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俊 《沪港经济》2004,(6):31-32
据上海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房屋装修的选择上,购房者选择买“毛坯房自己装修”的占64.3%,选择“全装修房”的占30.8%,“菜单式装修房”的占16.1%。尽管消费者协会接到的全装修房的质量投诉  相似文献   

2.
以“帮带、互助”著称的闽东人,在民间金融上也发明了诸多互助模式。通过“金融互助”,他们抵抗危机,做大了规模,但承担着“相互捆绑”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胡建生 《发展》2010,(9):5-6
“房地产新政”及其主要特点 4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新国四条”);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十条”),由此拉开此轮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随后全国各省市的“房地产新政”相继出台。从目前情况看,“房地产新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这就是“121号文件”。“121号文件”如同在房地产市场投入一枚重磅炸弹,引起购房者、房地产开发商、专家和商业银行各方的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5.
张红  刘洪玉 《西部论丛》2005,(10):24-26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房地产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重要场所之一,是聚集、分配房地产资金的“水库”和“分流站”。由于资金需求和沉淀量的巨大性,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二十年里,“房地产金融风险”一词始终如影随形,也在各种风险中备受瞩目。也因此,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国民经济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重点调控的对象,几乎在每一次“金融秩序整顿”或“规范金融市场”的活动中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6.
朱悦心 《中国报道》2011,(12):59-59
有“危”必有“机”。如果认定中国楼市泡沫破灭的进程已经开启,那么您不仅不必惊慌,反而应着手准备迎接一个更大的盈利机会。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年,也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壮大的20年。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赶上如火茶的“20年火山喷发期”,“热”字当头,却谁都乐不起来。2001年上半年房市同比飙生11.1%的惊闻,不亚于“六月飞霜”,又打蔫了一大批人家。久旱逢甘霖而饥渴万分的房地产买家们终于挺不住口干舌燥的煎熬,把口水大口大口地咽回自己肚子。  相似文献   

8.
刘鹏 《产权导刊》2012,(2):72-72
2011年10月份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持续性上涨之后终于在"国十条"、"新国十条"等相关宏观调控下放的作用下,出现了止涨和部分地区回跌的局面。面临楼市冬天的房地产企业很"难过",一向在房地产市场存在意见"分歧"的潘石屹和任志强甚至组成联盟,联合其他18家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发起了国内首个房地产电子商务联盟,打着将“定价权”交给购房者的旗号,准备“网上卖房”,被网友称为是“抱团取暖”。  相似文献   

9.
十字路口     
张明 《东北之窗》2010,(20):1-1
犹如近日的天气,一场秋雨过后出现的“回暖”,显然打乱了楼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外资掘金烂尾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宏观调控以遏制过热的房地产投资,为外资逐鹿中国房地产市场铺下了“红地毯”。近期来中国寻找房地产投资机会的主要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基金,一批著名的海外基金投资机构纷纷活跃在烂尾楼市场。而外资之所以钟情“烂尾楼”市场,是因为烂尾楼交易及开发速度快,适合基金快进快出。事实上,近两年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烂尾楼收购市场,早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基金和投资银行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刘艳 《北方经济》2008,(24):32-34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增幅过快,极容易形成投机,产生房地产泡沫。有研究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存在区域性过热现象”,“地区冷热不均,真实的房地产泡沫现象已经出现”。中国的房地产究竟有没有泡沫,理论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房地产泡沫不仅造成金融危机,而且影响房地产业长期发展,所以研究我国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立忠  晓扬 《浙江经济》2004,(13):14-15
如果说杭州楼市过去几年呈现的局面是卖得“轻松”,赚得“轻松”的话,那么,近来的表现就是前所未有的“紧张”、诸多迹象零明,虽然杭州房价还会走高,但涨势已经趋缓。  相似文献   

13.
地荒假象     
一份报告显示,各大知名开发商所拿的地块中,有近半数未形成实际供应,进而形成了“地荒”的假象。  相似文献   

14.
国内房地产商开始自食“囤房囤地“恶果,“地荒“正在演变为“钱荒“——近日,地产市场有几个数据倍受关注:其一来自潘石屹:“国内房地产上市企业,速动比率  相似文献   

15.
近日,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均收到了银监会以“特急文件”形式下发的“54号文”,文件从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信托等方面进一步收紧房地产开发、土地贮备等贷款的发放。  相似文献   

16.
胜者为王?剩者为王! 有一天,一位在证券公司工作的小朋友带着我爱吃的天津大麻花来看望我,谈话间她流露出在单位不如意,由于证券行业不景气,许多同事都纷纷离去,有人劝她走。我听了以后给她讲“剩者为王”  相似文献   

17.
北京崇文门菜市场已被夷为平地。“地王”,这个之前与其素不相识的名字已取而代之。时隔15个月,“地王”再现,预示着新的趋势转向吗?  相似文献   

18.
李战军 《上海国资》2011,(12):28-29
房地产有个“金九银十”的规律。现在媒体都在讲,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今年的金九银十不复存在,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9.
解读地产大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峻 《西部大开发》2003,(11):39-41
“西安,现在才有点西部大开发的味道了”一位罗姓的浙江包工头说,“至少三年,我们的活干不完,现在全国搞建筑的都往西安跑,终于等来了!” 当2002年上半年2000多亩的紫薇田园都市一举打破西安房地产界相对平淡的局面,掀起抢购风潮的时候,业内人士都预感到了席卷广东、北京等地的大盘风暴即将登陆西安。但是没有谁能料到会如此快速、如此的规模来临。“都觉得自己扣了张王牌,没想到揭锅时,大家都是王牌,”一位著名的策划人这样形容:“只有大盘时代的来临才真正代表着一个城市房地产开发开始进入高潮,好戏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启动的房改政策,将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起来,房地产业成为最火爆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至200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为13.8%、19.5%、25.3%和21.9%,平均增长率超过20%。房地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五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及空置房屋的不断增加,房地产市场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泡沫论”、“过热论”扑面而来,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房地产有没有泡沫,这种过热会不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态势及趋势。春江水暖鸭先知,房产冷热贷先治。央行121号文件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产生如此反响的原因除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一场房地产有无泡沫的大讨论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之前的周正毅等房地产大腕接连出事。在中国远未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与房地产业的火爆增势伴生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