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据《三国志》载,在汉宋大乱时,吴国重臣张昭由北方来到南方,归附到孙权的哥哥孙策手下。孙策对张昭甚为器重,文武之事一以要昭。其时,张昭经常得到北方士大夫的书简,称颂张昭。张昭想密而不宣,怕人说有私;想宣而示众,又感到不合适,进退为难,颇是不安。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激发青年下属的成就动机是领导者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领导艺术。从用人角度看《三国演义》中吴、蜀两国是如何培养青年干部的,对当今各级领导的用人之道不无启发。 东吴的孙权非常重视培养青年干部,对稳固政权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孙权没有他老子孙坚和哥哥孙策的“戎马关山”生涯,在用人方面却也老谋深算。孙权手下  相似文献   

3.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皇帝,生于182年,卒于252年,享年70岁。他自200年其兄孙策去世后,即执掌东吴政权,直至去世时止。在长达53年的执政生涯中,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爱将多容。的用人思想。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根据社会的风向趋势,在掌握正确方向性的前提下,对各种人才的职位放权也是尤为重要的. 曹操,早期就开始推行唯才是举,这种没有局限性和拘束性的政策,在他龙兴的早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刘备,早期通过结拜的方式认识了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关羽、张飞两人,再用汉室后裔的名号,吸引了不少人才,所以用名正言顺的大义,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方式;孙权,举贤任能、鼎峙江东,有了具体发展的地域,直接能吸引地方上的人才来.《三国演义》中直接把孙权演绎为配角,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要这样,但是孙策临终时说出"举贤任能我不如卿",可见其吸引人才的手段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5.
曹操有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我们知道曹操的企业规模最大,光儿子就有25个,他却说生儿子就得跟孙权一样,只有孙权才是好儿子.为什么曹操那么喜欢孙权?孙权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相似文献   

6.
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为自己不学习申辩。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  相似文献   

7.
《化工管理》2007,(10):86-86
<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于隆中躬耕陇亩,后经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为其所用,其兄诸葛瑾(字子瑜),避乱江东,经孙权妹婿弘咨荐于孙权,受到礼遇。初为长史,后为南郡太守,再后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激发青年下属的成就,是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领导艺术。从用人角度看《三国演义》中吴、蜀两国是如何培养青年人才的,对当今各级领导的用人之道不无启发。 东吴方面,大量雄辩的事实证明孙权重视培养青年将才,对稳固东吴政权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孙权手下不是没有老将,像程普、丁奉、黄盖、韩当,都能征善战。孙权除了信任和发挥这些老将的才能之外,还亲自提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人物,最负盛名的就是四员大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当曹操80万大军直压长江之际,东吴内部投降派的议论占了上风,孙…  相似文献   

9.
曹操、刘备、孙权各自有着不同的出身,他们之中有官二代,有穷二代,也有富二代,但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都成就了一番千古传扬的事业。魏、蜀、吴都建立了  相似文献   

10.
<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古往今来,领导班子建设对事业成功至关重要。《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预测三分天下,外结孙权,内修政理,联吴抗曹,终成蜀国基业。这里刘备、孔明、关羽、张飞等构成蜀国司令  相似文献   

11.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大都注意到以下现象:在曹、刘、孙三人中,刘备出场最早,而且从顽童的时候起,就做着皇帝梦了。可是,当全书演绎了近三分之一篇幅,曹操、孙权已成大气候了,刘备依旧惶惶然奔波于各路诸侯之间,没占据一块立锥之地。  相似文献   

12.
本报讯5月28日和5月30日,东风工程车事业部分别在浙江宁波、江苏盐城举行东风力拓和新劲卡上市发布会。事业部网络部部长巩子健介绍了东风汽车的企业文化,重点介绍了东风公司的组织架构、生产线及试验场;市场运营部孙权和江浙沪督导吉永新介绍了第二代工程车产品(力拓和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历史上的三国大战,实际上是一场“人才争夺战”,这话确有一定道理。君不见曹操赤脚迎许攸,刘备三顾请诸葛,孙权礼贤下士聚英才……哪一家不是在“争夺人才”? 要“争夺”人才首先得爱惜人才。然而,在爱才方面刘备的“爱”显然高人一筹。他除了人们常用的以“财”爱外,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古称为"流球""夷洲""鸡笼",早在三国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吴主孙权就派卫温、诸葛直带甲士万人至此;宋时(12世纪)台湾划归福州泉州晋江县管辖,随后元、明、清皆沿旧制;《明史·鸡笼篇》中记载1599年第一次正式使用"台湾"这个名称;17世纪初,西班牙、荷兰殖民者先后占领台湾,1624年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请来有卧龙美誉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而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诸葛亮也的确为刘备蜀汉集团的建立乃至发展立下了不逝功勋.但是,随着诸侯争霸到三足鼎立后期,蜀汉集团逐渐衰弱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虽有诸葛才华盖世,勉力支撑,也逃脱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作为聪明过人的诸葛亮恐怕也早有预料吧!那么,在早期诸葛亮为何不去投靠势力强大的曹操和雄踞江东的孙权,而反而跟随刘备呢?这里面除了诸葛亮感激刘备的三顾知遇之恩以外,恐怕也有其它原因,窃以为:其一,以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仍的情形而论,曹操和孙权两股势力可以说是比较强大的.曹操其时则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正是春风得意之际,手下战将千员,谋士如云,再加上曹操本人也足智多谋、文才武略均有人所不及之处,以曹操为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智囊团.诸葛亮假若此时去投靠,顶多也只能担当曹操的一高级谋士,诸葛亮的才华很难施展;再加上曹操本人自恃才高,对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常有妒嫉、打击之心(杨修之死可见一斑),故诸葛亮不去投靠曹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16.
苏州是个旅游城市,城乡旅游资源丰富。只有在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之后,面广量大的水乡旅游资源才能得以开发。据史书记载,古代苏州——吴郡就早已是中国水陆交通的发达地区。春秋时期,已经有了渡海作战的戈船;到了三国,吴主孙权又在华亭建造青龙战舰,大规模地开拓航海业……然而,苏州毕竟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解放初,苏州曾是一个依靠马车、木船、人力车和少量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城市。如今,大客车、中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助动车和电动车,正在逼着自行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对外开放,改造、发展交通,已成为苏州建设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7.
调结构,属第一。成功否,看比例。往哪调,要明示。做房建,要坚持。大基础,铁公机;下猛药,狠突击。搞核电,有历史;上规模,是共识。盖厂房,采煤气。先国内,后国际。如何调,没分歧;投资拉,形势逼。融投资,才开始;促转型,增效益;要慎重,要积极。方向明,房与基;地域明,京津冀;模式新,PPP,新平台,刚建立;钱不多,人不齐;需呵护,需支持。总承包,占其次。交钥匙,新模式;如何管,要构思;多培训,多学习;边摸索,边尝试。最短板,是设计;专业  相似文献   

18.
世界奇病,非典肺炎。 高热不退,是其特点。 头等大事,人命关天。 中央发令,全民参战。 严密部署,教育宣传。 不恐不慌,沉着应战。 坚决打消,谈虎色变。 认清病魔,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干部篇 好干部,心胸宽,双文明,记心间。 管大局,靠集体,多调查,不专断。 干群心,贵相连,心正直,官清廉。 刀不磨,锋不利,人不学,路不宽。 学政治,要领先,学业务,须全面。 守纪律,格外严,讲民主,重实践。 讲团结,唯人贤,爱职工,好领班。  相似文献   

20.
布陀开混沌,姆甲创人间。灵性育生命,神工塑大千。江流飘玉带,关隘阻青烟。峻岭重重锁,琼浆缓缓旋。竹躬迎画舫,峰利写蓝笺。船在天池走,人随水浪闲。长城留剑戟,战马弃鞍鞯。孔雀开双翅,古岩叠万钱。吊藤龙饮涧,钟乳蟒垂涎。幽洞飞轻蝠,绝崖闹小猿。鸟鸣偏觉静,天窄不知炎。漓水风光在,夔门气全。雄狮驱魍魉,碧水浴婵娟。宾至将军乐,歌来大象欢。赏心攀栈道,寻趣溯河源。起舞围篝火,迎亲醉八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