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2006年第四季度广义货币M2增长进入平稳放缓阶段,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加快;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企业资金总体宽松。货款投放较多的势头得到明显控制;中长期货款增长已在三季度度过据点,增速开始减缓。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水平总体高于2005年。  相似文献   

2.
5月份货币信贷增长总体较为平稳。主要特点是: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幅均有所回落;各项贷款增长平稳,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多增明显;储蓄存款增速持续减缓.企业资金正常;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下降,国债收益率曲线明显上移,人民币汇率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过剩难题及破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流动性通常被通俗地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和资金总量。因此,流动性过剩也就是指金融体系中的货币和资金太多了,超过了一国资产的内在价值。观察货币供应量(M1和M2)指标可以较好地描述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状况。截至2006年底,我国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存量分别达到34.56万亿元12、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9%和17.5%,银行体系的资金十分充裕。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主要存在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商业银行信贷反弹过快等四大表现。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造成一些危害,为此,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对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边际收益;以利率为主要变量,实施收益精细化经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零售和批发业务;加快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探索“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发展以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一直面临"流动性过剩"问题,伴随"流动性过剩",股票、房地产等各类资产价格出现膨胀。本文认为,不能仅从货币供给总量的角度将"流动性过剩"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货币供给过剩。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和全球M2、M2/GDP的变化趋势并不支持"流动性过剩"的判断,而且持续数年的"流动性过剩"首先带来的是资产价格泡沫,而非一般物价水平的膨胀。为准确把握"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应从货币需求角度加以结构性考察。本文提出,近年我国出现的"流动性过剩"是"在货币供应具有较强内生性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出现变化,微观主体具有较高风险偏好,投机交易性货币需求极大旺盛,出现大量货币追逐有限非货币资产,并导致资产价格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存差”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扬  彭兴韵 《中国金融》2006,(24):34-36
近年来,金融系统中的“存差”问题在社会上引起颇多责难,很多人甚至将目前所谓“流动性过剩”以及相关的经济问题归咎于此。我们认为,“存差”(相对中国金融系统中的“存差”分析对应的概念是“贷差”)作为一个产生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概念,如今已基本丧失了科学性。因此,用之分析当前我国的金融现象,得到的将是似是而非的结论;用之来指导货币金融政策,更会产生严重误导。  相似文献   

7.
康以同 《中国金融》2007,(19):49-50
国内对流动性过剩含义的认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流动性过剩指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2)流动性过剩指货币供给超过实体经济的需求;(3)流动性过剩指企业取得资金的环境过于宽松;(4)流动性过剩指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和存贷比持续走低;(5)流动性过剩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宽松,利率保持低水平;(6)流动性过剩指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持续处于高位;(7)流动性过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银行系统资  相似文献   

8.
任统 《中国金融》2005,(15):37-39
上半年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平稳,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幅继续上升;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回升;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明显增加,中长期贷款增速有所回升,二者增速差距继续缩小;储蓄存款增长平稳.企业存款继续同比多增;外汇占款持续快速增加,基础货币净投放770亿元,货币乘数有所扩大;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下降幅度趋缓。  相似文献   

9.
8月份货币信贷运行的主要情况是: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1%,狭义货币M1增速22.8%,各项贷款增速持续上升,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为显著;财政存款小幅回落,企业资金充足,储蓄存款持续分流;当月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继续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金融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统 《中国金融》2007,(3):40-41
2006年货币信贷增长经历了前8个月的过快增长后,9月份以来广义货币M2和贷款增速进入平稳放缓阶段;全年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加快。股票市场发展对储蓄存款的分流导致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由于2006年信贷投放较多和企业效益较好,企业资金总体宽松。贷款投放过多的势头在2006下半年得到明显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已在第三季度度过拐点,增速开始减缓;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在第二、第三季度明显减缓后,目前保持平稳。2006年全年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水平总体高于2005年。  相似文献   

11.
4月份货币信贷增长总体较为平稳,主要特点为:广义货币M2增幅略有回落,狭义货币M1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各项贷款增速略有回升,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明显多增;受股市分流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持续减缓;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人民币汇率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货币信贷增长经历了前8个月的过快增长后,9月份以来广义货币M2和供求增速进入平衡放缓阶段:全年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加快,股市发展对储蓄存款的分流导致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企业资金总体宽松,供求投入过多的势头在下半年得到明显控制,全年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总体高于2005年。  相似文献   

13.
11月份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副部长稳回升;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同比明显多增;基础货币投放较多,商业银行流动性普遍有所提高;银行间市场交易有所上升,货币市场利率持续小幅走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基础货币发行、货币供给及实体货币需求等指标及运行现状考察,指出过剩的流动性已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加剧了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资产价格泡沫飞涨、市场风险向银行快速集中,导致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及回旋余地大大下降。流动性过剩根本原因在于美日欧等国长期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预期升值导致国际热钱大量涌入套值;热钱、外贸外资持续双顺差下的巨额外汇储备,而低储利率下的投资冲动以及近期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筹得的巨额资金也推动了流动性进一步过剩。为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为金融危机,我们认为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减少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转变对廉价要素资源过度依赖的贸易增长模式;将过剩的流动性导入到最需要货币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去;继续完善金融调控,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7月份,货币信贷增长的主要特点是: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5%,狭义货币M1增速继续较快;各项贷款增速继续较高,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继续多增较多;企业资金正常,股市分流储蓄存款作用重又加强;当月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保持平稳.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有所上升;人民币汇率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货币供给量也在飞速增长。基础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GDP的年均增长率,使我国货币供给超过国民经济的需求,出现了资金剩余。从2004年开始,流动性剩余——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开始为国人接受。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学界,甚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如何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探讨层出不穷。本文首先对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其原因——高额的外汇储备进行分析,接着提出缓解“流动性泛滥”的一些对策,旨在合理控制流动性和运用外汇储备资产之间形成一种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上半年货币信贷运行的主要特点是:货币供应量M2稳定增长,狭义货币M1增长较快;各项贷款增长稳定,增幅变动不大,期限结构变化明显;财政存款高速增长,企业资金正常,近期股市对储蓄存款分流作用减弱;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回升,国债收益率曲线明显上移。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我国货币信贷结构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3年,广义货币M2由15.83万亿元增加到22.12万亿元,增幅上升7.6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由5.98万亿元增加到8.41万亿元,增幅上升5.9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由1.56万亿元增加到1.97万亿元,增幅上升7.18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加快,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加快;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较快,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在高位;受股市分流等因素的影响.储蓄存款增速减缓;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活跃,市场利率保持低位;人民币汇率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货币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水平除个别特殊年份以外,都比较低,还有一些年份出现了负增长,1953-1978年M2平均增长率只有9.7%,M1只有8.6%,M0为7%。改革开放之后便开始了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的历程:1979-1988年是第一个高增长时期,十年中M2平均增长25.9%,M1平均增长21.1%,M0平均增长25.9%,1988年之后,货币供应量出现了一个明显特征,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显然都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但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虽然都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但M2的增幅显然更高,从而使M1与M2差距拉大;1978年时,M1与M2余额相差无几,到1988时,M1相当于M2的三分之二,到1998年时则下降到只有37%,M2大幅增加,说明我国经济中准货币成份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