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坤 《黑河学刊》2012,(8):55-56
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群常会因文化差异原因造成交流与理解等方面的误解。其中,饮食文化在交往中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民族与国家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乃至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一些饮食习俗禁忌的差异,是很容易影响交际结果的。本文针对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分析比较中德两国在饮食内容、方式和礼仪等方面的禁忌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作为蒙古族聚居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几千年来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这些地方特色饮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在内蒙古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物产气候、经济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在长期的历史进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从跨文化的角度揭示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的差异与不同,可以使人们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提高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
饮食是人类物质生活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同时,一个地区、一个群体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群体文化的浓缩。因此,喀什维吾尔人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应是饮食文化。喀什维吾尔人的饮食除了伊斯兰性质以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深受游客青睐,在区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文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对喀什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当今发展趋势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张茹 《魅力中国》2014,(20):75-75
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国、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风格迥异,饮食喜好也因人而异。在商务宴请中,考虑并突出宴请的礼仪和饮食特点,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双方在愉悦的心境下,顺利的交流思想和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韩国礼仪既有着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从礼仪层面来说,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差异主要都是体现在细节上,如见面礼仪、称呼礼仪、饮食礼仪、仪表礼仪及交际礼仪等方面.明确差异有助于与韩国人交往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不同背景下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侗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追求饮食的味形色美,饮食方式的自然美,饮食礼仪的和谐美.侗族传统饮食中还包含着丰富的审美象征意味,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通过剖析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以期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大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西北回族饮食业在保持本民族饮食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借鉴周边民族的饮食文化元素,对传统饮食进行改良和创新,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在此期间,一批新兴的饮食商铺先后在西北各市镇开设,商业网点逐渐优化集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回族饮食市场,并呈现出以小本经营为主、合资经营模式增多等行业特点.同时,民国时期西北回族饮食业的发展还在丰富中华饮食文化、促进西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区域间民族文化认同等层面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郭庆瑞 《首都经济》2006,(11):92-93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均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在清朝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八大菜系”或者“十大菜系”,而在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地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饮食方面也都有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的习惯.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家,那么肯定不会招致外人的异议和指责。中华民族在以往数千年的历史中贡献过影响全人类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不但讲求科学性,还注重艺术性;不但给人以味美的享受,还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所以中国饮食已成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象征,是我国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份厚重遗产。笔者最近走访了一些餐饮店,发现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以天津为例,一向红火的狗不理已远没有了昔日的风光;民族特色浓郁的红高梁虽与一家麦当劳并肩矗立,却“门前冷落车马稀”,与麦当劳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对照;现代中…  相似文献   

12.
曹爽 《魅力中国》2011,(17):283-283
《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其中记载的关于饮食的史实很多,如食物的种类、烹饪手法以及食器等,通过对其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当时的饮食风俗、礼仪等,尤其是其中的祭祀献食以及由此而诞生的饮食礼仪文化。我国的饮食习俗与礼仪非常繁复,其与医药、养生、修身等皆具有密切的关系,且以之为核心形成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方面,具有了多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星辰 《老区建设》2014,(12):33-34
中华饮食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即使是在本土文化被淡忘的今天,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还是能迅速地激起中国人对饮食的情感。将饮食看做一种文化并心怀认同感并不是当代人的专利,早在明末清初的李渔就在其艺术学理论著作《闲情偶寄》的《饮馔部》中阐述了自己对饮食独有的人文情怀。将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作为线索,通过解析《闲情偶寄·饮撰部》和《舌尖上的中国》中的饮食文化及其相关关系,研究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 地理、 传统习俗、 生活方式、 文学艺术、 行为规范、 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教育文化的差异等.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强调了中西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很好地让我们理解当地语言的文化,还可以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了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举止造成的交际障碍和误解.所以我们要学会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这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国饮食文化在其发展中独具特色.近年来,韩国饮食文化产业作为促进其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韩国在传统饮食上创新的产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通过分析哈尔滨饮食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哈尔滨传统饮食对外发展的趋势,借鉴韩国饮食文化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此推动哈尔滨传统饮食文化创新,促进哈尔滨经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何谓婚姻嫁娶?我国后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注曰:婚,妇家也;姻,婿家也(婿,夫也);嫁,女适人也;娶,娶妇也。这就是说婚姻嫁娶是指男女结婚的事。我们知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婚姻文化,而不同的婚姻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婚姻习俗,不同的婚姻习俗又通过不同的婚俗礼仪表现出来。土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婚俗礼仪。这种礼仪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它制约着土族人的婚姻行为,成为婚俗准则而世代相传下来。土族人的婚姻嫁娶礼仪程序极为繁缛,整个过程十分繁杂而隆重。在不同的婚礼仪式唱不同唱词  相似文献   

18.
孙鹤洋 《中国经济快讯》2013,(40):I0004-I0005
“国人对别的可以不自信,但对饮食文化一定要自信;今天的中华其它不自信可以理解,对自己的饮食文化不自信是最可悲的!”在食品行业浸淫多年,康师傅中华饮食文化学院院长杨乾辉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系统研究古今面食饮食文化学者张直光有句名言:“到达一个文化核心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肠胃”。杨乾辉进一步诠释:“取悦胃口最好的办法是洞悉它的文化”。从传统饮食中汲取灵感,挖掘创新的契机,2006年,康师傅成立饮食文化学院,致力于中华饮食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仫佬族饮食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潜力大.仫佬族饮食文化资源的特色是:饮食种类丰富、 饮食习俗独特、 饮食具有养生和保健功能等.但目前仫佬族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整体水平低、 参与体验性不足、 饮食文化宣传贫乏,为此提出了政府引领、 开发饮食参与体验式旅游、 加强宣传和营销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汉唐长达 1 1 0 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饮食文化更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 :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三餐制 ;人们开始饮用茶叶 ;酒类有了白酒、黄酒、葡萄酒之分 ;豆制品日益普及 ;特别是与域外饮食文化的交流 ,胡食的大量传入 ,给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成分。凡此种种 ,都显示出汉唐饮食文化史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然而 ,对于汉唐饮食文化史的研究 ,学术界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虽然近年来中国饮食文化史的研究正呈现出方兴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