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应明确"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形成"统筹全局,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法.建立学校和谐的人际文化,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只有建立学校和谐的人际文化,才能满足师生精神、情感生活的需要,整合系统人力资源,实现学校团队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确立以"和谐、求真、发展",为每个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着想,让每一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树立以人为本意识,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努力创建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现有一所幼儿园。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析了以人为本理念,分析了它在学校教育教学诸方面的体现形式。强调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本理念落实、和谐校园构建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深 《当代陕西》2007,(2):71-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重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能否有效地担当起启迪心智、传播知识,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的责任,创建和谐校园是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构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应该积极践行依法、民主、平等、和谐的高校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实施人性化管理,利用对学生社团、校园网等校园文化载体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创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工作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馆在实施人本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创建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与积极融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芝 《魅力中国》2011,(3):137-137,13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心理氛围、一种精神,是以学校群体为主体,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的结果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良好校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心理氛围。本文旨在研究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心理氛围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心理氛围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提出应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提升物质文化的影响力等原则,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是对教育理念的继承、发展与深化,赋予教育以新的内涵.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实践立德树人工作,积极开展和谐人格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实现个体和整体科学发展; 注重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发挥校园文化软实力功能,营造健康和谐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大学和谐文化建设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影响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因素,提出了加强我国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和谐文化建设;以发展为主题,推进大学和谐文化建设;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加强教师和学生队伍的建设,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应挖掘该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探索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文化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重视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毛建平 《科学决策》2008,(12):31-32
和谐学校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和谐是学校发展的一种理念,以人为本是这一理念的基础。建设和谐学校必须以制度为纲,构建和谐的发展机制。立足发展的育人理念是和谐学校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张微宁 《魅力中国》2010,(15):115-115
从学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校园管理并不是管得越“花”越好,不能为了“特色”而上“特色”项目;更不能将教师员工、学生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积极努力推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以“理”治校以“法”服人。  相似文献   

14.
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大学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谋求学校的科学发展,首要的就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文为本的原则,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15.
徐龙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175-176,F0003
中等师范学校在升格为高等师范学校以后,应抓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立足师范教育,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创新高师教师教育体制;实现校本管理,实现学校管理自主化、管理人本化和管理个性化;着力构建具有高师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课程建设,创建合格课程,打造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6.
钱亚明  刘文玉 《发展》2009,(9):58-59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与本质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也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院文化建设为例,从学院文化的渊源谈起,分析了校园文化的现状,提出了学院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即校园环境建设要准确体现学校的内涵和办学思路;要倡导和宣传群体文化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发展思路正由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第一代发展观转为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第二代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稳定观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心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观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政绩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旭峰  胡水华  戴开富 《特区经济》2007,221(6):165-166
本文介绍了襄樊高新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①对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将襄樊高新区建成“机电科技工业园”;②创建和谐的创新体制,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功能互补;③创建政策促进体系,保障襄樊高新区和谐发展的要素供给;④独立研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快技术创新步伐;⑤创建产业聚集战略,构建以机电产业为主导的特色高新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树立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搞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还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