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稠油多轮次吞吐的生产变化规律和间歇汽驱的合理周期对稠油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对孤东各稠油区块的蒸汽吞吐不同周期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初步认识了稠油多轮次吞吐生产动态变化规律.并针对多轮次吞吐变化的不同情况,结合蒸汽吞吐理论,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和为提高稠油后期开发效果,需进行相应的措施.在间歇汽驱的研究上重点以九区这一开采时间长,开采矛盾突出的区块为对象,对汽驱阶段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并从注采方面对问歇汽驱周期进行分析,摸索出了间歇汽驱的合理周期,并在该块进行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油井水淹判别、水淹分布、水淹方式、水淹趋势以及水侵对汽驱效果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认清了齐40块边底水区水淹规律,为实施改善水淹区汽驱效果的调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229块蒸汽驱先导试验始于2007年,近年来通过合理有效的调控手段及配套工艺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加大增强了老区的发展后劲。但是随着转换开发方式的不断深入,汽驱井组平面受效不均、纵向动用差等问题已发展成为主要的生产矛盾,而常规机械工艺受井下技术条件制约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转换技术攻关角度,集成创新研发出适合超稠油蒸汽驱的化学调驱技术体系,有效改善井组的生产效果,进一步丰富汽驱调控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国内外同类油藏提高二次开发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229块蒸汽驱先导试验始于2007年,近年来通过合理有效的调控手段及配套工艺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加大增强了老区的发展后劲。但是随着转换开发方式的不断深入,汽驱井组平面受效不均、纵向动用差等问题已发展成为主要的生产矛盾,而常规机械工艺受井下技术条件制约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转换技术攻关角度,集成创新研发出适合超稠油蒸汽驱的化学调驱技术体系,有效改善井组的生产效果,进一步丰富汽驱调控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国内外同类油藏提高二次开发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 孤东稠油的KD521区块,储层岩性复杂,结构疏松,边底水活跃.随着稠油开发的不断深入,造成地层亏空严重,边水侵入快,且由于汽驱井点少,汽驱井井网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补充地层亏空,减缓边水推进,造成区块含水大幅度上升,目前区块整体含水大于90%,已经对整个区块吞吐后期采收率的提高及转驱开发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和损失.统计该稠油区块自2005年以来含水成快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古城油田泌浅10区属于浅薄层特稠油油藏,经过二十多年的蒸汽吞吐,已进入开发后期,高周期吞吐后,受区域采出程度、汽窜、注采参数等影响,周期递减加大,生产效果变差,通过优化注汽注采参数分析,实施氮气辅助面积注汽、氮气辅助间歇点汽驱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稠油热采吞吐后期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新疆准东五彩湾北三电厂1号2号机组工程(2×660MW)引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并后采用小汽机和电动机联合驱动引风机的方案,主要介绍了汽电联驱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预期的经济效益,对同类型机组引风机采用汽电联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超 《科技与企业》2014,(1):145-145
正引言自1992年起,胜利油田开始利用水平井提高热采效果,至2012年稠油水平井达到1600多口,控制稠油储量1亿多吨,成为稠油油藏热采挖潜及产能建设的主要技术。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油层的非均质性及水平井段的影响,采用常规的注汽工艺(注汽管柱只有一个出汽点),水平井吸汽井段短(只有50米左右),造成水平段吸汽不均,受效井段短,利用率低,导致热采水平井储量动用率低、采收率低,严重影响热采效果。  相似文献   

9.
孤东油田九区油层薄、埋藏深、生产中易出砂、边底水活跃,属稠油热采边际油藏,通过蒸汽吞吐、蒸汽驱+吞吐引效、间歇蒸汽驱、完善井网,配套应用振动解堵、复合泡沫调剖、泵上掺水、电热杆、亚临界锅炉高压注汽、分层注汽、高压充填+绕丝防砂工艺.针对多轮次吞吐井产量递减较快、部分井汽窜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汽驱井网,堵调吸汽剖面,加大水平井挖掘剩余油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进入聚驱开发期,油井见聚浓度越来越高,常规热洗清蜡方法难于适应不同条件油井的清防蜡要求,特别是聚驱油井和小排量螺杆泵井,热洗清蜡效果越来越差,存在着部分井清蜡周期短,热洗工作量大,热洗炉负荷重等问题,为了提高油井清防蜡效果,改善油井清防蜡现状,2009年我矿开始应用化学清防蜡剂防蜡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清防蜡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加药效果,降低清防蜡成本,延长热洗周期,我们对不同生产状况的井合理加药周期、加药量和加药时机进行了摸索,以指导今后的加药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埕东站、义和站油品性质逐渐向稠油脱水生产转变,对埕东站的不含驱原油、含驱原油、稠油进行单独处理,二次沉降温度提高到80℃、义和站进行加热负荷增容、分水器改造升级,增加沉降容积等工艺改造措施提高稠油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东 《企业技术开发》2011,30(2):35-36,38
陈家庄油田稠油水平井均采用筛管完井,注汽过程中采用笼统方式注汽,受油层非均质及周边采出影响,蒸汽局部突进、水平段动用不均,热采效果不理想。文章针对稠油水平井热采现状,为了减少热损失并提高隔热效果,采用同心管双管注汽,井口进行配汽量的调整。实施效果表明,采用双管注汽后,水平段动用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生产效益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乐安油田馆陶组超稠油开采注汽压力高、回采水率低、周期产量低、开发效益较差等难题,室内研究出防乳破乳荆,通过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有效提高了超稠油注汽热效率和回采水率,改善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直接空冷凝汽器概述 中电投白城电厂2×600MW直接空冷机组#2汽轮机排汽冷却系统采用机械通风空冷凝汽器(ACC),空冷岛布置在主厂房A排外,沿A排方向布置8列空冷管束(凝汽器),每列空冷凝汽器由8个冷却单元组成,其中第2、6单元为逆流冷却管束,其它均为顺流冷却管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边、底水驱油藏特点,首先开展了多种化学驱油技术的优选及论证,明确了本类油藏开展化学驱是可行的,并进一步明确了最优驱油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全新的高效驱油体系,最终开展了物理模拟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表明,在边、底水驱油藏开展"3+3"化学段塞组合驱使完全可行的,可以提高采收率17%以上.本文对于边、底水驱油藏开展三次采油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春林  贾微 《科技与企业》2012,(12):331-332
向地层中注入营养物质,激活油藏中的本源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物质提高注水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传统的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是采用水溶性的营养体系,并补充定量空气以实现油藏好养菌群的激活和原油的生物降解。水溶性营养物在注入油藏时会沿着高渗透区域窜流,在油藏中滞留时间短,微生物利用程度低,生物产物与油藏岩石和流体相互作用时间短,这是造成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效果不明显或见效慢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室内研究优选出了一种新的营养体系,将该营养液注入地层后,既能激活地层中的本源微生物,促进其生长和代谢,实现驱油目的,又可堵塞地层大孔道,延长作用时间,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达到调驱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高浩 《活力》2010,(4):83-83
聚合物驱油简称聚驱,它是在水中加入聚合物,增加水相黏度,改善油水流度比,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聚驱作为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措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于它的某些理论和机理仍然还未认识清楚.从而影响到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陕北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注水开发采收率低的特点,通过室内优化活性剂驱油剂配方试验研究,研制开发了驱油效率高、与地层流体和注入水配伍性好、吸附损失小、油层条件下化学性能稳定的PZ驱油剂。现场应用试验效果表明,该2+3采油技术为本区低一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云怡 《价值工程》2015,(12):87-89
本文以全面收集、整理欢喜岭油田锦92块各项动、静态资料为前提,精细刻画油藏地质体为基础,改善开发效果为目标,对该块转蒸汽驱的潜力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优选了先导试验区。先导试验研究中综合应用黑油热采数值模拟、汽驱井网优化部署等各类技术开展蒸汽驱油藏工程设计,为同类吞吐后期油藏的开发方式转换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服药驱蛔是治疗蛔虫感染的有效方法,但服药季节的不同,其疗效也不相同。有人认为夏季驱蛔效果好,理由是夏季人们吃生冷的蔬菜、瓜果,喝生水较多,感染蛔卵的机会也较多。其实不然,因为从人吞食感染性蛔虫卵到发育为成虫,大约要在人体内经过60-70天的时间,而且幼虫在发育阶段要在人体内进行一次“旅游”,即感染期蛔虫卵被人经口吞食后,进入小肠发育为幼虫,幼虫钻入小肠粘膜或粘膜下层,经淋巴管或微血管进入静脉、肝、右心到肺,然后经气管、会厌、食管、胃再进入小肠定居发育为成虫。因此,夏季感染,药物对正在人体内“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