规范理财"直至"和谐理财"的"四位一体",将大大提升资产运营的效率和效益,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运行始终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0.
"哲学"对于中国普通工人来说,可能感觉是高深莫测、玄之又玄的东西,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屑一顾,好似与己无关。实质上我们每天都遇到哲学问题及在哲学思考,这是因为人是"理性的存在者",由于有"死"的前提存在,所以每天都要考虑"生"的问题,如果无"死"何有"生"的考虑,只不过浑然不觉而已——关于"生命意义及道德实践"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汉语中本只有"哲"而无"哲学"一词,《尔雅》释"哲"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