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吕丹  徐阳  刘红新 《中国外汇》2013,(19):67-68
近年来,跨境资金流动日渐频繁。特别是国内外利差、汇差为跨境资金提供了套利空间,导致利用贸易、投资等渠道实现套利交易的行为屡屡发生,直接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安全。套利渠道经常项下。一是利用贸易信贷实现资金跨境布局。贸易信贷因其资金支付与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分离,成为涉汇主体利用境内外关联企  相似文献   

2.
关于完善贸易信贷统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贸易信贷,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国际收支统计概念框架中的规定:由货物、服务交易的供货商向买方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即由于涉及货物和服务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转移、服务发生时间的不同而形成的债权和债务.  相似文献   

3.
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由于进出口货物所有权转移和资金收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贸易信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贸易外汇收支与进出口货物数据匹配情况,对"资金流"与"货物流"制品规模、变化趋势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在人民币汇率预警升值背景下,我区企业资金缺口变化与银行贸易融资、企业贸易信贷之间高度相关,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形式主要为进口延期付汇、不付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解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与境外的非居民间,由于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为深入了解并准确掌握保定市进出口企业的贸易信贷情况,我们筛选了辖内部分进出口企业为样本,对其2009—2010年度的贸易信贷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贸易信贷结构、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付文杰  鲁荣 《中国外汇》2013,(15):66-67
在现行的贸易信贷统计制度下,区域进出口货物流与资金流出现偏离,两者差额与实际贸易信贷规模不相匹配,不能反映出贸易信贷对货物流与资金流偏离程度的影响。从企业个案来看,贸易信贷统计制度存在的贸易信贷数据统计口径差异及贸易融资数据获取可得性低、准确性不高,是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的贸易信贷统计制度下,区域进出口货物流与资金流出现偏离,两者差额与实际贸易信贷规模不相匹配,不能反映出贸易信贷对货物流与资金流偏离程度的影响。从企业个案来看,贸易信贷统计制度存在的贸易信贷数据统计口径差异及贸易融资数据获取可得性低、准确性不高,是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企业债务问题频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决打好的攻坚战。本文利用200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经济政策不确定的视角研究了贸易信贷(Trade Credit)在风险网络中的角色定位。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贸易信贷资产、贸易信贷负债和贸易信贷总额均会显著上升,这源于经济政策不确定引起银行紧缩信贷,企业以贸易信贷来弥补资金缺口;(2)贸易信贷负债具有风险化解效应,而贸易信贷资产具有风险引致效应;(3)经济政策不确定削弱了贸易信贷负债的风险化解效应,特别是在政策不确定性最高时期,贸易信贷的风险化解效应下降了近六成。  相似文献   

9.
贸易信贷作为贸易伴生的债权和债务,其规模、构成和期限主要取决于贸易总量、贸易方式、贸易条件、结算形式、汇率预期、本外币利差等因素。正常情况下,贸易信贷以短期为主,一般随着结算周期的完结而自动注销,余额不会无限累计和放大。但是,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资本项目实行部分管制的现实背景下,投机主体有意放大货物流和资金流的错配程度、通过贸易信贷方式规避外汇管理和进行跨境投机套利的诱因依然存在,强化企业贸易信贷的真实性审核,依然具有现实的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的贸易信贷监测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贸易信贷负债与资产双方监测和对企业主体的监管,研究利用中国电子口岸系统中进出口货物报关数据和银行收付汇数据,构建一种采用轧差法思路而又直接观测到逐户进出口企业主体贸易信贷余额的监测统计方法,和这种方法下的贸易信贷统计指标体系与指标算式。  相似文献   

11.
《上海农村金融》2010,(3):19-22
(一)转变外贸金融的经营理念 1、从关注外贸企业报表、关注担保向掌控企业货物流、资金流转变 与传统信贷的基于客户基本面的额度风险控制理念不同,贸易融资通常是以单笔交易授信为主,以具体交易项下的存货或应收帐款产生的现金流为第一还款来源,通过对物流、资金流的动态监控确保每笔业务发生后资金的回笼。贸易融资操作特点在于“封闭运行、单笔操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选取1978-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货物出口和进口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建立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来探索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物进出口贸易对GDP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而进口贸易在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政府应当出台更多利于自由贸易的政策,减少贸易壁垒;同时,也应该进一步完善一套科学完备的货物进口制度.  相似文献   

13.
信贷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而信贷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具体阐述了信贷在资金形成机制、资金导向机制和信用催化机制的作用下,通过需求结构的提升和供给结构的变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相应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需要与之协调的信贷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信贷支持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约因素,从政府、银行、企业、环境四个角度,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信贷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4.
魏滨  赵岩 《中国外汇》2013,(9):35-36
应对异常资金跨境流动应立足于日常监测分析,通过获取统计数据,计算贸易偏离度指标,对比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程度,按不同风险等级采取应对措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后,外汇局常用的货物贸易外汇监测重要指标是总量差额、总量差额率、资金货物比、贸易信贷报告余额比例等。这些指标可有效监测地区、企业个体的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情况。但对于贸易项下结售汇情况,以上指标无法准确判断各地区结售汇顺收、顺差的状况,以至无法对异常资金的真实流动情况进行直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出口贸易是开放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政府对于出口,特别是资本性货物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都是十分鼓励、积极支持的。政府行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提供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简称出口信用)。本文拟就出口信用涉及的几个问题谈些认识。 一、信用、出口信用及其成本 本文提到的出口信用和出口信贷略有区别,出口信用处延比出口信贷要大。出口信贷一般指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相互提供信用是贸易双方的交易前提。出口信用是在政府支持下为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而提供的…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对外债务与债权的管理,规范贸易信贷项下资金的流动,自2008年7月14日起,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预收货款、延期付款、预付货款和延期收款实行了登记管理制度,并开发了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化手段实时监控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债务与债权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此项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出台后,  相似文献   

17.
陈秀明 《河北金融》2019,(10):19-23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后,贸易信贷业务成为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重点。目前我国贸易信贷外汇管理存在着政策界定不清晰;贸易信贷业务违规查处难;企业借道贸易信贷规避监管,加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银行代位监管缺失,加大后续监管压力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贸易信贷外汇管理政策,增强政策威慑力等管理对策,以更好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相似文献   

18.
从长期来看,真实贸易背景下的贸易信贷和贸易融资对于储备、跨境外汇收支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从短期来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增加当期外汇收入、减少当期外汇支出的贸易信贷和贸易融资类业务,必然会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的升值压力,特别是大量增加的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此外,贸易信贷类业务也进一步加剧了跨境货物流与资金流的不匹配现象,加大了外汇局对于贸易真实性审核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在商品贸易中,买方希望卖方能按时交货,并能在付款时确认货物是否与合同一致.并且在资金周转紧张时得到银行的信贷融资;卖方则希望在货物出运以后能保证货款的回笼并能获得银行融资。而信用证恰好具备以上作用,可以适合贸易双方和银行控制风险的需求,同时也能较好地避免现有票据结算中的风险。但也存在风险和不足:如开证行可能借口单证不符,无理拒付:卖方可能以坏货、假货、假单据进行诈骗等。在我国.国内信用证作为一种结算方式,以前就曾经实行过。可是因为其不适应国内各项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外汇管理角度,分析贸易信贷行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梳理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异常资金通过贸易信贷跨境流动的典型案例,从案例中查找管理漏洞,并从如何区分真实不合理和违规贸易信贷行为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