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文化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来到中国,在中国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走了不少的弯路,以至今天仍然有不少企业还在徘徊,逐渐产生了怀疑和畏难情绪。大家普遍认为:文化理念提炼容易,“落地”难。黄埔军械修理厂是国家投资、军队管理的装备保障企业,  相似文献   

2.
连云尧 《企业文化》2001,(10):24-25
企业文化之路是“走”出来还是“造”出来呢?答案是走出来的路自然形成,造出来的路主动建设;走出来的路歪歪斜斜,造出来的路标准规范。你需要怎样的价值观、怎样的企业精神、怎样的经营理念、怎样的制度规范,你就得主动积极地去设计、去实践、去完善,一句话,要主动建设。  相似文献   

3.
魏竹海 《中国就业》2008,(10):26-28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韩文婕——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从创办“幼儿园”到再次创办如皋市“三鑫数控”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凭借党的富民政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以一人两次创业,真正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发展之路,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始终都在走着别人不常走,抑或不原走、不能走的路。冒险?在我看来,会的不难,难的是不会,外行人当然看不懂。”  相似文献   

5.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设立既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评估其影响大小并挖掘影响机制具有现实意义。依托异质性企业理论,提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动相关企业“走出去”的完整路径,并利用2012年至2022年国内文化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设立后,基地内文化企业的海外收入显著提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对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推动效应不仅在时间上有持续性,在空间上有溢出性,而且还在地区、产权和企业类型上存在异质性;税收减免优惠和人力资本投入发挥了影响机制的作用。研究为实现文化自信目标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吴涛 《物流时代》2012,(8):46-47
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一个有文化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远成集团成功构建了“以企业为家”的内文化和“星级服务”的外文化,打造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学会融合     
企业如何走出去?如何做大做强?企业界、学术界有许多种观点,争论了很长时间,那些从理论到理论、咬文嚼字的所谓专家的观点,被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斥为:“有点像是拿着菜谱想去指导厨师做菜。”张瑞敏认为:“国际化这条路非常难走。不仅现在还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今后恐怕也难。”  相似文献   

8.
"有多远就走多远,我不会怕难;有多远就走多远,回忆就像梦一般脑海中闪现,它们都与路无关,尽管灿烂,灿烂……"一首男声浑厚而有力地唱词不经意间传入了耳中,良久没有散去。思想被歌声、歌  相似文献   

9.
王缨 《中外管理》2005,(9):64-66
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完成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认识、现状和问题》专题调查。本刊2005年第5期就这份报告的报道《企业文化一把道具手枪?》引来了读者的热烈讨论,期望不断厘清“企业”与“文化”的关系。我们特别采访了盖洛普公司副董事长方晓光先生,他率直剖析:企业文化是潜原则左右的。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决策层的人格塑造。中国经营阶层整个的修养水平将决定中国现代化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鲁迅曾说过“世界上本来并没有路,只是人走多了,逐渐才变成路,路,是人走出来的”。翻开中药一厂现代企业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正是这么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创业者,他们不怕艰辛,前赴后继,开创了一条民族医药工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管理逐渐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国内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被国内企业管理者广为认同.受到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以“海尔模式”、“宝钢模式”等为代表、具有地区特色的各种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国内企业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多走了弯路.阻碍了企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有两种:开拓式和因循式。以路为喻,前者是开路,向“无路”之境进发,敲醒蒙昧的处女地。后者是走既有的路,为了谋生,每个人都得进入一个大致固定的程式,上班,下班,见一样的脸孔,赚工资。轻车熟路,人被习惯带着转。老马识途,仅是一方面;“途”也塑造途中的老马,从姿态到个性。除却少数的天才,我们基本是“路走族”。于是,我们的模样,姿态,思想,乃是由你每天重复地走着的路塑造的,路是压模,你的灵魂贴在路上,让它制出一种成品。路制造人,在布满着现成的大路小路高速路不归路的人寰,路就是人生,就是历史,就是性格…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亚文化属性,一个是管理学属性。所谓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相对社会文化而言,是亚文化;所谓管理学属性是指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但是,这其实并不准确,这里应该分成两条路,一个叫纯粹文化,一个叫应用文化——纯粹文化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实践企业文化,应用文化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实践企业文化。看你走哪条路。如果我们走文化学上的企业文化建设这条路,就要了解人的信仰问题,此时就存在民族性问题,这时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是等量齐观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破解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难”和“缺乏系统性”问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干2006年12月27日~28日召开了“全国企业文化(潞安集团)现场会”,深入探寻企业文化全面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5.
李俭 《企业文明》2015,(4):20-21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用一个部分的篇幅,阐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十八大,更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建设文化强国,企业责无旁贷,理应走在前面。但综观企业文化建设形势,有可喜的一面,但也有需要探寻的问题。笔者联系实际,提出四个“设问”,以期引起大家重视。“文化搭台”对不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口号在许多地方几乎喊得震天响。它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真能管住人心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唯有文化才能管住人心.时下在中国大多数企业是人管人或制度管人,但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人.在中国实现由人或制度管人到文化管人的跨越,虽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并非遥不可及.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家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那么,企业文化的国际化成为“走出去战略”的题中之议。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正确把握企业国际化中文化差异与沟通的关系,顺利实现跨文化管理,打造中国企业的软竞争力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变味的企业文化 有人将企业文化称为“颂歌”.颂歌源于宗教,在一些净化活动中,颂歌可以为人们扫除精神障碍,助人平静并集中注意力.好的企业文化恰似一曲颂歌,可以反复“演奏”,而员工们也乐于将其与人分享;但若企业文化变了调、走了样,不仅不值得推崇,甚至还会贻笑大方.以往,一些企业文化流于形式还仅限于贴在墙上摆样子,如今,一些企业文化却非要强人所难,要求员工“演”出来,硬是将企业文化做成了“行为艺术”,其害更甚于前者.为什么这么说?不妨来看两个事例.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要迅速的发展与资金短缺相矛盾,那就必须走获取资金的捷径——融资。但由于中小企业上市的门槛太高,所以这些企业的融资就又必须走担保、抵押、向银行开口的这一条也并不容易的路。所以中小企业的融资成了一个“老大难”,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难在哪?据调查有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具有57年历史的北京建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走在了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建设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