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李大芳 《北方经贸》2006,(12):17-18
通过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研究,将建立综合的管理机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信息,关注农民工的焦点问题不能总是集中在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等几个有限的领域,应该从全方位关注农民工的整个生态状况。但目前对农民工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这就需要有健全的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法规,让农民工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情况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海燕 《现代商业》2011,(3):273+272
人力资本水平低下是造成农民工权益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对于解决农民工权益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应将农民工纳入人力资本范畴,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并在制度安排上予以保障,从而改善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采用CFPS2012年全国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验证了农民工焦虑感的自我平抑机制,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表明,农民工焦虑感存在自我平抑.当平均每日工作时长为8小时时,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持续时间每增加1年,焦虑感将减轻9.3%.农民工进城务工持续时间对改善农民工焦虑感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越短,从事高强度工作的可能性越大,每天的工作时间越长,农民工焦虑感的自我平抑速度越慢.此外,大龄、低人力资本水平的女性农民工焦虑感平抑速度较慢.相应的政策含义为,依靠农民工焦虑感的自我平抑需要漫长时间,应统一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增强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缩短农民工焦虑感持续时间,加快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其根源在于农民工收入低。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民工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是解决农民工收入低的有效途径。农民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应纳入政府工作范畴,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与高校等社会事业单位相结合的为农民工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在农...  相似文献   

5.
毛宇 《华商》2008,(16):94-95
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民工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妥善解决农民工持久性转移中面临的问题。在体制内和政策上阻碍农民工转移的因素逐渐化解后,农民工人力资源质量不能满足于城市化的需要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民工持久转移的最大障碍。分析教育对农民工的就业、收入和市民化的影响,只有大力构建和完善农民工教育体系才能根本上扭转不利于农民工向市民持久转移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工权益保障对国家、社会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是目前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农民工权益保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分析导致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原因,最后得出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不期而至的经济危机,使大量农民工返乡,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危机下返乡农民工的现状表现,接着分析返乡农民工这一现象对于农民工自身、农村和社会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着力分析了在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时应当坚持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消费行为是伴随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其消费行为受到农村传统消费观念和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双重影响。本文通过农民工的消费行为,运用社会学视角,从农民工消费的社会参与、社会地位以及农民工消费的利他主义行为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农民工的消费动因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学历教育、工作状况以及价值形态方面较之传统的农民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参保意识薄弱,参保率低,退保率高,养老保险待遇有失公平等,其原因有自身、企业和政府等方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程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加大监管力度;创新城乡养老保险接续途径;扩大养老保险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覆盖面;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工养老保险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许多地方围绕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而在进行制度和体制创新.本文从分析农民工群体特征入手,阐述了其群体特征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影响,并就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模式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差异比较基础上阐释了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并获得公平公正机会的强烈愿望,进一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实状况,然后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对统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设想,以期对进一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农民工培训成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姣 《商场现代化》2010,(15):163-164
在城市建设中,农民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农民工由于素质低下,大多从事的是脏、累、苦和危险的工作。为了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本文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政府、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及农民工自身四个方面,探讨了农民工的培训成本人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佳毅 《现代商业》2007,(36):202-203
农民工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部分群体的总称.我国的农民工现有1.5亿之多,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农民工劳动权益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社会上要求改革劳动法从南将农民工纳入保护范围的呼声日益高涨.那么,农民工是否应当适用劳动法,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呢?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农民工的现状以及劳动法的性质、适用范围等来加以分析说明,并提出相应的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2016,(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在此背景下衍生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现今,农民工数量与日俱增,农民工问题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历史背景下,政府逐步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加快市民化,农民工落户城镇并实现市民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研究基于农民工个体的视角对农民工城镇落户决策进行分析,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方法,在理清农民工城镇落户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基础上,构建其决策的模型,并选取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研究农民工城镇落户的意愿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推进农民工城镇落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农民工创业者越来越多,农民工的创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创业培训经历对农民工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大力采取宣传农民工创业培训政策,引导农民工参与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工文化水平,对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1年安徽三市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的调查资料,考察了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和返乡以后的梯次流动.农民工不仅在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了职业的梯次流动,在返乡以后也会实现职业的梯次流动.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和流动经历对农民工返乡前的职业梯次流动有显著影响,农民工的个人特征、流动经历、家庭条件和政策支持力度都会对农民工返乡后实现职业梯次流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界定农民工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传统的户籍管理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体制根源;城镇化滞后难以保障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市民化意愿淡薄是难以融入城市的内在根源。鉴于此,只有改革二元格局的户籍管理制度,还农民平等的公民权;统筹城乡就业,使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城乡统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三管齐下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才能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1)
农民工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民工群体的养老问题也日渐凸显。根据年龄结构推算,目前面临养老问题的农民工主要是第一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由于不具备转化为市民的能力,大多数在年老之后会选择返乡。对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模式进行研究,从而完善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模式,不仅关系到解决第一代农民工养老风险,更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更显现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金融危机传导到我国,影响最大的群体是位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农民工.农民工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现阶段,应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拓宽非农就业空间,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以及新一代农民工培训工作,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衽会保障,使农民工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笔者在文章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群体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解决返乡农民工群体再就业问题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苏程  司飞  张巧玲  杨贵芝  宋俊贤 《商》2014,(6):284-285
在基于农民工有限理性的研究假设上,通过建立农民工保险需求及参保行为分析框架,考察农民工参保行为现状的差异,对影响农民工参保行为差异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力求解释文化观念和制度安排对农民工参保行为有限理性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