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特点,在总结国外汽车供应链第三方协同平台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面向汽车产业的集成供应链模型和技术框架,并介绍了平台的主要功能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报废汽车的回收具有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报废汽车的回收率较低,报废汽车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的选择成为企业和政府较为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主要采用汽车制造商回收、汽车销售商回收和第三方企业回收3种回收模式,回收模式的选择涉及许多复杂且不确定的因素,属于多指标决策问题。基于此,论文首先运用亲和图法,从技术性、经济性、环境性和社会性4个维度选取9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报废汽车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决策者对指标的描述往往是不确定和模糊的特性,采用三角模糊数将决策者给出的定性评语量化,并将其引入到Topsis算法中,建立了基于Fuzzy-Topsis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报废汽车逆向供应链的3种回收模式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得出第三方企业回收模式更为适合中国现有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主要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运行特点出发,从供应链类型、组织结构、伙伴关系等多角度分析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力求从总体上把握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绩效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曹爱萍  杨爱明 《当代经济》2010,(12):114-115
在汽车物流中,零部件采购物流不但是物流系统良性运作并持续优化的最关键部分,而且也是成本最高、难度最高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对现有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及采购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汽车零部件采购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攀升,报废汽车数量也逐年上升。面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汽车供应链唯有积极应对并把握机遇。文章在阐述低碳价值链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汽车行业低碳价值链的主要构成环节,构筑了汽车供应链的立体化低碳路径体系。然后,从提高产品效率和性能、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有价值资源的再利用和减少汽车废弃物排放四个不同层面对该低碳路径体系展开分析,并讨论了低碳化路径涉及的不同汽车供应链环节和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废旧汽车的回收再利用是一个涉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性问题,而政府在废旧汽车闭环供应链的构建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重点研究"以旧换再"政策对废旧汽车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影响。在介绍政府"以旧换再"政策基础上,考虑汽车两阶段生命周期的情形,分别构建了政府不采取和采取"以旧换再"政策的分散式决策的废旧汽车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进一步探讨了政府采取"以旧换再"政策对闭环供应链中的新汽车和再制造汽车的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新汽车和再制造汽车需求量以及原始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销售商的利润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销售补贴金额,实施"以旧换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进废旧汽车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技术供应链已经成为我国汽车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模式。在对技术供应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汽车技术供应链的组织效率及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国内主要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运行特点出发,从行业、竞争者、客户关系、流程机制、伙伴关系、组织结构等多角度分析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力求从总体上把握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绩效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6)
为了提升整条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效率,在我国汽车产业实行闭环供应链管理并进行整体绩效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在阐述闭环供应链概念和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汽车闭环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中"五大总成"作为非金属交由钢铁企业作为原材料到修改为可进行回收再制造,这将对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论文以报废汽车为例,首先,基于新车和再造汽车差别定价,构建了制造商回收,制造商和零售商两者混合回收以及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三者混合回收的三种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求解出各模式的最优定价策略;其次,通过研究消费者对回收价格的敏感程度及回收方之间的竞争关系,得出制造商、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优回收策略;再次,在不稳定的情形下,通过利润共享进行协调,使供应链系统的利润达到最大化并且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产业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在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应运而生.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出发,探讨了供应链金融运用于汽车产业的优势,系统分析了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实用性较强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制造商、零售商和回收商组成的新能源汽车闭环供应链,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回收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零售商存在销售努力这一行为时,闭环供应链中各个参与者的最优决策,发现零售商的销售努力成本与回收商的回收难度都与批发价格呈正相关,但是与供应链上每一位参与者的利润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在行业大背景下,做出最优决策,获得最大利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回收利用,为新能源汽车品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寻求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在传统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中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VMI)和第三方物流(TPL)两大现代供应链管理元素。从介绍VMI和TPL概念出发,首先提出二者的匹配性,然后通过分析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的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得出将VMI和TPL纳入物流系统管理的可行性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分销模式、引入第三方物流中心、一体化整合三种销售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14.
雷达 《时代经贸》2013,(4):113-113
汽车制造业在对供应商数量进行决策时,就必须在其面临的风险和成本之间综合考虑并取得平衡。汽车制造业供应商数量决策中,需要识别供应链的总体成本和供应商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为获得最低的供应链运行成本,本文对汽车制造业供应商数量决策中的风险和成本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重庆汽车物流存在问题与对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物流就是汽车生产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整车发运的一系列流程。重庆汽车物流服务存在区域壁垒严重、物流成本高、价格差距大、三方物流滞后、标准化进展缓慢、物流供应链长等问题。要加快重庆汽车物流的发展,必须降本增效,优化运作,纵横整合,发展第三方物流。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廖慧龙 《时代经贸》2014,(6):364-365
汽车供应链是被认为的最复杂的供应链系统,而库存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显得更加复杂。面对竞争加剧的新汽车供应链环境,传统静态、封闭的库存控制模式不仅不能为企业赢得利益,反而会成为企业成长赢利的短板。顺应时代的发展,供应商库存管理(即VMI)在汽车供应链中各企业中得到了大势应用,并取得显而易见成效,逐步成为企业库存管理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实时营销和横向一体化战略等需要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由降低物流和库存成本向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演变。但在此演变过程中 ,出现了权力复归、产销对立、信任障碍和退出机制等众多影响其发展的问题。因此 ,后成本时期供应链管理具有两个主题 :一是有效地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二是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据此 ,作者将分三个部分对后成本时期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本文为第一部分 ,主要讨论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 ,并详细分析了后成本时期供应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产品生命周期变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汽车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研发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导入速度和市场命中率。汽车企业传统的产品研发活动应该向市场和供应链构建2个方向延伸。新的产品研发流程应包括3个步骤:第一,市场调研、竞争对手产品的剖析;第二,研发计划的制定;第三,基于供应链的产品研发。在此新的产品研发活动中,顾客导向的设计、研发资金的杠杆作用以及联合设计是可供采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MILK-RUN和SUPPLY-HUB集成策略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飞平 《技术经济》2009,28(11):111-115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的缺陷,采用了仿真对比方法,提出了集成Milk-run和Supply-hub的零部件入厂物流运作模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模式,集成模式提高了零部件对整车生产厂的及时供货率,降低了供应链入厂物流总成本,克服了传统模式的弊端,保证了整车生产厂和汽车供应链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外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爱红  郭湖斌 《经济师》2005,(10):258-259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不断深化的信息技术更新导致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经济的自由化和管制的放松带来了物流市场的开放,既给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的需求特征入手,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指出第三方物流可以提升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价值,最后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