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分析方法,从福利角度研究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与宅基地功能、农户家庭属性特征、农户心理特征等的关系,探寻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当前农户流转宅基地的意愿比例为18.97%;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依次为户主受教育程度、庭院经营性收入、家庭归属感、宅基地区位条件和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比例的影响方向为正,其他因素的作用方向为负.基于此,提出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应对策:开展对宅基地福利水平的评估,给予流转农户足额福利补偿;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新安置点的选址与规划,使宅基地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笔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以河南省4个试点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的调查材料为依据,对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程度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在可观测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宅基地使用权稳定性的认知等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效应。因此,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政策要注意区分不同阶层农户特点,积极促进农户各阶层职业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宅基地的合理流转被认为是解决当前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渠道.本文利用长沙市宁乡县10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宅基地流转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农户仅占40.6%.农户家庭年收入、收入主要来源、在外是否购置房产、宅基地流转能否提高幸福指数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有显著的影响.为了促进农村宅基地健康有序流转,政府应尊重农户自身意愿,拓宽农户就业渠道,合理分配流转后利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农民住房保障对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为合理引导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资源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农民集居意愿与宅基地流转意愿成正相关,即农民集居意愿越高,则流转宅基地的意愿就越高,反之农民集居意愿越低,流转宅基地意愿就越低;在住房得到保障的因素分析中,集居意愿、现居状况正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集居拉力、支付能力、政策认知及补偿机制负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在住房失去保障的因素分析中,集居阻力则负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提高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积极性,促进宅基地有效流转应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宣传推广惠民政策、健全保障性服务.  相似文献   

5.
农村宅基地功能的特殊性及对农民的重要性,决定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和风险性。如何让改革的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是该项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研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风险问题十分必要。文章在界定农村宅基地流转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农户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保障因素"四个维度构建宅基地流转的农户个体风险评估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翁源县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评估,得出农户个体风险处于"中警"级别,应重点关注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家庭自我发展能力和新环境适应能力等具体微观的敏感性指标带来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转、有效配置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保障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合理用地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山东省481户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宅基地自由流转的意愿主要受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房屋建筑面积、村庄对外交通便利程度、是否发生过耕地流转、是否接触过宅基地流转、是否认可宅基地流转提高幸福指数八个因素的影响,该结论对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新农村建设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户土地退出风险认知及规避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市l 82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户土地退出风险认知及规避能力进行分析,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宅基地、承包地退出风险规避能力的因素及方向.结果表明:①多数农户认为土地退出风险较高,同时农户对于退出承包地较宅基地存在更大的顾虑,农户更倾向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多数农户规避土地退出风险能力较弱,相比承包地,农户具有更强的宅基地退出风险规避能力.②宅基地风险规避能力来看,户主年龄、家庭有无稳定城镇住所、本村是否在进行农民新村建设、退地后能否享受高水平城镇社保对农户宅基地退出风险规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有无养殖经营对退出风险规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③承包地风险规避能力来看,户主年龄、户主是否购买商业保险、家庭有无稳定非农收入、退地后能否及时获得就业培训与援助、退地后能否享受高水平城镇社保对农户承包地退出风险规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有无养殖经营对农户承包地退出风险规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④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风险规避能力的因素少于影响农户承包地退出风险规避能力的因素,同一因素也可能对农户宅基地、承包地退出风险规避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途径,而流转模式是决定土地流转成功与否的关键。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具体包括: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等。随着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实现城乡的和谐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形成了长寿区"农民承包地置换股份"和九龙坡区"农民宅基地置换住房、承包地置换社会保障"的土地流转模式。这些模式目前仍在探索进行之中,而把握探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王良健  吴佳灏 《经济地理》2019,39(8):185-191
基于IAD分析框架,系统考察宅基地确权与相关管理政策、空心村治理配套政策、整治目的与整治模式等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参与意愿强度为78.92%,对资金补偿政策的利益诉求,以及立足于实现土地节约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和促进乡风文明的治理目的,能显著提升农户参与意愿;拆旧复耕(还林)、拆旧建新的整治模式最为农户所接受。职业、经济水平、超面积有偿使用制度等因素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年龄、耕地资源禀赋、宅基地空心化率、交通基础状况等存在负向影响。应尊重农户意愿选择与利益诉求,鼓励参与意愿强烈和有条件地区率先开展空心村治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与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9)
农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制定实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村土地经营权制度改革的又一创新之举,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然后解释了农户进行农地流转时选择去向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模式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信市场的开放,我国电信业正在经历一个由垄断逐步引入竞争的过程,试图在外资进入前形成合理、有效的竞争性市场格局。但是,由于该行业普遍存在消费者“路径依赖”、沉没成本及垄断者的反竞争行为,因而存在着较高的进入壁垒。竞争者必须从寻求合理切入、培育技术优势、做好形象定位、慎重合作等角度出发,再造自身优势。“路径依赖”现象不仅是电信业中消费者的典型行为,它的作用及影响在各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徐刚 《经济与管理》2010,24(6):74-80
基于目前机构编制运行发展轨迹上宿命性"收放循环"、"减而复增"怪圈,为实现公共部门"零冗员"需要进行人员编制框架的重新构建。人员编制创新设计首先应进行公共部门职位类别定位并据此有选择性地进行价值量、工作量、成本、行业、历史和经验分析的定编路径确认,然后可基于管理复杂性动态地进行"协适"性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分析和把握,采取相互验证、综合分析模式进行最终确认和验证。对此广东省某高校公共管理学院提供了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3.
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理论研究的前提是对价值范畴进行定义。经济学说史上的四大价值理论对价值范畴内涵的解释是不同的。深化价值理论研究应该重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价值是从一种比较中或关系中得出来的”思想的研究。而允许并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则需要对剥削范畴的词义性质进行界定,无论从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出发点来看,剥削都是非正当的和值得谴责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许成安同志《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一文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质疑:一是许文在“价值”的内涵方面要人们“温习”所谓的马恩的两段话,一段根本不是马克思的话,而是被马克思批判的阿·瓦格纳的话,一段虽是恩格斯的话,但其本人后来已多次作了自我否定。许文提出这两段话表现出了调和不同价值概念的倾向,显然无助于“深化价值理论研究”。二是许文对“剥削”范畴的理解偏于文化、道德、法律乃至“词性”,而未作为经济学范畴来认识,同时对剥削在今天的历史正当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这二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这两个概念已经被提升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但现实生活中,不和谐、不以人为本的情况仍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既有制度上的问题,又有中国社会各阶层差异性不断扩大所导致的各种矛盾等问题。如何实现二者的现代化结合,对于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不断体现马克恩主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由吉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组织召开的"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实施跨越式发展"理论研讨会于2000年12月8日在长春召开,来自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型”大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螺旋"模型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此理论基础指导下,世界各国纷纷改变高校的传统职能,开始建设"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是一种集成的、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战略。它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和扩展了原有的教学职能、研究职能和服务职能,更加强调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能力。依据"三螺旋"理论和国际上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经验,我国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首先必须从观念和组织上进行改革。根据科研水平和创业层次都相对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高校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更重视提高学术创新能力,构造大学创业的坚实基础。并且处于不同发展程度的高校——部分"研究型"大学和一般高校——都要合理找准自身定位,采取适合自己发展层次的创业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外商选择到我国投资建厂,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发展特点、原因以及对我国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徐财敏 《经济师》2008,(9):62-63
人的行为不但依赖于其动机,还取决于他的习惯。个体的道德习惯,集中表现了一个人本质的道德面貌。今天的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教育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从一定意义上分析,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榜样的选择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及老师正确的引导是作为德育工作成功与失败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