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毅 《今日重庆》2012,(Z1):56-57
2008年,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到2012年把重庆打造成为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几年来,重庆市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指明路径和方向,一系列大谋略、大视野、大策划正变为现实,重庆已走出一条具有内陆开放特色的发展之路,内陆开放高地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拥有全国唯一空港、水港的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逐步发展成为两江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排头兵"。从两江新区管委会获悉,2014年,保税港区将力争全年实现工业产值达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笔电产量突破2500万台,进出口贸易额超200亿美元,成为新区及全市进出口领域的新支柱,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据介绍,2013年9月保税港区正式对外营业的商品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为我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排头兵,应紧抓并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将自身打造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本文通过分析湖北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的现状,发现其在产业结构、区域开放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高端产业集聚、完善空间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根据规划,重庆将在2020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在1月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廖红军对《规划》进行了解读。“重庆向外”已有雄厚基础据记者了解,《规划》中首先对近年来重庆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作了回顾与总结,明确了在“十三五”期间重庆继续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所具有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重庆作为具有沿边、通江、达海的特殊区域优势之地,也成为全国开发开放的新高地,中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也顺势诞生。本文以重庆保税港区为例探讨了保税港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重庆保税港区发展与完善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重庆与世界》2023,(6):38-39
<正>市商务委以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及对重庆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取得了积极成效。谋划构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四梁八柱”按照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会议要求,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区县(平台),按照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重庆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构架图》(以下简称:《构架图》)。  相似文献   

7.
重庆被国家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重要增长极.这里我谈谈重庆推进东西互动产业合作的主要做法: 一方面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对外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8.
航运对重庆市经济建设及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高地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如何大力发展重庆水运事业成为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重庆市的水运现状入手,对重庆市水运的优势、不足及未来水运发展的举措进行阐述,以期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在重庆的内陆开放史上,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无疑是一篇浓墨重彩的封面文章。它不仅标志着重庆内陆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也奠定了重庆在西部开放中的突出地位。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我国内陆第一个保税港区。作为重庆汇聚全球要素资源,融入全球产业大格局无疑陆开突出税港格局  相似文献   

10.
重庆内陆保税港区短期与长期动态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菊 《特区经济》2011,(9):201-203
通过对重庆内陆保税港区在区位、城市环境、成本及政策等方面发展优势的分析,对重庆内陆保税港区短期与长期动态发展模式进行了总体设计,并从保税港区的配套政策和监管方式方面指出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红霞 《改革与战略》2009,25(4):121-124
要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必须借助外部的力量加大开发度,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文章大胆提出在西部中心城市重庆设立自由港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跳跃发展。重庆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迫切需要建立内陆自由港。国外设立自由港开发落后地区的先例、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的构想以及重庆自身的有利条件又使重庆设立自由港具有可行性。根据重庆的经济社会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了设立重庆内陆自由港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2.
马晓燕 《改革与战略》2011,27(1):107-110,138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启了我国内陆自由港的发展道路。重庆内陆自由港的发展模式由其功能、目标、管理、运营和监管等综合组成。内陆自由港的建设必要且可行,其国际贸易、保税物流、商品展示、航运特区等功能,可充分发挥重庆在“西域”具有的双重优势所产生的迭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陈新业  彭静 《特区经济》2010,(8):265-266
保税港区是具有多重战略意义的制度创新,设立保税港区并不只是看它可以创造多少经济效益,重要的是为了改善地区投资的软环境,特别是利用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真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保税港区的功能开发利用必须在战略上总揽全局,方案上周密论证。本文提出要实施区域功能综合,防止"境内关内"的区域定性难以发挥开放优势;实施特殊政策叠加,防止"多头分管"的管理体制难以提高运营效率;实施区港体制合一,防止"区港分离"难以达到发展的初衷;实施产业导向外向,防止"名不符实"的功能定位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曾文革  廖明 《特区经济》2011,(1):208-210
在西部大开发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内陆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314"总体部署的政策指引,重庆作为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区,加快建设内陆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具有重要的改革发展意义。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通过抓住当前全球和国内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历史机遇,重庆应该加快对策研究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度,为实现"314"总体部署奠定重要的前沿基础,并将对内陆开放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5.
王惠珍 《特区经济》2006,213(10):186-187
面临世界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我国特殊监管区域未来发展的方向,针对宁波特殊监管区域未来发展的挑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①区港联动,使保税区朝综合物流为主的自由港发展;②区区联动,使保税区朝加工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发展;③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强化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梅宝林 《特区经济》2012,(8):180-183
重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说明重庆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成为中国西部经济的增长极,在西部大开发中,重庆实施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重庆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结合部,对长江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区有双重聚散功能,其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重庆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选地,通过重庆可以带动整个西部开发,缩短沿海与内陆的贫富差距,成为实践"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支点。本文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科技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战略意义,揭示重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SWOT的我国保税港区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保税港区是我国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区域发展的重要突破。文章简要概述了中国保税港区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保税港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构建了中国保税港区的SWOT组合矩阵,提出了中国保税港区的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谋划钦州保税港区科学发展,第一,理清其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思路和战略目标;第二,理清其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布局;第三,理清其二三期空间布局;第四,理清其与毗邻区域互动关系;第五,理清其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建设的方向重点;第六,理清其建设发展的总体方案、保障措施、行动计划和重大工程,把规划宏伟蓝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