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忠实观”的束缚下,“隐形”和“透明”是译者所要遵循的规范,也是其努力追求的境界。在文化转向的大潮中,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走到了一起,译者主体性在这一背景下呈现出别样的风貌。从翻译理论到翻译实践。女性主义译者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女性与翻译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女性主义思潮作为后现代思潮之一又对传统的翻译理论提出了质疑,虽然它本身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女性主义翻译家在翻译活动中凸现女性语言的实际操作过程,无疑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两性观念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兴盛,对传统的翻译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特定历史条件、历史时期的产物,其本质是女性主义者的一种言语行为和政治抗争.  相似文献   

4.
译者主体性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研究开始出现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初步确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把文本和语言看成是彻头彻尾的同质关系.无形之中提高了译者和译文的地位;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意义生产过程中尽量突出女性的主体性或在翻译中以女性意识驾驭文本:而后殖民主义译论认为译者不是消极被动的模仿者,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者,应该主动地把握和占有原文。  相似文献   

5.
女性和翻译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各自领域的边缘地位,但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女性正是借助翻译这一平台使自己在书写世界里有了一席之地,并以"改写"、"译者序"、"嵌入"以及"干涉主义"等方式在译文中释放自己的政治和文化观,从而使翻译成为女性主义者争取男女平权的一种政治活动。近年来盛行的女性主义翻译的理论和实践都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翻译成为女性与社会抗争的有效手段。女性主义者在翻译中利用叛逆性向社会彰显她们的价值。该文通过对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观、翻译策略及其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叛逆的概述,加深人们对女性主义观及其创造性叛逆的认识,从而认识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在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翻译研究范式对翻译主体的把握失之偏颇。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范式,把翻译活动看作是社会交往活动,强调翻译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平等对话和协商,达到共同理解。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于德国,其代表观点是目的论。“优势竞赛论”是许渊冲于二十世纪末构建的翻译理论,强调“求美高于求真”。本文将对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进行剖析,从中感受中西方翻译研究的衔接与碰撞。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首次发现并肯定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与作者一起创造的.提出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和“空缺”的观点。这些理论对改革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鼓励学生参与翻译教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以德国翻译家汉斯.费米尔(Hans J Vermeer)为代表的功能派翻译理论把翻译研究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基础之上,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费米尔(Yermeer)箜目簟论(skopos theory)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翻译要在具体的目的指导下使译文文本与原语文本达到预期功能上的对等,并且强调译者与译文文本的地位。从功能派的理论对翻译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角度研究费米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