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潇 《活力》2012,(8):210-210,230
网络媒体.这一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才出现的全新媒体,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手机、邮件、博客、论坛……拥有了新技术和新工具,网民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这是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长期以来,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环境,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巩固好传统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网络党建”。  相似文献   

3.
《监督与选择》2006,(12):67-67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在享受信息化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满天飞的信息也使我们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因为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信息“注水”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承担虚假信息泛滥的苦恼,也要承担虚假信息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害的风险。报纸、电视、广播,尤其是网络  相似文献   

4.
一、网络互联网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基于TCP/IP协议基础上的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二是指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是继报刊、杂志、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五类传播媒体”,优势很多。“网络为我们带来商机,互联网是生意上的亲密伙伴”、“我们每年有50%以上的客户是通过网络与我们联系的,从而扩大了销  相似文献   

5.
张东君  邓博文 《活力》2011,(2):108-108
手机报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表现形式之一,本文结合手机报特点,论述了我国发展手机报的优势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鲍春笛 《活力》2013,(23):42-42
广播和报纸作为较早出现的宣传媒介曾一度辉煌无比,满街都是卖报者,人手一台收音机,那时报纸和广播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窗口。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电视机逐渐走入普通家庭,报纸和广播传媒受到了巨大冲击,电视传媒逐步成为百姓了解信息的最重要渠道,迎来发展的春天,各类电视节目百花齐放,各级电视台参与竞争,不断推陈出新,电视声情并茂的表达方式极大满足了人们的视听感观需求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需求。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再看现在,在网络传媒的强烈冲击下,电视传媒同样也即将走入尴尬的境地,电视销量逐年萎缩,因为有了网络甚至好多人忘记去交有线电视费,平日里电视机被人们晾在一边,不再成为生活中的必须,这些信号无不告诉我们,电视传媒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转变发展战略,才能左冲右突,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脚跟。那么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才能推进电视传媒科学加快发展呢?我认为当前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即“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抢占网络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7.
张晓光 《活力》2013,(11):55-5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了,网络媒体已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以网络为代表新媒体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最终的发展形态是什么样、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冲击、对传统媒体和普通受众意味着什么等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紧密关注网络舆情动向、不断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切实保障网络舆情安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或行为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相应的,不断关注网络舆情走向就是新闻工作者在还原事件,客观报道事件并最终深化新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你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享受通信、电视、电脑屏幕自由无缝随时随地的“三屏合一”时代?随着三网融合步伐的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使得电视、电脑、手机三个屏幕的融合速度大大加快,这个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云霞 《数据》2008,(10):1-1
十月的北京,随处可见“认真搞好经济普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实申报普查资料,真实反映经济全貌”的宣传标语,从建筑工地的围挡到地铁站台、公交车身、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立体化、全方位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活动已全面展开。这是北京政府统计系统为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阶段工作组织开展的第一波宣传高潮。  相似文献   

10.
周淑兰 《活力》2011,(2):103-103
广播民生新闻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表现形式。广播要想在新闻大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追求个性化、异质化,也即个性化生存途径。这就像电视追求“好看”一样,广播要追求的是“好听”.这就必须将新闻做精做巧。针对新的竞争态势,打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口号。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立足于“民生、民情、民意”。  相似文献   

11.
陈新明 《活力》2006,(5):21-21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所运用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面向全省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其业务上接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是省教育厅直属单位。  相似文献   

12.
高玉杰  安北荣 《活力》2006,(5):220-220
目前,历经一个多世纪风雨沧桑的广播,无论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是低成本媒体。并正朝着本土化、专业化、城市化(社区化)、个性化发展。深受群众喜爱。然而进入21世纪,广播在与报纸、电视以及正在兴起的以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为主体的第四媒体的竞争中,面临的对手是十分强劲的。对此,广播人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开发受众资源。  相似文献   

13.
寇亚范 《活力》2010,(21):154-154
广播是一种以电波为载体.以声音为媒介的舆论传播工具。它是“说”与“听”的艺术,与其他传媒(如电视等)相比.广播具有瞬间即逝,“可视性”差的弱点。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身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就应在文字和音响上下工夫。让听众听出画面.听出意境.听出美感。  相似文献   

14.
贾世平 《活力》2014,(11):47-47
和电视相比,广播不具备视听兼备的“共时空”效应,但相对又避免了电视对人的自由度的侵犯。媒介优势往往是潜在的,必须靠媒介人主动驾驭规律,积极开发,才能呈现优势传播效果。媒介局限往往是现实的,必须靠媒介人清醒地认识媒介自身的局限和种种表现,主动弥补局限。因此,广播不仅要扬长避短,更要扬长补短,清醒地认识到一代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娄长宏 《活力》2011,(5):163-163
广播和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体,分别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产生于战争年代的1940年,电视事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1958年。与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业普遍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不同的是,我国的广播电视业从诞生到1980年前后一直走的是纯事业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也开始了由纯事业型逐步向产业型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吴志良 《现代企业》2013,(10):52-53
媒体的现代化、综合化、新型化、全球化,是当今媒体生存和发展之道,杭州市萧山广播电视台适时提出了“打造现代传媒综合体”的发展理念,力图通过整合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以及平面媒体等资源和渠道,建立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新闻资讯、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的复合型媒体。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基本元素——人。如何用一双慧眼从芸芸众生中发现人才,如何用有效的手段引进适合现代传媒综合体的优秀人才,如何培养这些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所用,成为放在我们人事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近日,第22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在武汉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十集电视纪录片《望长安》荣获电视纪录片大奖。  相似文献   

18.
快乐购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快乐购)2005年底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卫视注资亿元成立,2006年3月正式运营,从“电视百货、连锁经营”起步,定位于“媒体零售、电子商务”,通过电视、型录、网络、电话外呼、手机五大渠道,提供家电、通讯、家居用品、珠宝首饰等商品的咨询、订购、配送到售后服务等系列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9.
林琳 《活力》2011,(12):228-22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统统遭受了来自网络媒体的冲击,这些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大有被网络取而代之之势。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何捍卫“生命”成为所有新闻人都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一、网络话语权构筑舆论新格局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命。话语权不仅仅掌控在了少数传统媒体人手中。而是让草根有了发言权。并且以网络为阵地,让普通百姓轻而易举地团结在一起,与政府进行平等的对话构筑了当今中国社会舆论导向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薛伟 《活力》2014,(12):83-83
随着微博、微信、自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开始日渐衰落。以报纸为例,除了为数不多的有影响力的“品牌报”、党报外,其他绝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都在下滑。2013年底上海《新闻晚报》的停刊,在媒体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除了报纸的衰退,广播和电视也在不断老龄化和萎缩,除了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少数的“个性化”电视台保持较高的收视率之外,很多电视台收视率表现平平。不仅是年轻人,绝大多数的中年人也几乎已经逐步摒弃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信息源的媒体而转向移动互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