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TPP第17章"国有企业和特许垄断"中针对国有企业规定了一系列高标准的义务要求,旨在营造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其中,第17.1条规定了何种企业应界定为受TPP竞争中立规则约束的对象。一旦中国加入TPP这类包含竞争中立规则的协定,确实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挑战,前提是有大量的企业属于TPP语境下的国有企业。本文结合近年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其与TPP国企界定标准的契合度,考察将会有多少企业受到TPP竞争中立规则的约束。研究表明,TPP国企界定的"股权标准"、"表决权标准"和"任命权标准"的独立性并未得到体现,越来越少的中国上市公司符合TPP国企界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竞争中立是确保国家在市场竞争问题上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一套监管框架。它最初是作为国内改革措施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实现的.眼下却日渐成为诘难国有资本在国际竞争中享有不公平竞争优势的理论立足点,其实现方式也演变为国际组织的"最佳实践"或"指南"和区域或自由贸易协定。在竞争中立问题上,中国已经作出一些探索,但是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应对规则。中国可以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作出回应:在国际层面,中国可以秉持"全球价值链"理论寻求全球竞争的"实质公平".指出竞争中立作为"国内改革措施"和"国际约束规则"的不同,在参与自贸协定谈判时提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竞争中立主张;在国内层面,短期内中国可以借助于国内自贸区的"试验"探索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长期则需要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竞争中立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美国副国务卿提出竞争中立概念后,美国及以其为首的TPP、OECD都将竞争中立规则的制定作为重要的议题推出。本文对竞争中立概念的起源、规则的内涵、在TPP谈判中的地位以及在OECD语境下的涵义进行了梳理。在分析了竞争中立规则的国际造法过程后,本文对中国政府在国际投资法的新一轮国际造法中的立场以及对竞争中立具体问题的对策做出若干分析。中国政府应当尽早参与谈判,掌握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对国际投资法领域的新一轮国际规则制定占据主导和主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竞争中立要求政府在市场竞争问题上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国际上推广和实现竞争中立的形式有3种:一是国内立法,二是国际组织的“最佳实践”或“指南”,三是区域或自由贸易协定。不同形式体现了不同立场和诉求。中国可以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作出回应:在国际层面,中国可以主张全球竞争的实质公平,指出竞争中立作为国内措施和国际规则的不同,在参与双边或区域协定谈判时提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竞争中立主张;在国内层面,短期内中国可以借助于国内自贸区试验探索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长期来看则需要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竞争中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竞争中立原则要求政府在竞争性市场中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秉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国有企业不因与政府的特殊关系而取得不当的竞争优势。竞争中立原则经由国内法、区域法、多边国际协议及国际软法等各种方式的法治化演进,已经形成较为一致的具体化要求。我国自由贸易区立法、竞争政策立法初步确立竞争中立原则,并且具备竞争中立原则的可行性基础,进一步践行竞争中立原则应当明确其适用范围、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约束政府影响竞争的行为、建立相关的执行和争议解决机制,使之成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刘力菲 《商》2014,(20):49-47
自2011年以来,美国高层多次在外交场合提及竞争中立概念,美国及其主导的国际组织也将竞争中立规则作为重要的议题在贸易谈判中推出。本文在对竞争中立规则的起源、发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美国在国际贸易及投资领域推动竞争中立的原因和举措,并立足我国发展阶段和国有企业特殊性,对中国政府在今后与美贸易与投资谈判中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率先制定和实施关于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以限制国有制企业因政府垄断而享有的不公平竞争优势,促进了市场公平竞争。澳大利亚关于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公有制企业商业活动“重大性”标准、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盈利率要求、税收中立、债务中立、监管中立、投诉机制等;实践中,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已成功裁决了涉及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案件近40起。本文主要立足于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与需要,评析澳大利亚如何制定和实施有关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政策,以促进公私企业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8.
"竞争中立"规则强调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间的平等市场竞争地位。2011年以来,美国高层多次在外交场合提及竞争中立概念,并积极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等国际组织中推进有关"竞争中立"框架的制定和推广,试图在双边、多边贸易投资协定中加入有关限制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条款,使得竞争中立规  相似文献   

9.
一、竞争中立的提出背景所谓"竞争中立",是指国家在市场竞争这一问题上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一视同仁。根据竞争中立的理念而构建的"竞争中立政策",则是确保经营者不因所有制而产生竞争优势的一系列制度工具。构建竞争中立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不平等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一兮“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10.
政府补贴是政府基于一定动因无偿给予企业的补助。无偿的政府补贴打破了企业获得收入需付出成本、承担风险的路径。同时,政府补贴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形成经营优势,破坏竞争中立。通过分析浙江省台州市的50家上市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情况,发现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补贴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竞争中立。因此,需要通过法治化的路径包括补贴对象中立、补贴依据公开、补贴机会均等规范政府补贴行为,维持企业间竞争中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2015年,中国OFDI首次超过IFDI,彰显了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潜力,因而对外投资领域出现"竞争中立"、"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等新规则更应引以关注。总体而言,由于规则的模糊性和争议性,相关规则还未成为普遍被接受的国际标准,但已被引入TPP、TTIP等协议谈判中,这对我国OFDI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双边、区域、国际组织等多个层面推行"竞争中立"原则。"竞争中立"原则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维护其在全球竞争地位的新工具;是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重塑中美国所倡导的"面向21世纪的、高标准"的一项新规则;"竞争中立"原则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分析、比较主要发达经济体"竞争中立"原则的推进动因、具体原则、法律规则,判断"竞争中立"原则的发展趋势和影响,提出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主导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提出了有关国有企业规则的议题,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优势与特权提出了严格的标准,主张企业的公平竞争。这一贸易规则对中国国有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文章通过对TPP国有企业规则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应健全我国法规政策、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政府补贴模式、发展FTA网络、加强国企竞争力、选择适当时机加入谈判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峰  赵怡虹 《中国市场》2014,(11):96-98
伴随国际分工深化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走出去"已成为我国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全球资源的重要形式与手段。然而,因政治风险、制度规则、文化冲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风险日益凸显。为了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企业"走出去"应注意三个重要的方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通晓国际市场规则和实施有效的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15.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签署之后,一个涵盖全球经济总量近四成的区域贸易组织在逐步形成。该协定中提出的"国有企业和指定垄断"议题得到广泛关注。该条款为中国参加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治理增加难度,并使中国企业面临更多关于透明度和市场化的约束,此外也会给中国政府及其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压力和动力。中国应正确认识TPP国有企业条款,与国际规则接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实质性改革,积极寻求亚太地区的合作,注重开拓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6.
高鸣霞 《商业时代》2006,17(6):41-42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制度的竞争。宏观层次的政府间的竞争即制度竞争和微观层次的物质技术竞争构成了国际竞争的内容。本文指出国际制度竞争的三方面内涵:规则体系的竞争;通过制度竞争形成制度优势;国际经济交易规则或共同规范建立的博弈过程中的竞争。并用实证分析了我国在制度竞争中形成的竞争力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TPP核心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5个国家1961-2011年的贸易数据,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对称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中国与TPP核心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TPP核心成员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而中国和日本相对较弱;不过,新西兰、美国和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澳大利亚和日本下降很快;土地和劳动力生产率、土地资源条件提升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技术生产率和经济规模发挥了负面效应,虚拟变量TPP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此,中国应提高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生产率,保护人均耕地资源,降低农业经济规模,不宜过度增大技术要素生产率,尽早参与TPP谈判。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长远的立场 ,从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 ,唯有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唯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中国经济方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然而 ,现状表明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也就无法在国内、国际市场上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 ,我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和加入WTO ,在国际经济交往和竞争中要确保我国的产业安全就必须建立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竞争力应是我国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和国家指定垄断企业是TPP协议一个重要内容,协议对这些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行为所做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参照了WTO规则,特别是TPP关于国营贸易企业和垄断性服务供应商的规定以及关于政府补贴的规定,但在国有企业和指定垄断企业的定义、政府补贴、国有企业投资、监管中立、司法管辖、一般例外、国别例外和争端解决等几个方面,该协议的规定或是首创,或是比WTO的规定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作为迄今为止标准最高的区域自由贸易协议,TPP协议有关规定很可能成为将来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制定相关纪律,乃至WTO深化现行有关规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出口企业常见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连年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走出国门,步入国际市场,也获得了相应的国际市场份额。这也意味着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竞争将会变得日趋激烈。巨大的国际市场对中国实行开放,也使得我国的市场竞争规则越来越多的与国际接轨。自从加入WT0,我国的出口企业屡屡遭遇跨国知识产权的纠纷,面对这些纠纷,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本文就针对国际贸易中我国出口企业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在维护我国出口企业权益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主动权,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