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艺文     
《新经济》2013,(28):76-76
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广东美术馆藏版画作品陈列展 中国现代美术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由新兴版画开拓的,它以其锐利的批判锋芒和不妥协性,使美术可以与革命紧紧结合在了一起。本次陈列展主要是上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新兴版画发展最为蓬勃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的版画,都是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也没有任何一个画种,以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徽州文化以徽派建筑、儒商文化、宗法制度和民俗艺术文化为主体,深切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等基本内容,体现出“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黟县碧山李氏宗派谱》为李氏数代子孙积数十年之功共同完成的抄本,详细记载了徽州普通家庭在乱世中的生存状况、从医活动等极为珍稀的文献资料。黟县碧山李氏自明末至清代中期世代从事商业经营,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战乱中李氏遭受重大冲击,其生计模式从商业经营转向医学活动,并世代相传,完成由商贾世家向儒医世家的转变。这种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近代转型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众多书史研究学者对于毛晋一直以藏书家、私刻家誉之。文章从其刻书经营的多角度研究认为,他是明末一位最成功、最著名的书坊主,在中国出版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其刻书过程中的精品路线和市场化运作对现代出版业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历史等复杂的因素,形成了我国版画独特的文化性与地域性。本文通过对于徽州版画与北大荒版画两个地域差别较大的版画,进行文化特性与地域特性对比分析,来研究我国版画的文化特性与地域特性。  相似文献   

6.
徽派文化为安徽各类艺术创作贡献了历久弥香、魂牵梦绕、源源不绝的创作元素和创作底蕴,安徽的美术创作事业更是得益于皖南徽文化的滋养和新安江绿水青山的温润,从而燃起勃勃生机。文章以安徽油画创作与徽派文化之间的羁绊与情愫为研究对象,归纳安徽油画中徽式创作题材的创作现状及创作瓶颈,分析徽州题材油画创作发展的新空间与新类型,提炼徽派油画的精神内涵,拓展徽式语境的创作元素。通过对油画语言多样性与可行性的科学评析,预测徽式题材与安徽油画创作的新融合与新面貌。  相似文献   

7.
陶缀 《江南论坛》2010,(2):50-51
在英语中Print一词其意为印刷、版画。可见版画艺术与印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追根溯源,版画的产生与印刷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版画种类无不是伴随着新的印刷技术的产生而出现,可以说版画就是印刷术的产物,是绘画艺术对印刷技术的借用,因而现代版画也是造型艺术中与科学进步最为紧密的画种。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凹、平、孔四种,  相似文献   

8.
鲁迅非常重视美术的社会作用,同时也注意民族、民间传统作品收集和研究.他收集汉画拓片、中外木刻版画、近代石印画谱,也收集了各地民间刻印的木版年画,不少实物均存在纪念馆中.关于年画的来历和消亡,鲁迅作过专门研究,他在1931年《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中说:“世界上版画出现得最早的是中国,或者刻在石头上,给人模拓,或者刻在木板上,分布人间.后来推广为书籍的绣像,单张的花纸,给爱好图画的人更容易看见,一直到新的印刷术传了中国,这才渐渐的归于消亡.”鲁迅在对木版年画之兴起与衰落的叙述中,不仅把年画列为木版刻之分支,还把汉代的石刻线画列为我国传统版画之一,告诉版画家们要收集它,研究它,因为当时北京的一些外国人已在搜罗这类文物拓片了.  相似文献   

9.
欧洲艺术市场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古希腊至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至18世纪,19世纪之后。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艺术市场各有特色:第一时期是三大艺术市场即寄生性、雇佣性、自由性艺术市场平分秋色;第二时期是雇佣性艺术市场称霸天下;第三时期是自由性艺术市场的复苏;第四时期是自由性艺术市场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0.
徽州木雕艺术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徽州木雕图案内容主要表现了中国吉祥文化的五大主题。文章从徽州木雕图案不同雕刻题材着手,分别阐述了通过这些雕刻图案表现出的吉祥文化,以期实现徽州文化在多元共生的当代文化景观中区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徽州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频发,使传统徽州社会宗族内外产生了众多贫民。为济贫饥民于倒悬,徽州官府、宗族、绅商各界采取了灾前预筹与灾时救助相结合,形成了参与社会救助的资助者多,受众广,救助措施全的较为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了传统徽州社会的稳定和正常持续的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古代“三大西湖”之一的惠州西湖如今已鲜为人知,原因之一是历史水域形态的改变导致景观退化,并导致当前对其风景园林艺术及历史价值的认知存在的曲解。通过文献记载结合历史图像,初步总结古代惠州西湖具有“幽邃”的历史风貌及“曲折”的山水间架特色;分别考证东、北岸线和西、南岸线的演变过程,推想、复原其宋代及明清时期的历史水域范围;提出与现存景观相比,其水域范围更宽广、形态更丰富多变,园林文化内涵也更深刻。为进一步研究其风景园林铺设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徽州基层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变动,表现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地方治安混乱等,威胁到地方社会安宁。徽州社会各阶层对此进行积极响应和调整,如打击犯罪、重视文教、发展公益事业等举措,意在保持徽州基层社会秩序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把新媒体数字化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雕刻艺术保护和传播进行全新整合,探索当今徽雕艺术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科学方法及具体实践,势必将成为我们日后获取徽雕艺术知识的重要手段。数字化传承就是本着发展、推广和应用的观念来传承徽雕艺术,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提炼及再提升。  相似文献   

15.
晚明江南园林开始兴起使用黄石来叠造假山,明末清初以后,黄石被大量运用到造园中,形成了与太湖石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晚明至清初江南造园的转折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梳理其兴起的过程和影响,并从多方面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除了石材资源与成本的影响外,晚明造园画意原则引导下叠山技法的变革是主要的原因,其背后还有当时社会审美思潮的推动。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是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时期,也是明中叶以来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影响明显的时期。中国地理学在各方面孕育着崭新的学术思潮,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地理学者和一批重要的地理学著作,提出经世致用说和人地相关论,大兴地理考察之风,深入探讨地理规律,推动了传统舆地学向地理学的转变,萌芽了近代历史地理学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值得认真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7.
在税率方面,唐宋商业税率速低于农业税率,这种情况促进了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萌芽和形成。从收益来看,宋代商业收益很高,清朝商业利润总体上仍然比较高,从而有利于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从行业看,陶瓷产业在唐宋时期既是小农发家致富的重要选择,也是资本增殖比较快的途径。土地一直是明清时期各种资本投资的主要项目,相对于土地利润而言,瓷器手工业生产利润不足以吸引商人大规模投资,由此,商业资本拒绝向工业资本转化,而与农业结合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以古徽州传统私家园林为例,结合园记文献,归纳探析传统乡村园林的植景营造意匠。首先,结合古徽州园林的发展历程,选取15座较为代表性的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园记为主,对园林中主要植物种类进行考证;其次,对植物种植方式和植景类型展开论述,包括“桑竹成林,桃梅隐境”的林景意向,“方草连天,心目具豁”的田景意向,“翠粲布写,余鱼同嬉”的沼景意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乡村园林由画境、声境和心境构成的植景意境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9.
徽州文化古迹价值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化古迹包括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社屋、庙宇庵堂、古树、古桥、古水圳、古堨坝、古井、古水塘、古水口、古塔、古墓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根据文化古迹的美学价值、适用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等综合评价,提出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途径,以促使徽州文化古迹价值的提升和更好地采取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对蒙学教师的历史记载很少,蒙师在社会上也不受重视,社会地位不高。在明清之际,特别是清朝,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学教育的成熟,蒙师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蒙师的构成、选择和待遇上都出现了不同于前朝的情况,充分显示了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