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为了估计价格支持政策对不同粮食品种期现货价格波动的直接影响,实证分析和比较了政策及其调整对粮食期现货价格波动实施效果的影响,为深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撑。方法 文章利用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现货与期货价格日数据,将政策以虚拟变量的形式引入GARCH模型实证分析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收储政策及其调整对平抑粮食期现货市场波动的作用。结果 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产生了显著影响,最低收购价政策能够明显降低稻谷和小麦现货市场的波动程度,但对期货市场波动的作用则相反;玉米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导致现货市场波动性提高,而对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 价格支持政策具有降低价格波动的作用效果,政策调控效果与实施品种的国内供求及市场形势、国内外市场的联系程度密切相关,政策的完善还需关注对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月要闻     
国家将进一步研究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国家将进一步研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完善补贴机制,综合运用价格和补贴等手段,建立起既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能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体系。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  相似文献   

3.
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指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当小麦市场价格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按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余粮的价格支持政策。自2006年以来,国家已连续8年在包括山东省在内的6个小麦主产省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从执行的效果看,该政策稳定了粮食价格,促进了农民增收,服务了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4.
郭瑜林 《齐鲁粮食》2006,(10):22-22
一、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粮食生产。按照国家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要求,落实了15个粮食购销企业为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单位,稳定粮食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全市累计收购粮食4.28万吨。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10多年来,对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建立统计学模型,对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的效应进行了评估,并以小麦为例做实证分析,得出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对小麦总产量有显著影响,而对总产值增长指数影响不显著。应用格兰杰检验和面板回归模型,得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与种植面积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国家公布了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2019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调3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下调3分,是充分考虑小麦生产成本等情况,统筹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作出的安排,在保持农民种粮收益预期基本稳定的同时,以期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引导粮食供给结构优化。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2015年开始,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变连续7年上调的  相似文献   

7.
“政策市”仍将是国内小麦市场的明显特征,并且维持价格稳定上升的政策主基调不会改变。一方面.粮食价格的回升既是市场的需求也是涉农政策的调控目的,所以长期来看政策利多。其中小麦最低收购价的连年提高为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最低收购价已成为小麦收购市场的指导价,而国家对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的成交均价也对小麦市场价格起到了标杆作用。另一方面,粮价的上涨以稳定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当市场供求失衡时,会引发粮食价格的波动。若供大于求,价格则下跌;若供小于求,价格则上涨。这是粮食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然而,中国人口多,粮食耕地面积少,需要从保护农民种粮利益,提高所需粮食有效供给的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高度,维持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基于对这一国情、粮情的认识,中央虽然决定从2004年开始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但对农民余粮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04年新粮上市后,因为前几年粮食供求相对偏紧,粮价承继坚挺走势,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国家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殊不知,粮食供求弹性小,少了不行,…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降低0.03元,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每斤降低0.1~0.2元,这是近年来粮食收购价格下调幅度最大的一次。自2004年开始实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多年的实践证明,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从2006年开始,国家在六个小麦主产省连续实行了小麦最低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为例,根据小麦主产省份2001~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省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主产省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影响程度较弱,即主产省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并未因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而出现特别明显的提升;主产省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较为明显,技术效率增长则较为缓慢;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主产省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受灾情况则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我国对稻谷仍然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的稻谷品种、水平与2004年相同。稻谷几个品种的市场价都高于最低收购价。中籼稻、晚籼稻和玉米、大豆的市场价低于上年,早籼稻、粳稻和小麦市场价略高于上年,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市场价稍低于上年。在2005年粮食价格疲软的情况下,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极大地起到了提升并稳定粮食主产区粮食市场价格的作用。成品粮零售价比原粮收购价高10%以上,因此当年收购的粮食当年销售,粮食购销部门获利不小。化肥、农用柴油(0号)和农膜的市场零售价大大高于上年,使粮肥(化肥)、粮油(农用柴油)和粮膜…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江苏农村经济》2008,(5):67-68
“预计2008年主要品种价格仍然有上涨压力。但由于库存充裕,国家有能力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 背景:过去一年中,国家继续对小麦和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累计收购小麦5785亿斤,使得国家手中有充足的调控能力。但由于今年粮食供求仍面临一定缺口,再加上去年以来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很大,增加了种粮成本,而且国际大豆(4126,114.00,2.84%)和油料价格的波动对国内影响也比较大,因此,推动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要继续执行并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表明我国实施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有弊。虽然说最低收购价政策本质具有扭曲市场效应,但正是这一效应的存在,才有助于保障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说选择继续稳定并不断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战略的需要。进一步地说,我国实施多年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一些弊端并非完全不能克服,如果在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时能够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别是同时采取生产契约和购销契约的制度安排,发展订单粮食生产经营,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可能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化解粮食高库存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粮食进口快速增长背景下粮食贸易格局转变视角,利用中国和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和大米的月度价格数据,采用VAR-BEKK-GARCH模型剖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国内外大豆价格间存在协整关系,而国内外玉米、小麦和大米价格间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国内外粮食价格传递效应上存在差异,国内外大豆价格间存在双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国内外玉米价格间存在单向的均值效应和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国际小麦和大米价格波动传递效应较弱,而中国大米和小麦市场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贸易格局转变形势下,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强化,但是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起,国家决定在小麦主产区按照小麦最低收购价实行托市收购政策。三年来,托市收购政策的执行,不仅为稳定小麦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发挥了承要作用,而且为中央储备粮轮换政策的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探讨小麦托市收购政策对中储粮轮换工作的影响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在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主产区农民和小麦消费者的利益。1990年以来,我国小麦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规律,但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产品其价格较稳定。本文通过构建小麦局部均衡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和情景模拟,检验传统供求因素对小麦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并找出价格相对较稳定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均GDP的增长是小麦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且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影响更大;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了小麦生产的稳定,贸易小国地位较大程度上规避了国际小麦价格波动对国内的传导,从而平抑了国内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顺应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大势,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正逐步进行适应性调整,但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未来完善举措及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抉择由其政策效应历史地决定,很有必要对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粮食安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分析自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的粮食安全状况,采用2010~2016年湖北省中籼稻的历史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粮食最低收购价对粮食产量和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深入探究其作用机理,并为未来我国粮食政策走向提出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经济》2008,(1):28-36
河北:认真落实小麦收购政策 从2006年起,河北省按国家规定连续两年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两年以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68.3亿公斤,改革效益十分明显。一是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后,最低收购价格起到了“托”起市场价格的作用,两年来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1亿多元。二是促进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下发,2010年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正式出台。本文结合2010年小麦预案,对2010年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特点和农发行粮食最低收购价贷款发放与管理应把握的要点作些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