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有色金属产业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链长,与众多产业相互影响,但不能确定有色金属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效果如何。因此,以《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中的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关联进行了研究,分析中国有色金属产业与其他各产业部门的前后向关联程度,并结合相关产业的产值贡献率,分析有色金属产业的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从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以及产业波及效果的角度定量分析了中国稀土产业与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给出了稀土产业的产业关联特征。从稀土产业未来发展目标的角度,对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2年、2007年和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并运用RAS法编制了2015年辽宁省投入产出延长表,通过构建投出产出模型,计算辽宁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间的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需求率和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进而分析两者的关联程度和融合状态。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以前向关联为主,两者关联度较低,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反哺和推动作用;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远低于文化产业对所有产业的平均水平,两者间融合度较弱,且以旅游产业向文化产业的主动融合为主;辽宁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整体上处于低水平不理想的融合状态。文章最后对辽宁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雷  李芬香 《财经科学》2008,(5):95-102
文章通过对我国2002年12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重新计算整合,得到15个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由此计算出各部并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列昂惕夫逆阵、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教.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我国保险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并提出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键产业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虚拟消去法(HEM)是测算产业关联强度的有效方法,Weaver-Thomas指数是在多个指标中确定显著性指标的有效工具。本文根据山东、江苏和广东三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HEM方法,计算了三省各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及总关联的产业关联强度,使用Weaver-Thomas指数识别出关键产业,比较了三省关键产业的异同,为三省制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航天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产业关联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并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文章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和上海最新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研究了航天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与前向关联效应,揭示了航天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的内在机理.最后从促进产业关联的角度提出了加强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新疆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计算产业关联度,定量及确定新疆旅游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部门,揭示了旅游产业的投入结构和服务去向。通过计算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说明了旅游产业和其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胡瑞冬 《经济师》2012,(7):221-222,225
黑龙江作为煤炭资源大省面临着资源转型的决策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黑龙江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协助决策者对产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文章以2007年黑龙江省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用多个指标对旅游业进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波及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旅游业与交通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产业形成了一个循环的产业链条,旅游业对这些产业的推动和拉动作用明显,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为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从海陆统筹战略视角构建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动态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测度了2000—2010年天津沿海产业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分析了海洋和陆域两个产业系统的互动关系及演变趋势,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天津海陆产业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天津市海洋产业系统与陆域产业系统耦合度很高,协同发展状况属于良好耦合协调类型,陆域产业系统发展优于海洋产业系统,到2020年海陆产业系统将步入极度耦合协调阶段,陆域产业系统继续带动海洋产业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沈寅安 《经济论坛》2010,(9):109-111
本文对2007年浙江省42个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进行物流产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后认为,浙江省物流业已成为基础产业,但还不是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产业关联与产业互动角度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机理模型。运用2003-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区位熵指标的测算拟合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相关程度,然后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和互动关系,应充分运用二者的互动机理确立产业结构的转型战略,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发展,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构成来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用投入产出方法深入地分析了信息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产业关联效应"外移"测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珺 《现代财经》2005,25(4):62-65
当国内原有技术水平与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差距较大,而国内相关产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又不能及时跟上时,会使国内产业关联受阻,甚至断裂,发生国内产业关联“断环”,中间投入依赖进口,产业关联效应“外移”。对此,可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产业关联效应“外移”的状况及相应的进出口替代效应进行测度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演化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物流外置,促使了物流服务业的兴起。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供应链管理的实现要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制造业的发展是物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联动关系一般遵循物流环节分离、物流产业分离、两业集聚联动、两业扩散联动的演化路径。本文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所进行的协整检验表明,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物流业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5.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e existence of relevant spillovers from the stock of academic basic knowledge on industry. Interestingly, such spillovers are highly specific in that firms’ academic learning responds strongly to federally funded R&D in closely affiliated universities. Moreover, with the aim of enhancing such a technological transfer from academia to industry, the policy design of many OECD countries allows worthy academic ideas to be granted the sam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as industrial innovations. In distinguishing the stages of an R&D process within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is paper explicitly considers both industrial and government R&D efforts, with heterogeneous academic knowledge spillovers among industry li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industrial R&D effort and the growth rate are spurred more by a “softer” IPR regime granted to academic ideas than by an increase in the industrial R&D subsidy.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近年来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激烈波动的现实背景,选择中国33个工业部门以构建反映部门间内在联系的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分析外部资源价格冲击对工业部门价格和产出波动的短期效应,继而通过分解各个工业部门的通货膨胀压力来源,探寻资源价格冲击的主要传导路径.研究表明:(1)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能源、化工和基础原材料部门的价格和产出的短期影响较大,而国际工业原材料价格冲击的影响则集中在冶金和机械等工业部门;(2)外部资源价格冲击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但并未产生第二轮通胀效应;(3)工业部门的通货膨胀压力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国际原油和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冲击沿着产业链内在联系构成的固定路径进行传导.在GVAR模型中使用新的工业部门间关联权重后,上述结果基本稳健.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国际资源价格冲击提供了一个细化的行业视角.  相似文献   

17.
实转制因为针对的是原材料和中间品进口环节,因而与探讨原材料和中间品当地供应的外向型产业关联后向化理论能够建立起联系.成本考虑、保密需要、当地已有供应能力、外资和内资的文化相容性、有无沟通平台、供货商转换成本、有无合作经验、跨国母公司因素、子公司有无采购权等是影响外向型产业后向化的重要因素.实转制有利于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实转制可通过以下四种模式实现潜在后向化:本地可供外企愿意采购的潜在后向化、本地可供外企不愿意采购的潜在后向化、本地不可供外企愿意采购的潜在后向化、本地不可供外企不愿意采购的潜在后向化.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现代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战略要求,而科技服务业是加快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其高级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联动发展是“软化经济”、产业融合趋势下的必然选择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通过深度挖掘当前我国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当前发展态势,构建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即以市场导向、双轮驱动、价值创造、动态柔性、二元创新、闭环循环为核心要素,促进两者关系重构、网络扩张和产业深度融合,最终推动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纺织业的上下游关联最密切的行业,利用广义矩估计对2001~2009年中国省际纺织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纺织业下游的服装业通过产业支持效应促进了纺织业不同来源地外资的流入;上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对纺织业不同来源地外资的流入影响不稳健;第三产业主要通过产业替代效应限制了港澳台投资的流入,而对其他来源地外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