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京杭大运河天津段为例,利用GIS作为分析工具,对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遗产分布与运河位置相对关系的规律性,即京杭大运河天津段遗产靠近运河分布比远离运河稍有密集的趋势,且与运河紧密相关的文化遗产此种趋势更加明显.基于上述分析,从遗产保护的高效性原则出发,认为大运河遗产廊道的理想宽度应为单侧2-2.5公里.  相似文献   

2.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4,(13):104-105
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其实,大运河不完全是遗产,今天,它的很多段落仍是重要运输通道:大运河每年的运输吞吐量相当于四条京沪线。祖先依然惠泽我们。当然,昔日大运河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远超过今日:它曾经是超大规模的中国之生命线。  相似文献   

3.
扬州的发展 扬州一直是春秋以后地方统治的中心,但只有在隋唐时期南北大运河开通以后,扬州处于运河与长江交叉点这一交通要冲的位置,才真正发展成为江淮一带地区的经济中心。581年,统一了天下的隋政权,着手管理由于东晋政权的南迁而得到开发的江南经济。同时,在政治方面,为了南北两势力的统一、强化,整备了全国的运河网。584年开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20,(6):259-260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文化受到普遍专注,其中沿线古镇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本文选择古镇人居环境作为研究目标,探究大运河遗产保护背景下苏州木渎古镇人居环境的构成、影响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及调查问卷建立评价体系,对苏州木渎古镇进行人居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域的、历时态的视角对京杭大运河的多重价值进行了基本判断,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的相关内容,对运河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重点提出了从层积的景观遗产管理角度,以全域治理的思路对其活化利用框架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大运河整体性系统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包括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双维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推力系统、媒介系统、引力系统、支持系统四方面全方位梳理了大运河文化带苏北段全域旅游的发展基础.大运河文化带苏北段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大运河文化带苏北段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提升旅游的品质,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遗产廊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上海物流》2009,(4):33-34
在寸土寸金的长三角经济版图上,扬州这座被长江和大运河滋润了25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优越的地理区位,精致宜居的人文环境,开明开放的创业环境,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境内外知名企业争相入驻,拥有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电装备、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等产业集群,成功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前30强,成为长三角区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9.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语境中多方位探索复兴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路径:一是主动对接并积极融入国家和江苏省的相关战略规划,搭建多种平台,凝聚各方力量;二是要项目化推进扬州“特”色的运河名城建设、文化遗存保护、深度特色文化旅游等;三是“创”作运河名城及其文旅商品故事,尤其注重讲好扬州忠义故事和清廉故事;四是要“融”合利用各种媒介平台、手段和技术,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立体化传播扬州运河名城形象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罗华坊 《价值工程》2023,(25):128-130
为提高水质监测的效率和扩大水质监测范围。以吉水县水环境监测与河湖管理平台数字集成设备采购项目为背景,通过无人机高光谱技术对当地水质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反演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对无人机高光谱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经过研究发现:利用无人机高光谱技术进行的反演计算结果与实际水质各参数的测定结果相近,且反演计算对于氨氮的计算最为精确;研究区域河流的污染严重区段基本集中于C-D段中;结合实际效果发现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技术的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河道污染监测之中。  相似文献   

11.
姚万立 《活力》2004,(8):117-118
为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权力和  相似文献   

12.
周剑 《企业技术开发》2013,(7):148-148,150
运营监测(控)中心伴随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制改革应运而生,这是国网公司加快推进“两个转变”,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和国际一流企业的重大管理创新。根据国网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顶层设计,运营监测业务特点是集管理与技术于一体,涉及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核心资源、关键流程及综合绩效等,通过全面监测、运营分析等方式,挖掘与分析数据,驱动公司运营管理提升。可以看出,其职能发挥,对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有较高要求,文章结合四川省电力公司运营监测业务开展实际,提出运营监测知识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以用于全面提升运营监测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闰四月初一起,一连数天,大运河畔的扬州城内,张灯结彩,欢宴不断。时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忙得是不亦乐乎。 原来,他的"大领导"康熙皇帝来了。 这是有名的康熙六下江南中的第五次,也几乎是史籍上记载,扬州地方接驾排场最大的一次。康熙大方请客,曹寅率众官员慷慨买单,最热闹的一天,宴席足足摆了100桌。  相似文献   

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废水监测是竣工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通过现场监测与环境管理检查,提交真实反映建设项目水污染治理情况的验收监测报告,同时也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检查“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废水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刘骏 《乡镇企业科技》2014,(25):151-15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直接关系到政府食品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是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内涵阐释入手,运用食品风险分析理论的基本框架,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理论及其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就大力推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培铮 《科技与企业》2012,(17):23-25,27
目的提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的质量.方法分析我国目前监测现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加强交流互动,加强监督;建立国家级监测数据库,有效利用个人剂量数据;理顺监管体系,发展规模化服务;建立完整的质保体系,提高监测水平;确监测目的,完善监测内容.结论从我国目前个人监测的现状、发展趋势看,应该说是好的,从监测人数(监测率)、监测种类、监测的范围以及职业照射的年剂量水平来看,与国际水平还有一段差距.改善我国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任务仍很繁重.  相似文献   

17.
严文珍 《中国物业管理》2014,(11):J0048-J0049
扬州爱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州爱涛物业)专注于住宅管理项目,在吸收和借鉴行业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后,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发展,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建立家庭服务中心,围绕业主的需求,开展各项有偿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近日,扬州爱涛物业总经理岳峻参加中物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间隙,本刊记者采访了岳峻总经理,分享扬州爱涛物业开展社区经营活动的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和企业减能增效需求下,加强饭店能源监测管理,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水平,变得尤为迫切。当前,许多能源管理公司专注做节能技术改造,或者按照建筑能耗管理的方式对酒店实施能耗监测管理,能耗数据停留在统计核算的程度,数据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利用,能耗监测系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本文提出,应结合酒店行业需求,整合数据资源,将酒店能耗数据与经营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开发出适用、易用、易实施的软件,才能更好为酒店企业能耗管理提供帮助,提高全行业节能管理水平,也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监督、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和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事故行政追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成对流域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电力的大力发展,使得我国在电力行业取得卓越的成就,伴随着电网运行效率的提高,对电力管理技术水平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发展条件下,建立了配变监测终端管理系统,此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电量计算、安全防护、自动校正等功能。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抄表和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在此本文主要究配变监测终端的技术实现为目的,分析在电能计量和校表设计等方面所运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